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国的火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p7237954a952455156.jpg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随后满清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


明朝疆域囊括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今满洲、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成祖时期曾短暂收复安南 ,1424年,明朝领土面积达到约1000万平方公里。

来看下明朝的那些先进种类繁多的火器吧~


首先明朝的兵器分为三大类:宋元传统兵器;明朝自制兵器;海外传入兵器。

关于明朝中国的火器,了解其一部分之后,不禁叹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怪不得左公宗棠曾有言:〝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治史者要有一功夫,就是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否则,稍有心肝之人,即便久战沙场之将军,亦必有用盆接泪之必要!读中国火器的历史,禁不住悲哀之心,痛心之情〝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它做烟花,外国人却用这个技术来做火器;中西强弱因由此可见一斑!此类人何其不懂中国史乃而?事实上直到十七世纪,中国的军事技术,依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明朝时火器发展较大,战争的发展也由单纯的冷兵器作战变为冷热兵器协同作战。于是,明朝在中后期自己研制了许多武器,冷兵器比如戚家军的狼铣、苗刀等。


(网络图片)


明军在辽东的战败,还有人归罪于〝援朝逐倭〞战争中把储存的火药和弹药都用光了。其实中国古代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除了导弹造不出来以外,无论是毒气弹还是左轮枪都能发明出来。而中国明代,火器发展迅速。

据(明)王士翘撰《西关志》(1548年序刻本)居庸卷记载:昌镇驻军武器主要有军器和神器两大类:其军器有:盔、甲、长枪,圆木挨牌、长木牌、斩马刀、撒袋、弓、弦、箭、攒竹长枪、腰刀。神器有神枪、大将军铁炮、二将军铁炮、大将军铜炮、小将军铜炮、神铳、大铜佛郎机、神炮、飞炮、铜铳、铁铳、马上佛郎机、神箭、铁宣风炮、缨子炮、铁佛郎机、铁三起炮、碗口炮、小神炮、铁蒺藜、新置的器械有九龙盘枪、铁鞭枪、火箭盘枪,子母炮、火箭等。车有偏厢车、骡驾、望车、元戎车、鼓车、火铳、鸟铳、噜密铳、佛郎机铳、三眼铳、四眼铳、五排枪、五雷神机、七星铳、十眼铳、十连珠铳、连子铳、震叠铳、铅弹一窝蜂、快枪、夹把铳、飞天神火毒龙枪等。


(网络图片)


从中可看出明代火器之胜,并非吹嘘!列举数例,供参考~

在明代,当时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极为发达,海外贸易非常活跃,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在萌芽时期,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明显的转机。所有这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为明代的兵器、火药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加之明一代,北方长期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因此为了巩固边防,抗击外族的进犯,明代十分重视国家武备,对火药、火器尤为重视,视火器为御敌的〝长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代的军队对火器十分重视。由于在各次战争中大量使用火器,使军队火器的编制装备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

一.三眼铳




(网络图片)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想想被人称为〝英明的大清乾隆酋长〞视火器为奇技淫巧,可笑又可悲!

二.多管火箭炮:一窝蜂

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这种武器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这种武器明军已大规模使用!

三.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网络图片)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

四.单发步枪:火铳


(网络图片)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火药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井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相当于今天的步枪吧,最早的制式。这个东西,戚继光时代被鸟枪取代。

五.半自动步枪:十眼铳


(网络图片)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六.连发手枪:拐子铳


(网络图片)


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有点儿自动手枪的味道。

七.多管转膛炮:迅雷铳


(网络图片)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八.大口径左轮枪:五雷神机


(网络图片)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祖宗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九.对人杀伤地雷


(网络图片)


起源于燕王扫北之战。当时建文帝的部队在白沟使用地雷,给后来的永乐皇帝的军队带来重大伤害。使用的原理是将导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时点燃导火索,引爆地雷。

十.杀伤燃烧弹:万人敌


(网络图片)


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

十一.古式后膛榴弹炮:佛朗机


(网络图片)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93厘米,子炮(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渐渐淘汰,让位于比较简单的前装武器!

十二.远程重炮:红夷大炮




(网络图片)


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

十三.铸造时通过增加箍来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将军炮


(网络图片)


1626年袁崇焕使用这种火炮打败后金,取得了宁远之战的胜利,努尔哈赤也被击伤,后返回因伤势加重逝世。清朝一直得不到这种武器,直到崇祯杀了袁崇焕,边军军心涣散,才有人带炮投敌。

十四.最早的迫击炮:虎蹲炮


(网络图片)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十五.新式步枪:鸟枪


(网络图片)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令有人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它的射程是150米,雨天不能使用!鸦片战争中英国人使用的枪在雨天也不能使用!

十六.战防炮:抬枪


十六.战防炮:抬枪(网络图片)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可惜发展非常慢,直到清朝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

明代后期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后来的导弹可以说是这种火箭合乎逻辑的发展!由此可以想见我们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高了!


