为什么睡眠比择校更重要?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方柏林 笔名南桥,安徽桐城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地之国》《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如果好的学校不在住家附近,你会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还是宁可远一点,也要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好学校就读呢?很显然,上学路远,会挤占孩子的睡眠时间。


《赫芬顿邮报》创办人Arianna Huffington在2013年的一次TED演讲中,告诉全场观众要多睡,尤其要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不论男女,成年人缺睡,都会影响注意力和精力,导致工作低效或失误。


而良好的睡眠对于未成年人更关键。在出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睡眠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发育,尤其是大脑的发育。上了中小学后,孩子如果缺乏足够的睡眠,会影响到学习。


《时代周刊》教育专栏作者Annie Murphy Paul撰文称,睡眠本身就是学习过程,要像婴儿那样睡眠和学习。她的说法多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着名心理学家Alison Gopnik,Gopnik对于睡眠等非典型手段实现成功的学习很有研究,着述颇丰。


睡眠和学习的相关性,脑科学和心理学领域有不少实证研究,从中我们发现,睡眠对于记忆影响非常大。睡前看的东西,不少会被大脑“锁定”,对于长期记忆效果更佳。


除了记忆之外,睡眠和创意等“高端技能”的关系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有时候对于一个事情关注过久,答案会藏起来,让脑子放松一下,去入睡,反而能“妙手偶得”地得到一些答案。


元素周期表来自门捷列夫在梦中得到的启发,谷歌的发明,创意最初也来自梦境。梦里启发的科学发明还有缝纫机、胰岛素、X光等。


缺少睡眠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和学习效率低下。缺睡导致的疲倦,也让人脾气急躁,影响和周围人的关系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良好睡眠的好习惯,再强调也不过。问题是对家长来说,怎样才能够养成比较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好好学习呢?



打破忙碌的体面幻觉


改变的第一步,是打破一些关于成功和重要的陈腐观念。不要以为忙忙碌碌就是成功和体面。用更少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或更多的事,还能留出些时间休息、玩耍,这才是真功夫。


怎样改进这种效率呢?睿智的取舍至关重要。不要给小孩一天规划太多“课外”的事情,他们学校的功课已经够忙的了。


另外,小孩贪玩是天性。安排给他们的“功课”太多,没时间玩耍,怎么办?他们就尽量减少睡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着规划,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这种好习惯将会受用终生。


为休息做预算


俄克拉荷马州在20世纪30年代频刮沙尘暴,因为一直用重型农业机械连年耕作,土地没有休息,土质疏松,风一吹就成了沙尘暴天气。无数中部大平原的人因此迁移。罗斯福政府后来通过法律手段,让农民改变耕作习惯,包括让土地“休耕”,此后沙尘暴问题得到了解决。


缺乏休息而使用过度的大脑,会和缺少休耕的大地一样,产生头脑的“沙尘暴”,让人昏聩,成效低下。


很多宗教都有守“安息日”的规定,比如在星期天的时候不去工作。美国很多商家星期天不营业,目的是让员工能守安息日规定。


但是有很多人不能闲下来,他们闲下来会觉得内疚,或是怕人笑话自己是个“闲人”。


其实人应该享受劳作之余充分休息(包括睡眠)的乐趣。当然,这种休息的时间应该有所规划,比如星期天不让孩子做任何事,让他们尽量休息,或是玩耍。玩得不痛快,歇得不充分,恐怕学得也不会踏实。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每天八小时的常规说法还是可以奉行的。需要指出的是,睡眠更重要的是规律性,而不是时间总量。比如一周每天都缺睡,靠周末来补,一周的总量貌似是达到了,但是这样也会把生物钟打乱,反而有害。


国内小孩晚上通常要做很多作业,十一二点才睡觉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美国稍好一些,但是家长抱怨也很多。大部分公立学校小孩上学有校车接送,为了把高中、初中和小学校车错开,且避开上班高峰期,一些学生上学时间非常早。


