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需要的却只是寂寞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撰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1875年出生

12月4日,出生于布拉格。父亲曾任一家铁路公司的职员,母亲出身上流社会,曾出版过一本格言集。

1882年7岁


9月,入读圣泊尔滕军事初级中学。当时平民阶层的时尚是让子女从军以跻身上流社会。里尔克天性敏感、柔弱,极不适应学校的高压式教育。

童年纪事


苍茫暮色像房间里的财富,

男孩坐在里面,悄悄地。

母亲走进来,如在梦中,

立橱内一只杯子开始颤栗。

母亲感到房间已将她出卖,

吻了吻孩子:你在这里?……

随后两人畏葸地望着钢琴,

因为她晚上常奏一支曲子

今男孩深深地入了迷。


他静静坐着。张大眼睛,

盯住她被戒指扭曲了的手指,

看见它们在白键上移动,

仿佛艰难地走在雪野里。


杨武能 译


1890年15岁

9月,转入摩拉维阿—魏斯基尔申军事高级中学。里尔克后来回忆他青少年时期的军校生涯时说:“筋疲力尽,肉体上精神上都备受摧残。”

1891年16岁

7月,因身作赢弱被军事高级中学除名。

9月,在林茨的一所商业学校就读,不久厌学。

1892年17岁

接受叔父的资助,准备国家高中毕业考试。

1893年18岁

11月,与捷克作家尤·蔡耶尔的侄女瓦蕾丽·封·大卫罗费尔德结识,开始初恋。三年中,致瓦蕾丽的情书多达百余封。

少女之歌


别的人必须长途跋涉

去寻找黑暗中的诗人;

他们必须沿途打听,

可有人见过谁在唱歌,

可有人见过谁在弹琴。

只有少女们匆需询问,

何处是通往形象的桥;

她们只需嫣然一笑,

这笑比银盘中的珍珠

还要明亮、晶莹。


她们生命中的每一扇门

都通向广大的世界,

都通向一位诗人。


杨武能 译

1894年19岁

靠瓦蕾丽的资助,出版处女诗集《生活与诗歌》。作品主题是布拉指的城市历史,风格兼有新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特色。

1895年20岁

7月,以优异成绩通过高中毕业考试。

9月,就读布拉格卡尔·费迪南德大学哲学系,兼修法学课程。

12月,诗集《祭神》出版。一部以家史为背景的诗集。

1896年21岁

9月,从大学辍学。离开布拉格,迁往慕尼黑,开始漂泊不定的职业写作生涯。里尔克后来在书信中称这次辍学和出走是“反抗”,是“为了艺术上真正起步,我只得和家庭、和故乡的环境决裂”。

创办自印刊物《菊苣》。

对戏剧产生兴趣,并模仿自然主义风格尝试戏剧写作。

12月,加紧诗歌写作。出版诗集《梦幻》。这一时期,有“印象主义之祖”之称的德国诗人李利恩克龙,是里尔克心中的诗歌偶像。

并开始养成与热爱艺术的贵族女性交往的习性。

将丹麦诗人雅可布森的作品视为典范。

我常渴望一位母亲


我常渴望一位母亲。

一位安详的白发妇人。

我的“我”才可以在她的爱里生存;

她能溶解那狂暴的仇恨,

它曾像冰一样溜进我的心。


然后我们紧挨在一块儿坐,

壁炉里微微嗡响着一团火。

我谛听亲爱的嘴唇说些什么

静谧飘忽在茶碗上面

恰如灯光周围飞着一只蛾。


1896.10.24 慕尼黑


绿原 译


1897年22岁

Lou Andreas-Salomé, Frieda von Buelow, Rainer Maria Rilke y August Endell en Wolfratshausen, Bavaria, 1897.