(网络图片)


神火飞鸦无实物流传,据说是被传的,不过很多兵器书籍都略有记载。具体长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武备志》的配图是在有些牵强和非主流了↓

以上只是明代火器之一部分,未能全列于此。事实上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一般人都知道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的《几何原理》,人们却鲜有知道他还写了一系列论兵之作的,像《兵机要略》、《火攻要略》等,都是他的着作!他主张使用西洋火炮,选练精兵。他的弟子孙元化〝除协助徐氏删定《句股义》(即几何原理)外,还撰有《经武全编》和《西法神机》等兵学书,以及《西学杂着》、《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筭要》等数学书。〞其中的《西法神机》,直接指导了关外明军的火炮运用。

孙元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西学知识不在徐光启之下,而且他的军队驻地有支葡萄牙炮队,这批炮手前期有13人,后来增加到40余人,他们成立了一支模范炮队,作为明军孙元化部炮兵的示范部队。这批葡籍雇佣军拿着比周围明军官兵高几十倍的工资,确实干活也很有职业精神,教授明军炮手各种技术也十分认真,工作干得很不错。这种合作比起太平天国起义时李鸿章借洋师助讨太平军的事件,显得既主动又〝科学〞且开放!

西元10世纪之初,中国已将火药用于军事。据《宋史》记载:西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西元975年,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唐作战。到仁宗时,曾公亮等所着《武经总要》中,综述了当时的火器有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十余种,直接反映了我国在西元10—11世纪之初,已广泛使用火器。到13世纪中叶前,开始出现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

它的发明使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4世纪初,元人在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和火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成了金属管形火器。14世纪中叶,在全国农民大起义推翻元帝国统治的战争中,金属管形火器已普遍应用,并已使用弹丸。金属管形火器的出现,是火器兵器发展史的一项重大变革,从此火器逐步代替冷兵器,并在军队中大量装备。

早在朱元璋军队在元末进行的战争中,就已经使用了火铳。但这时军队中火器的装备并无定规,文献记载也无法获知军队装备火器的具体比例。在明一统全国后,明政府鉴于火器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强大破坏力和火器部队的强大战斗力,开始着手建立专业火器部队和规定火器在军队中的比例,如洪武十三年年,明政府正式下令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洪武二十六年,明政府又规定:水军每艘海运船,装备碗口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等等。

以上洪武时期明军所装备的火器与冷兵器一与九之比,明显地反映了明代火器装备的普遍,并且已有一定的定制。成化二年,明将郭登向明政府建议,步兵〝用神铳手十,弓箭手十,刀牌手各五,药箭强弩手十,司神炮及#3火药者八,杂用者七〞。按照这一规定,当时明军步队使用火器的士兵,已经占编制总数的1/3左右。

此外,从明朝战事最频繁的边军看,其火器的普遍程度也是前代所不及的。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六年,辽东总官兵都督敛事曹义向朝廷奏请:〝原领京库铜铳已给军事,恐冬寒操备至有摧折,今各卫库所贮远年造成铁铳七万五千有奇,请令修理,给军操演,遇警仍用铜铳。〞

正统九年,明英宗认为,原各边装备的铜铳数量太少,恐怕延误边备,于是决定〝于原数外,量宜增加辽东五百三十五,延安绥德等处八百三十,永宁二十,宣府三百,宁夏一百,甘肃五百〞。正统十一年,明政府又规定:〝给延边火器,大同甘肃手把铜铳五百,碗口铜炮四百;宣府铳五百,炮二百;密云铳三百,炮一百;辽东炮一百;独石炮四百〞。

明实录记载的这些片段资料,确实充分说明明代军队大量装备了火器。但是,各军的具体装备火器的数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明军不仅在军队中普遍装备火器,还建立了专业火器部队。

永乐前期创建的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他同当时的五军营、三千营合称京军三大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外备征战〞的任务,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三十四《京营》的记载神机营编制主要如下:神机营设提督内臣2名、武臣2名、掌号头官2名,下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

中军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4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1名。

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编制相同,各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3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2名。

后来有增设〝五千下营〞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4司,每司设把司官2名。神机营是朝廷直接指挥调遣的战略机动部队,主要〝掌操演神铳、神炮诸火器〞,〝专习枪炮〞,装备了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手把铳、神枪、快枪、单飞神火箭等火器。

关于神机营的作战方式:

明军装备火器后的作战原则,我们可以从神机营的作战方式中知其大概。神机营创建后,常同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同皇帝亲征。作战时的布阵原则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锋疏则达,阵密则固〞,战斗开始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

这一作战原则,是朱棣鉴于永乐八年(率军亲征漠北大败阿鲁台一战后总结的经验。当时,朱棣命军队以神机火器为前锋,〝铳发,声震数十里,每矢洞贯二人,复中傍马,皆立毙—–斩其王以下百数十人〞。在此战后的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时正式提出了这一作战原则。

这是对神机营与骑步兵协同作战的高度概括。总的要义是:作战开始后,三者要互相协同,发挥总体杀敌作用,神机枪炮兵列于全阵之前,各射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填装弹药,实施轮番射击,摧毁敌人的前锋;待敌阵溃乱时,后队的密集骑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敌军本队,追歼败逃之敌。

朱棣的论述,总结了明军神机营与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这种战术主要利用枪炮与冷兵器的杀伤距离远近的不同,多层次地杀伤和消耗敌军,达到最后歼灭全部敌军的目的。因此神机营的参战,使古代以步骑兵为主的野战方阵战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来源:文史网


网载 2015-12-24 05:38:25

[新一篇] 中國各省人真正血統來源,看看你是誰的后裔?

[舊一篇] 【思享】梁曉聲:為什么我們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