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被中产” 一套房消灭一个中产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瑞信日前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层人口,达1.09亿名,超越美国的9200万名中产阶层人数。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或超2亿,但中产阶层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5%,而金融资产占比过低,仅有10.8%。

 

瑞信财富报告以每人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净财富,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这个标准并不算高。如果,一个成年人在一般规格的城市拥有一套住房,这个标准就可以轻易达到。所以,这个标准在发布后并没有引起舆论的质疑,也没有引发公众“拖后腿”的感叹——他们觉得按照这个标准,自己的确是属于中产阶层了。这种幸福感似乎来得有点太突然,突然到连跻身其中的当事人,都有些觉得不真实。

 

当然,这种不真实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感觉,这种不真实还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切身感受。标准之外的另外一组数据,能够揭示这种不真实感的缘由——中产阶层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5%。也就是说,报道中用来划分阶层的财富其实是房产,房子甚至是人们全部的财产;如果不计房产的价值,也许很多中产阶层还处于负债的状态,所谓的房奴就是如此。换句话说,虽然从房产的角度看,人们已经很有钱;但是,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的,则支撑中产阶层门面的财富,其实并不存在。难道,人们会把自住的房子拿来卖钱吗?如果真的卖掉,是可以过一回名副其实的中产阶层的瘾,但再想买回来恐怕又会力不从心。

 

所以,尽管能够跻身中产阶层会让人感受到一丝幸福感,但是,仔细琢磨,以房产的方式实现身份的变迁,其实质其实是“被中产”。一来,人们并不想,也无力承受如此高价的房产。房子不是消费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因为房子的不可缺少和房价的高企,人们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到了房子上。甚至,还要以啃老的方式,透支未来收入的方式,才能勉强买到一套让自己安居的房子,实现蜗居的梦想。这个代价实在有点大。但有什么办法呢?没有房子就无法在城市安身立命,就无法在婚姻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无法在孩子的出生入学上提供基本保障。所以,即便房价高到要命,被认为是天价,也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买一套房子。

 

二来,所谓的房产财富很多时候是一种负担。从价格的角度看,一套房子的价值确实不低,一套房子可以支撑起一个中产阶层。但这又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能拿来投资,不能带来可支配的财富;为了这套房子,人们省吃俭用降低生活标准,放弃生活追求,同时也放弃了社会参与和责任承担。这是一个必然的连锁反应——当所谓的中产阶层每天一睁眼都在为房贷而烦恼时,期待他们有多么崇高的价值追求,期待他们有多么热情的社会参与,似乎不太现实。更多时候,人们把理想让位给爬行,以务实的爬行主义代替务虚的理想主义,最后只能是告别理想。

 

因此,以房产论中产,就会存在中产阶层的房产依赖症,就会存在事实上的“被中产”——尽管,以房价划分,很多人属于中产阶层;但是,因为房产透支了人们的财富和理想,很多人反而出现了“被中产”的尴尬。这种“被中产”必然导致中产阶层的虚化和“下流化”:所谓虚化是指有名无实,他们的现实表现未必符合社会对中产阶层的期待;所谓“下流化”是指被现实所羁绊,在真实的经济压力下,阶层身份不可避免地向下流动。这种“被中产“对于社会来说,显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议题。



中产生活“下流化”: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年收入6万~50万元都算是中产阶层,也就是说月入5000元就能跻身中产。

 

如今,房价飙升,CPI疯涨,月入5000元,连一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到。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自己是中产,他们的生活正呈现“下流化”趋势。

 

不过,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

 

过去,康林逛丹尼斯,经常出入咖啡厅,生活很小资。如今,她“堕落”到去黄河路批发市场买衣服,到地摊消费。

 

这一切改变,都从她买房开始。有学者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被分化”。从物质上讲,“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高涨的房价中逐渐成了现实。

 

她是中产 旅游、购物、娱乐一个都不少

 

2006年,康林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工作后,她在郑州月收入5000元,算得上是白领一族,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

 

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小资”,时尚、新锐、有情调。闲着没事时,常去咖啡厅喝咖啡,电影院有新片上映她总是最先看,几乎每星期都会去西餐厅吃顿大餐,买衣服更是毫不吝啬,商场里上千元的衣服,只要她看上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时不时地,康林会去唱下KTV,或者泡吧,每晚动辄三四百元。因为经常去唱歌,她对王菲的歌模仿得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每年,康林还喜欢来一趟固定旅行,云南大理、西双版纳、杭州、三亚等很多地方她都跑遍了

 

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

 

去年,郑州也有媒体报道称,月入5000元应该算作中产阶层。按照这个标准,早在几年前,康林就是个典型的中产了。



生活改变 买房成了“分水岭”

