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娄】有一种不成功,叫做父母太希望孩子成功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每一位中国家长,差不多都读过几篇类似于“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的文章,并引发一系列的羡慕嫉妒恨。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成功都属于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不成功”,到底是因为他们本身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努力,还是因为有其他因素把他们引向远离成功的方向?

  成功从来都是难以复制的。别说是读几本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的传记,即使有机会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也很难找到什么赚大钱的窍门。那些声称和巴菲特吃顿饭就找到了赚钱灵感的人,如果真有这样的灵感,也更多地是得益于他们已有的事业基础和眼光,而不在于那两个小时的饭桌时间。

  这类“哈佛女孩”的文章,就其本身的写作目的来说,其核心关键词是“我成功了”,而不在于成功的内因。所谓“给各位家长提供一点经验的借鉴”,只不过是一件华丽的外衣。那些充满着理性和智慧的分析,与股评家们面对一只连续拉了十几个涨停板的股票列举出十大必涨因素,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这种“以果推因”的模式,决定了它难以成为好的教材。

  教育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过程,其中既包含了很多“共性”,也有很多“个性”的内容。给大家介绍“哈佛女孩”,要凸显的必然是“个性”的方面。让孩子去模仿一个与他“个性”很不一样的人,其效果要么是邯郸学步,要么是削足适履。更何况,有些“个性”的因素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过去,以便突出文章要重点展现的内容。这样一来,模仿者便更难以找准自己的目标,只能如盲人骑瞎马一样乱打乱撞。在网购刚刚开始流行时,就发生过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比如,有人贴出来两幅图,第一幅是淘宝卖家对衣服的展示图,第二幅是他买到衣服后试穿的实拍图。粗看之下感觉两幅图中的衣服差别很大,细看却发现衣服应该是同一件,然而展示图中的衣服让人一看就很有掏钱买下来的冲动,实拍图中衣服穿在身上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如此的天渊之别,一方面是展示图对衣服有刻意的美化效果,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人和衣服的搭配,只有人的气质与衣服的风格相适应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哈佛女孩”这类让人目眩的衣服,我们在决定购买前还是要三思一番。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不少有名的兵书,其作者都是战功彪炳的名将,他们将自己的真知灼见都凝聚在了兵书的字里行间。然而读着同样的文字,却只有少数人可以成为常胜将军,原因何在?战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仅地貌一项就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可能性,而兵书中只会总结最典型的几种。对于作者来说,他能够将任何实地的状况进行正确的归类,然后根据兵书中所列的原则作最恰当的处理。他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些原则中体现出来的感悟,而不愿将大量篇幅花费在如何对各种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类上。然而对于读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往往来自这个归类过程。一旦归类出错,照着兵书行事将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马谡,因为选错了扎营的地点,他不仅丢掉了战略要地街亭,还葬送了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和他自己的脑袋。

  对于马谡来说,所有兵书的内容都已经烂熟于胸,他的失败是源于没有对实际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同样地,读“哈佛女孩”的家长,最大的挑战也是来自于对文中所总结的观点的理解。要提高这方面的理解能力,需要的是基本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践的积累。如果连什么样的成长道路适合自己的孩子都不清楚,而指望通过砸钱和简单的模仿来达到一步登天的效果,结局往往是跌个嘴啃泥。近年来出国留学潮兴起,的确有些孩子在留学中收获了国内教育所不能达到的进步,哈佛女孩和耶鲁男孩们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脱颖而出的佼佼者。然而与此同时,部分家长盲目跟风将孩子送出国,孩子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模式,又没有父母的监管,因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相比哈佛女孩们,这些孩子的数量多得多,但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总结却很少为人所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知道文中那些梦幻般的光环是好几千人中才能分到一个,还会认为这样的道路有多独特,这样的分析有多靠谱吗?

  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在某条道路上到达了“成功”时,我们看到的是结果,而没有看到的是在决定走这条路之前所进行的各种分析和权衡。如果轮到我们来做决策时,仅仅以别人曾经这样成功过作为依据,而不结合自己的孩子的实际状况就轻率地拍板,那么离失街亭的马谡也就不远了。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由此可推知,失败喜欢盯着仓促行事的人。指望几篇文章或者几本书就能解决好孩子的教育问题,无异于拿着所谓的彩票攻略去梦想中个大奖。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对应着一条轨迹。这些轨迹也许会有很多重合的部分,但任何两条轨迹都不会完全相同。当我们欣赏和羡慕着另一个孩子的惊艳表现时,自然会憧憬自己的孩子也能留下同样引人注目的轨迹。然而简单地向别人靠拢肯定不会是什么好的选择,除非你可以确定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这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工作,而不是依靠带有很多主观成分的文字描述就可以推论出来的。放下好高骛远的心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去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虽然并不一定能创造出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的辉煌,但孩子的成长轨迹至少不是被扭曲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很漫长也很曲折,其中包含着太多的困难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和解决。一个负责任的将军不会因为贪功而拿自己的士兵的性命作为赌注,更不会在身陷困境时责备士兵作战不够勇敢,他们会将所有的责任承担起来,而将所有荣誉归于士兵。同样地,一个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的家长不会羡慕名校的光环,他只会关注孩子是否健康快乐地学习。他不会将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只会要求孩子不断超越自我,并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加以肯定。他知道,家长不将哈佛、耶鲁作为孩子成长的枷锁,是孩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015年6月4日

  版权声明

  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用稿需私信取得授权。侵权必究法律责任!


其实我们不是流氓: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其实是为了自己。


黄鹤楼下黄鹤矶:网上流行一个笑话。说一个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批评他,说读书要勤奋,笨鸟要先飞。孩子回答道,笨鸟有三种,一种飞不过,一种是懒得飞,第三种最可恶,自己不想飞,窝里下个蛋,催着下一代使劲飞。当时看到的时候已经笑不出来了。    


综合 2022-01-09 19:03:31

[新一篇] 臺文化復興運動緣起:心痛“文革”破壞中華文化

[舊一篇] 霧滿攔江:有產者為何要逃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