5月,与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相识。

7月,剧作《春霜》被德意志大众剧院搬上舞台。

在艺术观念上,开始受到象征主义大师梅特林克,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影响,对内心生活与诗歌写作之间的关系日趋敏感。

时断时续在慕尼黑大学读书,进修意大利艺术史。

10月,追随萨洛美,迁居柏林。

11月,结识盖奥尔格,并盛赞后者的《心灵之年》。

12月,出版诗集《耶稣降临节》

挖去我的眼睛……


挖去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见你,

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

没有脚,我能够走到你身旁,

没有嘴,我还是能祈求你。

折断我的双臂,我仍将拥抱你——

用我的心,像用手一样。

箝住我的心,我的脑子不会停息;

你放火烧我的脑子,

我仍将托负你,用我的血液。


杨武能 译


1898年23岁

4月,去佛罗伦萨旅行,通过观赏艺术品和城市建筑培育沉思的品质,并为萨洛美撰写文笔优美的日记体游记。

以狂迷的心绪为萨洛美吟写情诗。

出版短篇小说集《活下去》。

1899年24岁

Rainer Maria-Rilke, Lou Andreas-Salomé y amigos.


4月,与萨洛美夫妇结伴,开始首次俄国之行。在莫斯科,拜见列夫·托尔斯泰,埃里亚·列宾。7月初,返回柏林。

出版诗集《祝贺我》,里尔克认为这是他第一部值得一提的诗集。

创作小说集《布拉格故事两则》。

完成散文诗《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

1900年25岁

莎乐美、里尔克和德罗欣(1900俄罗斯)(Rilke y Lou Andreas-Salomé en Rusia.)


5月,与萨洛美结伴,重游俄国。同时开始潜心吸取俄罗斯文学的养料。翻译契诃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莱蒙托夫的作品。后来在给萨洛美的信中称“俄罗斯是我的故乡”。

7月,应画家友人福格勒之邀,迁往当时艺术家云集的沃尔普斯德。参加诗歌朗诵会,参观画展,热衷社交生活。结识并几乎同时爱上了形影不离的“姐妹俩”:女画家保拉·贝克尔和女雕塑家克拉拉·韦斯特霍弗。

出版小说集《亲爱的上帝及其他》。

沉重的时刻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1900.10

冯至 译


1901年26岁


4月28日,与克拉拉结婚。里尔克的婚姻观是反传统的,有时会被误认为带有波希米亚式的风格。艺术家情感生活的绝对自由一直是里尔克的核心信念。

12月12日,女儿露特·里尔克出生。

剧作《日常生活》在贝尔林上演。

1902年27岁

通过为报刊大量写稿养家糊口,生活艰难。

6月,应卡罗拉特王子之邀去他的哈塞尔多夫宫作客。

7月,诗集《图像集》出版。诗歌创作处在一种过渡性之中,客观性抒情风格渐露端倪。

8月,首次去巴黎旅行。研究罗丹的雕塑艺术,并撰写评传《罗丹》。罗丹的艺术创造力令里尔克惊异,倾倒,并成为他的沉思中的抽象主题。

出版短篇小说集《最后的》。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1902.9.21 巴黎

1903年28岁

Rainer Maria Rilke and Clara Westhoff in Rome, 1903 by Italian Photographer


3月至早月,写作《时辰之书》的部分篇章。因工作过度,健康受损。

9月,前往罗马、威尼斯旅行。

出版绘画评论集《沃尔普斯韦德》。

1904年29岁

2月,开始开始写作《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随笔》。

着手学习丹麦语,以便通过原着阅读雅可布森和克尔恺郭尔。

6月,应一位瑞典女权主义活动家的邀请,前往丹麦、瑞典访问。

1905年30岁

1月至3月,寓居沃尔普斯韦德。

4月,住进德累斯顿的白鹿疗养院,结识气质优雅的伯爵夫人路易丝·施威林。

9月,应罗丹之邀,重返巴黎,任罗丹私人秘书。八个月后,因与罗丹激烈争吵辞去工作。

诗集《时辰之书》(又译《祈祷书》)出版。

1906年31岁

保拉·莫德索恩-贝克尔--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像, 1906, 不来梅, 收藏者Ludwig Roselius


3月,回布拉格参加父亲的葬礼。

12月,应施成林伯爵夫人的妹妹芬恩德里希夫人之邀,前往风景胜地卡普里岛。在那里,与女主人合作,翻译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十四行诗集》。

