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现状与展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电子出版物是用电子技术进行生产制售磁盘、光碟,同时又利用计算机技术检索、显示的出版物。一般而言,电子图书、电子报刊杂志、软件出版物以及多媒体出版物统称为电子出版物。随着录音、录像和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的推广普及,“出版物”的概念将变得日益复杂和模糊。给“电子出版物”下一个确切的科学定义,一时尚难做到。
  电子图书是一种以光磁等非纸介质为记载媒体,以信息的生产、传播为再现,代替图书制作、发行和阅读的一种新型工具。在一张普通的“3寸软盘”上可存储1.44兆字节,相当于72万汉字的内容,通过电子计算机或专门的阅读器,电子图书的声音、图形、文字即可显示表现出来。一张光盘的存储量在500至1000兆左右,大量存储加上多媒体的功能,一个微型的计算机系统即可具备一个小图书馆的功能。
  电子图书与以纸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相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1.具有边读、边查、边听、边学的功能,不但能读(视),还可听(欣赏音乐),双手可以操作,能多方面开发大脑智力。
  2.查阅快速方便,不用捧书本一页一页的翻找,按动键钮,调出“菜单”,随意挑选你需要的内容。
  3.体积轻薄短小(以软盘或光碟作为载体),信息容量大。一片重仅百余克,大如手掌,薄如板纸的卡片,装载着6.6亿个英文字节,3.3亿个汉字。一张光盘居然能容纳70多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全部文字量。
  4.成本低,效益高。电子版图书只需计算机文字录入和计算机排版,并自动建立全文数据库,便成书发行,而不需要制版、印刷、装订等工序。这样免除了制版、印刷、装订的费用。电子书的体积远比印刷书的体积小,它不需要大的仓库,也便于运输、邮寄,减少储运费用。
  5.周期短、发行快。借助电信线路、卫星通信,电子出版物可进行远距离高速度传输。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里可直接选购出版社的各类书籍。
  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在80年代初具规模,进入9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的众多报刊已开始发行电子版。美国道·琼斯公司利用电脑发行24小时滚动播出《个人日报》。日本三省堂和纪伊屋株式社设有专柜出售电子图书。
  在我国,电子出版物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92年8月,中国专利局文献出版社成功地试制出我国第一批专利文献CD—ROM光盘。致力于电子出版的北大火星人电信工程公司,与人民出版社一道共同推出了《邓小平文选》电子版合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自1991年在全国推出《国共两党关系通史》全文检索电子版之后,1994年又相继推出《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电子书。该书包含全国各地名胜景点384个,诗词2849首,图像、文字、语言、音乐等多种信息媒体相结合,图文并茂,寓教于乐。
  电子工业出版社相继推出了《英汉大词典》等5部系列电子词典,其中《英汉汉英双向综合大词典》输入英文出中文,输入中文出英文,界面美观,使用方便。北京三欧公司推出电脑中文写作支持系统,具有查询中文同义词、反义词,并对这些词进行释义,对文章进行自动查错的功能。三欧公司还研制出国内首创的中文自动校对系统。采用交互式和无人值守式两种方式校错,每小时可校对60万字,可使3个月的人工校对工作在一小时之内完成。
  1994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出版分会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出版社等19家出版社的电子出版物。其中有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四笔声形汉字输入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未公开的DOS核心技术》、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历代名方数据库系统》等数十种软件出版物。
  据《人民日报》(1994年9月19日)载:我国已有48家电子出版单位。电子出版的兴起已引起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出版、技术、开发单位积极投入电子出版的研究和开发。经国家科委批准,“94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及展览”于199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除了展示电子出版方面的最新技术以外,还就版权保护、标准化、电子出版技术作专题报告与研讨。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电子出版国际会议及展览,对促进我国电子出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科技日报》(1994年6月1日)讯,1994年6月1日,我国第一家电脑软件图书馆在北京创立,正式向青少年计算机用户以及社会用户提供软件服务,从而缓解众多家用电脑用户软件缺乏的状况。这家软件图书馆设在中国电脑教育报社内,采取入网交纳软件押金,退网如数归还的办法,对社会实行开放式服务,接受所有计算机用户入网要求。
  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拥有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毫无疑问,电子出版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灿烂前景。
  电子出版物对传统的印刷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印刷出版界本已艰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中国出版业自1985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需求不足。群众的购书欲望逐年减低,出版社的征订数普遍下降。即使在全国范围内征订,大部分订数也在二、三千册,有的只有几册、几十册。这与我国从1977年到1981年4年间,平均每一种书印数22.4万册形成惊人的对比。
  据《新闻出版报》(1994年9月21日)报道,我国现有出版社543家,出版社现有职工45058人,建国45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317827种。显然,这些统计数字系指传统出版业。
  电子出版物是对传统出版物和从事这一行的45048名职工的冲击和挑战。它需要我们编辑、印刷、发行、管理等诸种手段的现代化。编辑面临的任务就是除了要掌握微机应用技术,而且随着出版规范化和文献检索的需要,还必须掌握一、二门外语。今后,也许作者交给编辑的就是软磁盘,编辑通过计算机对原稿进行审核、加工、排版。发排工作也由责编在书稿中完成,从而缩短了出书周期。图书转化为光盘,读书形态转变为视听形态,这对于从事出版工作的同志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在电子出版物生成的今天,在光盘驱动器即将流行的时代,人们只需按一按电钮,便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字、图像。白纸黑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纸张油墨似乎将成为历史。
  有人分析说,尽管电子书的时代即将来临,但它很难取代印刷出版物,因为人们读惯了书报,人们习惯于使用印刷书,它有体积,有重量,携带方便,个人专用,随手翻看,便于笔记。印刷品可以使书架增辉,可以文友之间赠送交流。白纸黑字使读者和书的感情交流专注而强烈。电子书的外表形式是磁卡(磁盘),用肉眼看不到其中的任何文字,而必须借助电脑、计算机才能阅读和检索。因此,电子书的着者可能会产生失落、茫然,不能再体验“哗哗”的翻书声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电子书流行的重要前提是:读者用户必须拥有计算机和电子版图书的使用方法,这在目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还有两亿多文盲的状况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无法普及的。何况,还有计算机病毒问题,弄不好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将毁于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总之,一些人认为光盘图书的到来就会使白纸黑字的印刷出版物消失,理由是不充分的。印刷书和电子书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可以预料,21世纪将是印刷书和电子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时代,两者将共同发展,长期共存。*
  
  
  
中国青年研究京10-11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石中元19971997石中元 中国人事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作者:中国青年研究京10-11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石中元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57:31

[新一篇] 我國電子出版發展戰略

[舊一篇] 我國電子出版物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