好在很多美国家长很注重儿童的充足睡眠。我去过一些美国家庭作客,发现家长对儿童睡眠非常关注,把孩子早点入睡当很大的事情来抓。


如果孩子们早睡,家长自己还没睡,他们在屋子里走动会轻手轻脚,关门的时候小心翼翼,不出一点声音,以免吵醒刚刚入睡的孩子。


这种安静的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难找。环境喧嚣更是让人心情烦躁。去年跳广场舞的大妈噪音扰民,就成了一个“公害”。高考期间,甚至有家长下毒杀死附近池塘的青蛙。这种做法颇为极端。


家长更应关注孩子们平时有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其学习卓有成效,而不是临时抱佛脚,考试的时候才来找静。


协调好全家作息规律


让孩子多睡一点,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大人也多出一两个小时时间,看看电影电视,看看书,放松放松,这也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一个家庭有着良好的作息习惯,会让全家人身心健康。家长需要制定睡觉的时间,并严格执行。


我发现,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一个早点睡,一个迟点睡,迟睡的孩子开门关门、放水洗澡等各种声音,都会影响早点睡觉的孩子,使其不能沉睡。


最好一个家庭能把需要全家互动,或者产生噪音源、影响他人休息的活动安排在早些时候,把可以安静做的事情,比如读书,放在睡觉之前。


另外家庭活动处所也应有所区分,减少不必要的互相干扰。若房子大一些,可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从事不同活动,比如在卧室看电视,不要影响孩子。


让孩子休息好,未必意味着大人就一定要牺牲自己必要的消遣,但是一些小小的办法,可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比如家里空间有限,孩子在睡觉,大人在看电视,可考虑买一个无线的耳机,自己能享受,又不影响他人。


恢复午睡的习惯


美国有研究证明,幼年和童年期间,午睡习惯能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小时候午睡可是学校里面要求的。


在西弗吉尼亚的时候,我儿子上的是私立托儿所,每天午饭之后也有一段午睡时间。但是有这种做法的学校不多,至少在美国,它是例外而非常规。


去年,我为了撰写一篇关于学习时间的文章查阅文献,发现很多相关文章来自西班牙的学者。这也不是凑巧——西班牙仍保存有午睡(Siesta)。


复古分段睡觉的方法(segmented sleep)


现在这种八小时睡觉的习惯,是因为我们晚间有便利且便宜的照明,可以人为控制什么时候睡觉。这种作息,是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


在中世纪,电灯还没有发明,很多地方睡觉是分段的:晚上天黑之后就睡觉,半夜或者一点的时候起床一两个小时。这一两个小时,有的人用来串门,有的人祈祷,也有学者和诗人这个时间创作。


我现在自己也考虑使用这种方法。过去我晚上十二点睡觉,现在尝试八九点睡一下,十一点醒来,利用这个时间写点东西,或者看看书,到一点钟再去睡觉直到第二天早晨。



需要指出的是,我自己在睡眠方面并没有处理好,甚至说教训很多,非常苦恼。以上想法,是“吃一堑长一智”。


我做过不少翻译,一向“五行缺睡”。迫于生计,白天要上班,回到家里,得等孩子入睡后或起床前起早摸黑。开夜车做事,难免最后昏昏欲睡,翻译出错。若校对不小心,编辑也没注意,就可能成问题了。


同时,家庭里面,不良作息让我们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可是我的一些想法也因种种原因无法落实,只能慢慢来,同时指望“易子相教”。


现在睡眠成为了热门话题,为什么?我想是因为大家太“忙”了,都缺睡。可是这种忙,如Huffington所言,未必都是真忙,而是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太多:社交网络、手机、电脑。人们貌似从事“多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不能认真完成,结果时间耗掉,效率低下,只能向睡眠要时间。


工业革命之后,随手开启的电灯蚕食了一些睡眠。在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又蚕食了一些,使得这些平常的习惯,成了全社会的问题。


过去我们说“夜长梦多”是贬义词。可是,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听两个孩子说过自己的任何梦了。


夜不够长,觉不够足,哪里还有梦?梦被瞎忙的现代人拆了。我们应行动起来,把美好的梦乡还给他们。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文汇教育 2015-08-23 08:50:59

[新一篇] 要求孩子考100分,不如要求他做到這10點!

[舊一篇] 學術掮客的論文生意:浮出水面的“論文中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