这期间,里尔克开始咏物诗写作,并促成咏物诗向现代诗体的伟大转变。写出传世名作《豹》。

终日伏案读写,在给索尔姆斯—劳巴伯爵夫人的信中称“我埋首工作,宛如果实中的核”。

《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出版。


——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冯至 译

1907年32岁

4月,在卡普里岛翻译布朗宁夫人的作品。结识高尔基。

9月至10月,流连于巴黎秋季美术沙龙。对塞尚的绘画情有独钟。写给妻子克拉拉的有关塞尚的20余封书信,被公认为卓越的绘画批评。开始形成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劳作”的观念。从塞尚那里,他开始对艺术形式的纯粹性有所领悟。

《新诗集》出版。其中许多作品的主题,几乎是对现代主义绘画的文字反应。

11月,访威尼斯,结识貌美年轻的米赛·罗玛纳莉夫人。

爱的歌曲


我怎么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接触?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

啊,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深心波动。

可是一切啊,凡是触动你的和我的,

好象拉琴弓把我们拉在一起,

从两根弦里发出“一个”声响。

我们被拉在什么样的乐器上?

什么样的琴手把我们握在手里?

啊,甜美的歌曲。


1907,卡卜里

冯至译


橄榄园


他从灰暗的簇叶下走来,

一身灰暗如同这座橄榄园;

他把盖满了灰尘的额头

埋进满是尘垢的灼热的双手.


这是在一切之后.这是终点.

既然快要失明了,此刻我必须离开,

你为何像这样情愿,我得说

你存在,但我不复能将你找见。


我再也找不到你,你不在我心头,不在.

不在别人心头,也不在这岩石里面。

我再也找不到你。我孤独无依。


我独自担负着人类的苦难,

那是由于你,我曾经应许。

但你并不存在。啊,莫名的羞惭……

然后听说:有一位天使到来。


为何是一位天使?哎?那里黑夜

漠然地在树林里舒展枝叶。

信徒们睡梦中激动起来。

为何是一位天使?哎,那是黑夜。


正在到来的夜晚并没有什么特殊,

上百个同样的夜晚在那儿消逝。

狗都在睡觉,石头都躺倒,

哎,一个愁惨的夜晚,任何一个夜晚。

等待着黎明再一次降临。


因为天使们的到来并非由于这样的恳请,

而黑夜也不会又幽暗又光明。

为一切而舍弃自己的人只好让人放逐,

他们被自己的父亲所抛弃,

母亲的心呵也对他们关闭。


陈敬容 译


19O8年33岁


在柏林、慕尼黑、布拉格、罗马。威尼斯、卡普里岛之间穿梭旅居,并频频受到讲演约请。

《新诗续集》出版。

这期间的旅居观感,成为《马尔特随笔》的创作素材。

19O9年34岁

5月,漫游法国普罗旺斯。

9月至10月,漫游法国南部的阿尔地区。凡·高曾在此生活过。

《早期诗选》出版。

《安魂曲》出版,这是悼亡诗家族中的一首杰作,追悼的是死于难产的、年仅对岁的保拉·贝克尔。

12月,结识玛丽·封·多伦·塔克席斯侯爵夫人,并开始受到她的长期资助。

1910年35岁

长篇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随笔》出版。

精神生活陷入危机,感到写作能力的衰退。

4月,寓居杜依诺的塔克席斯宫。该宫位于亚得里亚海滨。

8月,受玛丽·封·多伦·塔克席斯侯爵夫人之邀,住进位于波希米亚的劳钦宫。鲁道夫·卡斯讷称她为“人们所说的那种名副其实的伟大女性”,她在诗人最后的15年中用情感、财富和社会影响庇护了里尔克。

开始与鲁道夫·卡斯讷的友谊。

11月,开始首次北非之行,行程遍及阿尔及尔、比斯克拉、卡尔塔戈。想借助旅行治疗因写作过度而导致的身心疲惫。12月底,返回欧洲。

与纪德相识,并开始翻译纪德的作品。

1911年36岁

1月,游览埃及。北非世界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令里尔克心情激动。对伊斯兰教产生好感。

