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宋襄公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宋国第二十任君主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兹甫(?―前637年 在位:前650年―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
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公孙子鱼、华椒和乐祁。前642年齐桓公病逝,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之战(今河南柘城西北),当时楚兵强大,大司马子鱼劝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时截杀之,此时襄公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当楚军上岸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趁楚军此时阵列尚未成形时袭杀之,襄公再拒绝。结果宋师大败,襄公被射中了大腿,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


    齐桓公到了晚年,忘了管仲的遗训,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奸臣被他又召回宫中,加以重用。尽管鲍叔牙多次劝告,齐桓公也听不进。这三个有恃无恐,更加胡作非为,竟然把鲍叔牙活活气死了。后来齐桓公死了。他们三个废掉齐桓公立的太子公子昭,而让听他们话的公子无亏当了国君。公子昭一看 不但君位被夺去,而且被杀头的危险时刻存在,就跑到宋国去,请宋襄公为他做主。
    宋襄公是个视仁义超过自己生命的人,宋国的实力也不强大,可是成为霸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公子昭来投奔他,他认为是个可利用的机会,就收留了公子昭。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六四二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要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去当国君,让诸侯派兵相助,以壮声势。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没几个人理会,只有卫、曹、邾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一些人马来了。宋襄公统领四国联军杀向齐国,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釉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就是齐孝公。 宋襄公为大国齐国齐孝公复位起到大作用,自认为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足够树立威信称霸诸侯的时候了,便想会盟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确定。于是,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把会盟诸侯的事先和他们商量一下,取得楚国、齐国的支持。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季,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霸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他事先末征求齐国。楚国的意见,自作主张拟了一份秋季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却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到了约定开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到。在开会时,宋襄公首先说:"诸侯都来了,我们会合于此,是仿效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这嚣主是谁来担任扩宋襄公说;"这事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这里谁爵位高就让谁当盟主吧。"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 "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所以盟主的这把交椅自然该我来坐。"说罢并不谦让,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盘落空,不禁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资格做盟主?”楚成王说:"你说我这个正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什么?”宋襄公说:"楚国本是子爵,假王压真公。”只觅楚国大臣成得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只一挥动,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会盟前曾讲下会盟各国不许带兵,可是楚国不讲信用,由此留下了不仁不义的恶名,欺负以仁义为本的宋襄公更是激怒了中原有正义感的国家,为六年后在城濮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手持刺刃胸兵士。他们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宋襄公被成得臣一把抓住,把他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后来,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就把宋襄公放回去了。
    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办法出气。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力薄国小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过了不久。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是个机会,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知道消息后,求救于楚成王,楚成王答应来救援郑国。
    楚成王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待宋军在涨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要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 "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冲进了敌阵,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那杆 "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 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大草包。
    再一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5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5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的不讲信用的楚国几代不敢正视中原。
    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在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但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款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网载 2013-09-10 21:24:37

[新一篇]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舊一篇] 春秋五霸---晉文公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