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观点一
      关心孩子,让孩子拥有爱
    女儿从小住外婆家,深受外公外婆舅舅姨妈宠爱,3岁上幼儿园后才住回家。由于我们工作忙,常顾不上她,她变得郁郁寡欢。有次她从我皮夹里偷拿100元钱买雪糕,剩下的钱分给别人。我又气又急,忍不住打了她一顿。原以为我坚决的态度会让她彻底改正,没想到她竟然偷拿起幼儿园、邻居的东西,小朋友、老师来告状,我除了打她一顿,别无办法。
    后来,我咨询《家庭教育》编辑部的老师,她们帮我分析女儿的成长情况,认为女儿私拿别人东西并非是真正需要这件东西,而是想通过这种行为引起别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注。这和女儿不适应从外婆家众星捧月般的宠爱到回家后父母无暇顾及其生活和情感需要有关,女儿可能认为我们不注意她、不关心她,想通过偷拿东西引起我们的关注;或偷拿家里东西去送给同伴,以换取同伴的感情。
    我懂了,当父母的不仅要关心孩子生理上、物质上的需要,更要关注并满足孩子精神、情感的需要。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能够表达自己意愿,没有受冷落的失落感,就不会采取极端手段引起父母关注。从此,我尽可能多地陪女儿玩,睡前给她读故事,还安排一些她能做的家务,请她和我一起做,并经常给予她鼓励和表扬,渐渐地我们在亲子沟通中产生了心灵的默契,女儿开朗了,偷拿东西的现象再没有出现过。
    (5岁女孩母亲 小陈)
      观点二
      帮助孩子建立物权观念
    孩子一开始弄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往往认为“我喜欢的就是我的”。通过教育,3岁后的孩子就具有了“物权”观念,他们会知道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此时的私拿行为就带有“偷窃”性质了。
    我的经验是,通过为孩子准备他专属的日常用品,如碗筷、毛巾、拖鞋等(不和他人混用),来帮助他建立“我的”、“你的”和“他的”的物权观念。搬家后,儿子开始有自己的房间,以前没条件,我就给他划出一个属于他的小天地,放他的衣箱、桌子、抽屉,并要求他自己负责把自己的衣物、玩具和用具固定放在属于他的地方,让他体会到“这是我的地方,我的东西”。同时,我也会帮助儿子建立另一个概念:别人也有别人的地方和东西,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可以随意乱拿乱翻。教育儿子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要征得父母或所有权人同意。为了给儿子做榜样,我们借用儿子的东西时,也会征得他同意。如我常故意问他:“画笔可不可以借爸爸用一下?”当儿子乐意借我时,我一定不忘说声:“谢谢!”用完之后马上归还他。若儿子不肯借,我不强取,因为那不是好的示范。
    (4岁男孩父亲 李厉博)
      观点三
      信任孩子,才能纠正其不良行为
    儿子4岁时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当时我没有大惊小怪。我认为,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拿别人东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第一次这样做时,心里一定没有“偷”的概念。于是,我巧妙地让儿子讲清来龙去脉,儿子见我态度温和,就诚实地说出理由:一是“我喜欢,家里没有,就拿回家”;二是“彬彬欺负我,我就拿他的东西,让他找不着”。有信任做前提,亲子沟通就容易了,儿子马上承认自己做错了,并要我陪他去把东西还给别人。
    我想,父母应相信孩子不是有意地“偷”,即使他们为发泄不满情绪有意去做,父母也应耐心、恳切地讲道理,鼓励孩子把东西送回去。只要孩子把东西送还,就应该表扬他。孩子明白了事理,并体会到父母的信任,类似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
    (6岁男孩母亲 沈桂芳)
      观点四
      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女儿有次偷拿她舅舅的手机,细问原因,她说从电视上学的。我想,受媒体的不良影响,女儿可能为体验一下冒险的滋味,在好奇心驱使下,去私拿别人的东西。但偷窃是违法行为,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尽管处在幼儿期的女儿,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偷窃意识,但如果我们处理不当或听之任之,孩子一旦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困难了。我想,正面教育是有价值的,因为孩子小,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需要父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方法来教导。如我通过给女儿讲故事、做游戏,让她体验故事、游戏中小主人公丢了东西后着急的心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拿别人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以提高女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并帮助她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不再随便拿别人东西。
    (6岁女孩母亲 许丽)
      观点五
      不可忽视的榜样示范
    儿子把幼儿园的粉笔拿回家,我批评他,他竟然说我也把单位的信纸拿回家,弄得我哑口无言。确实,幼儿好模仿,而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不贪小便宜,才有开口教育孩子的资格。只有这样,再辅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说服,及时让他把东西送还给主人,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回家的道理,才会有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会从父母言行中学会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5岁男孩父亲 张镇海)
      观点六
      杜绝家教的过宽与过严
    生活中我发现有的家长把孩子的要求视若圣旨,不论孩子提什么样的要求都予以满足,使得孩子心中没有是非标准,想要什么,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拿。这类家长往往会默许甚至表扬孩子把幼儿园或同伴的东西拿回家,长此以往,孩子便养成随意拿人家东西的习惯,直至发展到偷窃。而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既不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又不作任何解释,这会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导致他偷钱去买或从别处偷拿回来。
    (6岁男孩父亲 向玉辰)
      主持
    “偷窃”词典上释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暗中取为已有。”所以偷盗行为必须以偷盗者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当婴幼儿还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等归属问题时。他们有的只是占有欲,喜欢的就想要。因此,父母既不要随意给他们扣上“偷”的帽子,也不能对这种行为不以为然,防微杜渐是父家庭教育杭州20~22G51幼儿教育导读肖梅20052005主持: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和恼怒,往往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孩子还要受皮肉之苦。其实,每个父母都可以深思一下,当您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您会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杭州北山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的,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这一行为,值得借鉴。本专题是北京地区刊型广告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课题的部分进行性成果,课题编号02BJBZH032,刊登时有删节。张东生/何华峰李红Issues of Strengthening Archival Appraisal Work for Preservation Value(CHEN Zhao-wu,ArchivaI Institute,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黄尧,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北京100816) 作者:家庭教育杭州20~22G51幼儿教育导读肖梅20052005主持: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和恼怒,往往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孩子还要受皮肉之苦。其实,每个父母都可以深思一下,当您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您会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杭州北山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的,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这一行为,值得借鉴。本专题是北京地区刊型广告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课题的部分进行性成果,课题编号02BJBZH032,刊登时有删节。张东生/何华峰

网载 2013-09-10 21:23:37

[新一篇] 怎樣對待孩子的“三分鐘熱度”

[舊一篇] 怎樣對待孩子說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