2月,德国的克诺普男爵请他去赫勒万别墅休养病体。

3月,返回威尼斯。

10月,重访杜依诺,与塔克席斯侯爵夫人一起翻译但丁的《新生》。

译作《半人半马》出版。

1912年37岁

感受到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开始写作《杜依诺哀歌》中的第一首,第二首。

5月之前,一直住在杜依诺。对杜依诺的写作环境产生一种近乎神秘主义的感觉。

重新发现歌德。在致友人书信中称歌德的作品是“壮丽无比的诗歌”。并开始意识到存在德语诗歌中的歌德、荷尔德林等人身上的一条卓异的线索。

夏天,住在塔克席斯侯爵夫人的威尼斯别墅。与一位卓越的女性、演员埃莱奥诺拉·杜塞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11月,开始西班牙之行,历时3个月。

埋首翻译。将法国训诫作品中的名着《从良妓女之爱》译成德语出版。原着所表现的女性爱情力量令里尔克感动。精神状况不佳。萨洛美鼓动他去作精神分析治疗。

1913年38岁

Rilke pogrążony w lekturze podczas przechadzki w Bad Rippoldsau w Schwarzwaldzie, rok 1913.


3月,结识罗曼·罗兰。

往来于巴黎、莱比锡、魏玛、柏林、慕尼黑之间。

通读克莱斯特的全部作品。

阅读普鲁斯特,并意识到其作品的重要性。当时普鲁斯特正受到像纪德这样的作家的敷衍。

将修女玛丽亚娜·阿尔科福拉多(1640—1723)所着的世界文学中享有盛誉的情书《葡萄牙书信集》译成德文出版。

诗集《玛丽亚的一生》出版。写作处于一种交织着灵感和激情的神秘而亢奋的状态。

《处女诗选》出版。它实际上是早期《祭神》、《梦幻》、《耶稣降临节》的合集。

1914年39岁

4月,与女钢琴家玛格达·封·哈廷贝格产生恋情。

心身陶醉于阅读荷尔德林的晚期作品。《杜依诺哀歌》的写作直接受到阅读荷尔德林的激励。

8月,寓居慕尼黑。写作思考战争的杰出诗篇《歌五首》。

9月,去伊萨尔山谷的伊尔申豪森疗养。写作《杜依诺哀歌》的部分片断。

译作《安德烈·纪德:浪子还乡》出版。

对性在精神生活中的影响进行美学沉思。阅读西格蒙德·弗洛依德的着作。

总是一再地


总是一再地,虽然我们认识爱的风景,

认识教堂小墓场刻着它哀悼的名姓,

还有山谷尽头沉默可怕的峡谷:

我们总是一再地两个人走出去

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

仰对着天空,卧在花丛里。


1914

冯至译

1915年40岁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命运造成的影响忧思不已。在致年轻美丽的埃纳贝尔夫人的信中称:“整个欧洲已经成了一处可怕的伤口。”