 

去年7月,一套房子,改变了康林的生活。

 

2010年,她决定走进婚姻殿堂,打算买一套房子在郑州安家。

 

此时的房价,已从2005年的2500元1平方米上涨到了7000多元/平方米。

 

她跑遍郑州市,一套一套看房子,位置好点的楼盘房价已在8000元/平方米了,同时,房贷7折优惠提高到了8.5折,首付由两成变成了三成。

 

她算了算,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70万元左右,首付要20余万元。

 

他们从家里凑了十几万元,加上自己的一点存款,在管城区买了三居室。

 

今年7月份交房,她和男友一边攒钱准备装修,一边要还房贷,还要付房租,一个月下来,光房租加房贷就要3000多元。

 

“太可怕了,每天一睁眼大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康林从未觉得压力如此之大。

 

“想想过去去KTV,一晚上消费三四百,真是不可思议。”买房大半年了,康林没再去泡过吧,没去唱过KTV。

 

物价上涨

 

压力从餐桌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年,全国大旱的情况下,粮价上涨已传导到了终端饭馆、市民餐桌上。

 

去超市买东西时康林发现,去年2.5元/斤的东北大米,现在已卖到了2.8元/斤,一袋面粉由半年前的70多元涨到80多元。

 

超市里,青菜和水果更是贵得很,3元一斤的青菜很难买到。康林买了一把香菜、一把小葱和3个西红柿,一下花了21元。她本想买点水果,一看价格只好作罢,猕猴桃7块多一斤,苹果5块多一斤,吃不起啊。

 

如今,没涨价的就要数馒头了,以前一元4个,现在仍然是一元4个,但个头明显小了许多。以前,康林晚上吃一个馒头就饱了,现在经常要吃俩。

 

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5.3%,比去年12月上涨了0.9%。有媒体报道称,今年CPI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一个对比疯涨的CPI和原地踏步的工资

 

“5年了,生活变化很大,但工资却还在原地踏步。”提起工资,康林很郁闷。

 

这5年中,康林的工作岗位一直在变,但她的工资却没怎么变化。 其实,不止康林有这样的感慨。

 

来自郑州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0年郑州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97元,比上年增长10.4%。过去5年,郑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部分时间都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这说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没有与政府收入增长速度同步。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

 

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1990年~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到41.4%,降了1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



中产“腰粗” 社会才稳定

 

什么是中产阶层?在郑州月入多少才能称得上是“中产”?

 

河南商报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在郑州,当前月收入8000元~1万元才能算中产阶层。

 

不过,在高房价和高物价的轰炸下,部分中产阶层备感压力,有人甚至“跌出”中产。

 

专家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消费的主力军,壮大中产阶层队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才最利于社会稳定。

 

数据

 

六成人认为月入8000元以上才算中产

 

物价涨了,中产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

 

商报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月收入8000元以上算中产阶层;33.3%的市民认为,月收入1万到两万才能跻身中产阶层行列。

 

从调查情况来看,5000元的标准确实陈旧了,没有人认为月入5000元算中产,8.3%的网友认为,月收入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可以算是中产。

 

和河南商报调查相对应的是,大河网上有网友算了笔账:月入1000~1500元,你连衣服都穿不起,可以裸奔;月入1500~2000元,城中村就是你 的家,除非你爸叫李刚……月入4000~5000元,扎根发芽,等35岁以后吧;月入5000元以上, 你还可以畅想一下未来。

 

溯源

 

什么原因导致中产“下流化”

 

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产阶层的“下流化”?

 

37%的人认为是通货膨胀、物价攀升导致了“下流化”,37.1%的人认为是高房价导致“下流化”,18.5%的人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下流化”,还有7.4%的人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政府更应该还富于民,控制好高房价和高物价,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产队伍。

 

标准

 

有钱有闲有房常去旅游才算得上中产

 

在你眼中,中产阶层什么样?

 

商报调查显示,35.7%的市民认为,生活品位很重要,32.1%的人认为收入很重要。另外有21.4%的人认为,社会地位最关键,10.8%的人认为教育背景最关键。

 

除经济因素外,中产阶层还应具备哪些条件?调查显示,21.2%的人认为要有钱有闲,常去旅游才算得上中产阶层。19.2%的人认为,要有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有10万元以上的汽车才算中产。

 

17.3%的人认为要经常充电学习,15.4%的人认为要有生活品位,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有13.5%的人认为,要有丰富的夜生活,听音乐会或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等,还有部分人认为应知道各种礼仪。



专家观点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

 

中产凹陷,社会或现“M”形

 

中产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未来走向如何?宋向清也曾关注过此问题,他留意到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提出的“M”形社会理论。

 

“M”形社会即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阶层,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

 

“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最稳定

 

在郑州,中产阶层要有100万元左右的财产。从收入角度来说,个人年收入要在10万~100万元,才能算得上中产阶层。也就是说,至少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才能算得上中产。

 

当前,两极分化正在加剧,有钱人和穷人在增多,中产阶层却在减少。中产阶层生活水平下降,是由于收入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所导致的,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中产阶层庞大,社会才不容易出问题。中产阶层是消费的主力军,中产阶层多是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的白 领或中小企业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应当有50%~60%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



搭个向上流动的“梯子”吧

 

如何成为中产,如何避免财富缩水?

