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与非洲国家继续携手前进,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必将有利于亚非两个大陆保持社会进步,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因此,加强中非全面友好合作关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世纪的责任。
政治关系 相互友好
中国有一句古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彼此没有任何历史芥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双方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扞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斗争中,政治上一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在经贸等领域进行了真诚平等、卓有成效的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全天候”的朋友。回顾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关系形成了以下的基本特点:相互尊重,恪守主权独立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相互平等,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在经贸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相互信任,以真诚友好的精神协商处理双边事务;相互支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密切磋商与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加强和发展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中非友好事业,制定了一系列不断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关系的方针和政策。所以,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是建立在中非共同和长远战略利益基础之上的,绝不会因世界局势的演变和中非各自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在新形势下发展同非洲国家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友好关系,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指示。江泽民、李鹏、朱róng@①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非洲,进一步推动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特别是江泽民主席1996年访问非洲时在非洲统一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深刻地揭示了中非友谊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特征,全面阐明了中国在新时期发展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主张,提出了构筑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其核心内容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和非洲国家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都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非洲友好政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派出了100多个团组访问非洲,非洲国家约80个政党先后派出300多个代表团来华访问。通过党际交往,中方全面阐明中国政府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使许多非洲重要的政治家同中国共产党达到了广泛的共识,有力地配合了政府外交。
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们,共同奠定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自1997年以来,非洲又有20多位总统和10多位总理访华。新一代领导人的相互访问,进一步增进了中非间的相互了解,从而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中国与非洲国家还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在非洲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先后9次挫败西方反华提案。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中国也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为非洲国家仗义执言,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根据非洲国家的建议,于去年10月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这是由中国主办的关于非洲问题的发展中国家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双方在南南合作的范畴内,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重大举措。无论是性质上还是规模上,这次会议在中非关系史上和新中国外交史上都尚属首次。“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将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规划了中非在新世纪广泛领域内合作的蓝图;确立了中非新型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定位;建立起中非定期磋商的集体对话机制,规定双方建立相应的部长级后续行动委员会,今后每两年举行一次高官会,每三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这无疑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21世纪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确定了方向,也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在21世纪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经贸交往 成果显着
新中国成立后,将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作为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主权,扞卫民族独立,促进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几十年来,中国在自身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遵循团结友好、平等互利的原则,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建立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在其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双方还以多种形式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非政治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扩大以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外援助工作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自199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改革,中心内容是实行援外方式的多样化和援外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对外援助主要采取优惠贷款方式、援外项目合资合作方式和无偿援助方式。重点是推行优惠贷款援助方式,推动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直接合作,既帮助受援国发展民族经济,又为受援国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
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方式的改革已经逐步为非洲国家所接受,并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中非经贸友好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近年来,双方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形势十分喜人。中非间的贸易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1994年为26.4亿美元;1998年为55.36亿美元;1999年为64.84亿美元;2000年达105.9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同时中国从非洲的进口首次超过对非洲的出口。总体来说,中非经贸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非之间其他领域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同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成立了定期的双边经济、贸易、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建立了多双边磋商机制。中国公司在非洲设立了150多个贸易中心或办事处、200多个非洲贸易公司及分拨中心。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各类援助,已经建成各类项目800多个。中非之间工程建设项目和劳务合作业务继续保持相当的规模,截止到2000年11月底,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另外,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至2000年底中国企业已在非洲设立了499家投资企业,协议投资额达9.9亿美元。自1995年以来,中国相继在非洲投资建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发表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出台了一些加强中非经贸和其他领域合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中方宣布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在未来两年内减免非洲重债贫困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人民币债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专业人才。这充分表明,中国一贯重视非洲,中非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中非友好关系在新世纪里有望再上新的台阶。
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中国有适合非洲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非洲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双方有着扩大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可借鉴和互补的地方很多,因此,中非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首先,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几十年来非常友好,为双方进行经济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尤其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非洲国家希望在政治上继续得到中国的帮助,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借鉴中国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得到非洲国家的支持。因此,双方都有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强烈愿望。
其次,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各国经济加速变革,经济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并在外交关系中已开始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上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济方面互补性很强,双方都有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迫切要求。
第三,非洲的政治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稳定,各国纷纷实行经济调整政策。许多国家正在从政府指导下的计划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经济过渡,保持稳定和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迫切需要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民族经济;他们在与中国保持良好政治关系的同时,也非常希望进一步发展相互间的经贸关系,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那里去投资。
第四,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业已形成,已经具备同非洲国家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良好基础。特别是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逐步成为经济和市场的主体,它们在国内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需要根据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所发生的新变化,实施中央提出来的“走出去”战略,迈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到国外去发展。这正是新世纪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关键所在。
努力工作 深化合作
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鲜明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可以推动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在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处于受益最大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非洲国家甚至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加快振兴和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强团结,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才能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有效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面对新的世纪,面对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与非洲国家都有深化相互合作、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竞争优势、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强烈愿望,这是中非友好关系在21世纪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江泽民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开幕式上强调指出,中非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并再次重申中国永远是非洲国家的朋友。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意味深长,再一次表明中国愿意同广大非洲国家携手合作,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世纪。
展望21世纪的中非关系,双方完全可以加强相互合作,共同迎接挑战,结为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并且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中非双方不存在着边界和领土纠纷等利益冲突,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目标和广泛一致的立场。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非洲国家十分看重中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他们真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为他们伸张正义。
中非双方在政治和经济两大层面长期互有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双方政治上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非在经济上的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非洲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对中国实现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适合非洲市场,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经验,对非洲国家具有很强的吸收力。中非之间的互利合作能够使双方受益。
近年来,中央非常重视对非工作。江泽民主席一再强调“要十分重视非洲的工作”,并指出“不仅在政治上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开展经济合作方面也要十分重视”。中国经济要在新世纪继续腾飞,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向世界,走向非洲。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非洲国家面临着日益被“边缘化”的危险。在经历了痛苦的摸索之后,许多非洲国家对照搬西方发展模式所造成的恶果有切肤之痛,认识到需要独立自主、团结自强,依靠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的联合与合作来实现“非洲振兴”。他们调整对外政策,突出经济外交,借鉴他国经验,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非洲联盟”的诞生,表明非洲国家决心要使21世纪成为本大陆和平与发展的新纪元。他们对中国怀有亲切感,对与中国加强政治友好、开展经济合作寄予厚望。
当前,迫切需要做好的事情是,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好论坛会议的后续工作,全面深化中非合作。在继续巩固和加强中非政治友好关系的同时,特别要认真研究和逐条落实《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有关合作思路和中国所做出的承诺。中国和非洲国家目前双边贸易在各自国家对外贸易额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双方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措施,加强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中非贸易发展。除继续办好在非洲设立的11个“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和在非洲举办“中国商品展览会”外,还要协助非洲国家在中国设立“中国—非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要加强投资促进服务,积极推动对非投资,采取实际步骤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公司、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等多种形式到非洲投资,建立有效益、适合当地需要的项目,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也为中国公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还要继续鼓励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项目,探索新的工程项目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对非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对非承诺的减债工作要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国家适当扩大援助规模和适当增加无偿援助的比例。
总而言之,认清国际形势,抓住难得机遇,扩大中非友好,深化中非合作,既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为下一代人创造更加理想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责任。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钅加容
《求是》京57~60D6中国外交黄泽全20012001黄泽全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作者:《求是》京57~60D6中国外交黄泽全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