11月,接受兵役体格检查。

12月,去维也纳服兵役,在战争档案馆任职。

写作《杜依诺哀歌》中的第四首。

聆听慕尼黑“宇宙神秘论学会”成员、考古学家、神话学家阿·舒勒的讲演。这些关于古罗马的讲演影响了《杜依诺哀歌》中所体现的对生与死的关系的沉思。

在多封致萨洛美的书信里,用精神分析的笔触思索自己与女性的关系。女性所引起的生命热情一直是里尔克作品的主题。

塔克席斯侯爵夫人写信给里尔克,指出他在与女性交往时试图“拯救她们”的愿望是幼稚的。里尔克读后深受触动。

1916年41岁

6月,由于贵族朋友的干预,被解除军职。在维也纳的罗道恩小住,与霍夫曼斯塔尔成为好邻居。

8月,返回慕尼黑。

凡尔登战役中,弗朗兹·马克丧生。他的绘画被里尔克视为人的精神生活中的“非凡事件”。

观看毕加索的绘画,深为叹服。甚至戏称自己是“毕加索身边的卫兵”。

1917年42岁

寓居慕尼黑。由于战争的影响,创作思绪受到严重干扰。

1918年43岁

7月至10月,接受贵族女作家赫尔塔·柯尼希的邀请去她的伯克尔庄园作客。

译作《里昂女诗人路易丝·拉贝的24首十四行诗》出版。

11月,慕尼黑爆发受列宁主义影响的革命。里尔克心中萌发希望的火焰,但只持续几个星期。政治,对他说来,始终是头陌生的猛兽。

1919年44岁

6月,前往瑞士作旅行演讲。成为多布尔岑斯屈伯爵夫人的座上客。

与女画家巴拉迪斯·克洛索莱斯卡相识,并产生炽烈的恋情。

12月,寓居洛卡诺。

1920年45岁

2月至6月初,受到布尔克哈特家族的庇护,住在舍南贝格庄园。

6月至7月,去威尼斯,住在塔克席斯侯爵夫人的瓦尔马拉宫。

10月,重访巴黎。

11月至次年5月,应南妮·冯德尔莉—福卡特夫人邀请,住进风景秀美的伊谢尔的贝格宫。

对招魂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热衷于参加有关唯灵论的讨论会。

在致米尔巴赫——格尔德恩伯爵夫人的信中称:写作开始具有一种连续性。创作力日渐复苏。

1921年46岁

Rilke, Balthus und seine Mutter Baladine, die Malerin Malerin Elizabeth Dorothea Spiro.


阅读保尔·瓦雷里,心仪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无可比拟的纯粹与完美。翻译《海滨墓园》。在致友人信中称瓦雷里的诗是“壮丽的顶峰”。

6月底,与女画家巴拉迪娜·克洛索莱斯卡一起去瓦莱漫游时,发现并迷恋起慕佐城堡。

7月,维尔纳·赖因哈德为诗人租下慕佐城堡。26岁的弗丽达·鲍姆加特也搬进慕佐,成为诗人的管家兼女伴。

预感到一种贯注、狂迷、洋溢的写作激情的出现。

1922年47岁

Rainer Maria Rilke, Baladine und Balthus beim Waldspaziergang in Batenberg, 1922.


2月2日至5日,写出《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的第一部分。

7日至9日,分别完成《杜依诺哀歌》中的第7首,第8首,第6首。

11日,完成第10首。14日,完成第5首。15日至23日,写出《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的第二部分。在致塔克席斯等人信中称,这次写作体验是“神的恩典”。

5月,赖因哈德买下慕佐城堡供诗人永久居住。

翻译瓦雷里的诗学论文。1927年结集成《保尔·瓦雷里:奥伊帕利翁或谈建筑》出版。

同年,现代主义文学达到了它的巅峰。瓦雷里的《幻美集》T·S·艾略特的《荒原》、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相继问世。