 

专家指出,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调整税收结构非常重要,国家要还富于民,同时创造更多条件,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梯子”。

 

形成呼应的是,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

 

样本

 

创业,能否更上一层楼?

 

中小企业主是中产阶层重要组成部分。33岁的李凯在一家私企工作,月入5000元,妻子是公务员,月入3000元。按月入5000元的标准看,李凯可以算是中产了。即便如此,他仍时常感到焦虑。

 

1500元房贷,1300元油费,2000元孩子教育费用,这是每月必不可少的固定支出项目,加起来已占月收入的六成。李凯的父母今年70多岁,看病的 费用也让他吃不消。“我敢失业吗?敢生病吗?我已经三个星期没休息了。”李凯觉得,自己是房奴、车奴、孩奴。在他看来,只有创业,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和李凯一样,面对重压,一些中产者没有逃避,而是做出了更主动也更冒险的选择——创业。去年5月,由智联招聘等联合发布的《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49%的中国白领表示正在计划自主创业。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中小企业主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中产阶层,就要鼓励创业,在银行贷款、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使更多创业者成为中等收入者。



税费

 

高税费让中小企业头疼 调整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作为中产阶层的重要来源,不少中小企业主则备感头疼,税费让他们觉得压力大。

 

张军经营一家馒头生产企业,按规定,他需要缴纳企业增值税17%。馒头流向市场后,销售馒头的还要缴8%的营业税。“你算算,一元的馒头,缴0.25元的税,不重吗?”张军说。

 

不仅是中小企业主,工薪阶层也觉得税扣得厉害。李玲月入近6000元,但每月税款将近500元,加上各种社会保险,将近六分之一的收入都被扣除了。

 

“20多年前个人所得税主要向少数高收入者征收,而今天,处于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征收主体,这违背了个税征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李玲觉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该上调至5000元。

 

在宋向清看来,现在物价攀升,还按原来的个税起征点已远远不合时宜了。调整税收结构非常必要,“最重要的是,要还富于民”,为“扩中”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调整个税起征点已板上钉钉,还将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等。

 

物价

 

抑制物价房价消除市民心中的痛

 

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

 

现实中,高房价是消灭中产的最有力武器。

 

买房后巨大的生活落差,让31岁的范明很不适应。他是郑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中层,月收入接近5000元。去年12月买房后,他基本上不再出去赴宴,因为考虑到要回请,朋友约去喝咖啡他也再没去过。“一套房子,让我回到了‘解放前’。”范明感慨。

 

“收入是根本,在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中产阶层所附属的其他东西也会消失。”范明说,高昂的房价将多数白领过滤出了中产阶层的队伍。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说,房价和物价上涨确实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需要出台有力举措,抑制房价和物价的上涨。

 

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物价,房价更是监控的重点,稳定房价不力,政府要担责。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则称: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 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较大幅度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



支招

 

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梯子”

 

有时,李玲非常沮丧。她觉得,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自己无法晋升,也没再创业的可能,除非自己“中了500万”。

 

李玲很想去一家国企上班,但没一定的社会关系,想进那家单位“比登天都难”。“我大学同学一毕业就去了,我能力又不比她差,谁让人家有个当领导的爹呢。”李玲有时不服气,凭啥自己不能进入那个高收入群体。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大学生就业中就出现了不少“拼爹”游戏。

 

在宋向清看来,一些高收入行业,比如银行、通信等行业,确实存在人为设置门槛、体制问题等,导致上行通道不顺畅。

 

他认为,当民众失去向上流动的平等机会时,被“锁定”也就难以避免,“穷二代”、“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蚁族”等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

 

“政府应进一步进行改革,打通上行通道,一个社会的流动渠道越通畅,社会结构才会越稳定。壮大中产阶层,更要培养好后备军。”宋向清说。


北京青年报 2015-11-20 19:28:15

[新一篇] 中國進入“打劫”時代 一批企業將失去世界

[舊一篇] 近代中國讀書人的命理信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