写作《致青年劳动者的信》。

杜依诺哀歌 ·第八首

——献给鲁道尔夫·卡斯奈尔


生物睁大眼睛注视着

空旷。只有我们的眼睛

仿佛倒过来,将它团团围住

有如陷阱,围住它自由的出口。

外面所有的一切,我们只有从动物的

脸上才知道;因为我们把幼儿

翻来转去,迫使它向后凝视

形体,而不是在动物眼中显得

如此深邃的空旷。免于死亡。

只有我们看得见它;自由的动物

身后是死亡而

身前则是上帝,当它行走时它走

进了永恒,有如奔流的泉水。

我们前面从没有,一天也没有,

纯粹的空间,其中有花朵

无尽地开放着。永远有世界却

从没有不带"不"字的无何有之乡

人们所呼吸的、尽管无限地知悉却并不渴望的

那纯净的、未经监视的气氛。一个人在童年

曾经悄然迷失于这种气氛并被

震醒过来。或者另一个人死了,也是这个样子。

因为人接近死亡便再也见不着死亡

却向外凝视着,也许用巨大的兽眼。

爱者们,如果不是有对方

阻挡了视线,就会接近它并且惊讶……

仿佛由于疏忽而向他们显现

在对方的身后……但没有人

能超越他,于是世界又向他回来。

永远面对创造,我们在它上面

只看见为我们弄暗了的

广阔天地的反映。或者一头哑默的动物

仰望着,安静地把我们一再看穿。

这就叫做命运:面对面,

舍此无它,永远面对面。


从另一方向对我们走来的

那实在动物身上如有

我们这样的意识,它便会拖着我们

跟随它东奔西走。但它的存在对于它

是无尽的,未被理解的,无视

于它的景况,纯洁无瑕有如它的眺望。

我们在哪儿看见未来,它就在那儿看见一切

并在一切中看见自身,并且永远康复。


但是在因戒备而发热的动物身上

是巨大忧郁的重量与惊惶。

因为经常制服我们的一切也

永远附着在它身上,——那是一种回忆,

仿佛人们追求的东西一下子变得

更近了理真切了,无限温柔地

贴近我们。这里一切是距离,

那里曾经是呼吸。同第一故乡相比

第二故乡对他显得不伦不类而又朝不保夕。

哦永远留在将它足月分娩的子宫里的

渺小的生物是多么幸福啊;

哦即使在婚礼上仍然在体内跳跃不停

的蚊蚋是多么欣悦啊:因为子宫就是一切。

请看鸟雀的半信半疑吧,

它几乎从它的出身知道了二者,

仿佛它是一个伊特卢利阿人的灵魂,

从一个以长眠姿势为盖

周围留有空间的死者身上飘逸出来。

一个从子宫诞生却又必须飞翔的

生物是何等狼狈啊。它仿佛恐惧

本身,痉挛穿空而过,宛如一道裂缝

穿过茶杯。蝙蝠的行踪就这样

划破了黄昏的瓷器。


而我们:凝望者,永远,到处,

转向一切,却从不望开去!

它充盈着我们。我们整顿它。它崩溃了。

我们重新整顿它,自己也崩溃了。


谁曾这样旋转过我们,以致我们

不论做什么,都保留

一个离去者的风度?正如他在

再一次让他看见他的整个山谷的

最后山丘上转过身来,停顿着,流连着——,

我们就这样生活着并不断告别。


1922年2月7-8日,穆佐

绿原 译

1923年48岁

Rilke and his lover, Baladine Klossowska at the Chateau de Muzot, near Veyras in Switzerland's Rhone Valley (circa 1923). The two pursued an intense but episodic romance that lasted from 1919 until Rilke's death in 1926

Rilke at Muzot (1923)


夏天,身体健康状况日趋恶化,去日内瓦湖畔疗养。

写出优美卓异的《瓦莱诗稿,或葡萄之季》,献给文学保护人维尔纳·赖因哈德。

《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出版。

《杜依诺哀歌》出版。

1924年49岁

1月,从疗养地回到慕佐。

7月,与冯德尔莉夫人结伴漫游瑞士南方。

开始以法语写诗。他驾驭法语的能力完全可以与他的德语母语媲美。

瓦雷里亲赴寓居穆措特的里尔克住所探望诗人。

1925年50岁

1月,再访巴黎,受到知识界名流的热情款待。

8月,偕克洛索芙斯夫人去勃艮第。

9月,从米兰返回慕佐。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在致友人信中称:“我这个人像折断的树枝。”

指导年轻诗人莫里斯·贝兹将《马尔特随笔》译成法文。

译诗集《保尔·瓦雷里诗选》出版。

1926年51岁


6月,住进日内瓦湖畔的瓦尔蒙疗养院。

11月,被确诊患了白血病。疾痛使诗人异常沮丧。

12月,南妮·冯德尔莉夫人赶来看护诗人。29日,在昏睡中去世。4天后,遵照遗嘱,被安葬于瓦莱的拉罗涅教堂墓园。

《瓦莱四行诗集》出版。

莫里斯·贝兹编辑出版《里尔克复兴》,瓦雷里、埃德蒙·雅卢为它写了杰出的评论。

本文参考 臧棣 编撰的《里尔克年表》



楚尘文化 2015-08-23 08:43:32

[新一篇] 沒有時間去干所有想干的事情

[舊一篇] 那些曾感動你我的新京報新年社論(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