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明万历朝鲜之役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明援朝抗日战争是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起于1592年,至1598年结束。因1592年是壬辰年,朝鲜史家因此称1592年――1598年的战争为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有明一代,中朝两国一直友好相处,使臣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朝鲜输出绢、布、药材等物品,还特别允许朝鲜购买明朝严禁贩卖的硝黄、火药和牛角。朝鲜则向中国输出耕牛、马匹、纸张和r布。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上的相互援助,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朝鲜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彩响下,于15世纪初首先创造了铜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后来传到中国。


  16世纪80年代,在日本列岛,中部尾张国织田信长被刺死,部下大将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继续其统一事业,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使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重获一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


  当时,朝鲜正处于李氏王朝时期,政治上确实已经十分腐败,官僚营私舞弊,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党派之争,即一派是世袭的官僚贵族,称为勋旧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过书院教育的新官僚,称为士林派。两派各自结党争权,互相倾轧,一大批人被杀戳流放,政变不断,弄得民不聊生,国力大衰。整个朝鲜武备松弛,统治者重文轻武,“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这恰好给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侵略机会。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初,日本最高当政者幂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悍然派兵入侵朝鲜。朝鲜壬辰(壬辰年)卫国战争开始。


  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朝鲜海峡,第一批部队(1.8万人)分乘350艘舰船,于1592年5月25日在釜山登陆。数量不多的釜山守军和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因众寡悬殊,城市终为日本人攻占。在南部沿海登陆的第二批部队(2.2万人)经庆州、熊川和新宁数城向北推进。几乎与此同时,第三批部队(1.1万人)在洛东江口登陆,占领了清元城,并向春川山口推进。在这几批部队登陆之后,日本将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全都调往朝鲜。


  朝鲜封建统治集团由于朋党之争,对侵略者无力组织抵抗。数量不多的政府军接连失利。日本人击溃了朝鲜的一支8000人的部队的抗击,夺取了全宁山口,在忠州城又击溃了另一支朝鲜部队,迅速逼近汉城(京城)。朝鲜有些地方官吏弃地而逃,国王惊慌失措,仓皇放弃首都,先奔平壤,继而逃往鸭绿江边的义州。7月初,日本人兵不血刃占领王京(汉城)。日军占领汉城以后,继续向西北和东北进攻,在临津江一带遇到朝鲜军队的坚固防御而受阻。日军使出军事计谋,佯装撤退,将朝鲜军诱出工事,接着进行反冲击将其击败。日军占领了开城和平壤。到此,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朝鲜人民在非占领区普遍组织了人民义勇军--“义兵”(“正义之师”),开展了游击战争;突袭敌人的要塞和兵营,特别是在夜间,隐蔽潜入敌宿营地进行骚扰;进行防御战斗;烧毁粮秣仓库和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在围攻要塞和城市时,朝鲜人组织了特别突击队,并使用了“飞击震天雷”,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援助被日本围困在要塞里的守卫部队,朝鲜人经常对敌人的后方进行出其不意的引诱性突击,阻击敌军。


  朝鲜一代名将李舜臣统率的朝鲜******,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击沉敌舰300余艘,杀伤无数。朝鲜******的巨大胜利,打乱了日本侵略者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为后来陆军的反击提供了有利条件。日本入侵前,朝鲜******共有四支独立舰队,其中有两支在战争刚一开始就损失了。只有李舜臣统辖的有85艘战舰的舰队,在陆军的支援下抗击日本舰队,在先后几次战斗中,击沉日舰40多艘。1592年7月9日,在李玉金的第四舰队的协同下,李舜臣在南海岛以北的泗川湾,击毁日本大型战舰12艘。李舜臣长于战略,吸取朝鲜******的传统经验,在旧有战舰的基础上,发明了“龟船”战舰。龟船外包铁板,不易被重炮击伤;周身插满锥刀,使敌人不敢攀登上船。仓内备置火炮,可以随时射击,喷出火焰。龟船形制轻巧,行动敏捷,可以出入敌舰阵内,在打击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日军向朝鲜北部入侵,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这时,朝鲜国王李V在爱国朝臣和军民抗倭热潮的推动下,遣使向明朝告急,请求出兵援助。明朝廷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中朝唇齿相依,故决定援朝抗倭。


  同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行西长为麻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南的大片领土。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会合朝鲜士兵,经过周密部署,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进军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烈。劲弩齐发,火焰蔽空,中朝将士奋勇当先。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石打伤,仍然屹立不动。60多岁的游击将领吴惟忠,胸部中弹洞穿,犹奋呼督战不已。李如柏的头盔中弹,李如松的坐骑被炮击毙,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激战到近中午,日军纷纷逃窜,中朝军队凯旋入城。此战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俘虏无数,逃散日军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朝鲜史书称:“正月初八日壬戍进攻平壤,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斩杀之外,余贼丧魄,逃遁。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朝鲜爱国官兵在明军的协同支援下,一举收复西京、开城、汉城,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假意与中国议和,以诱使明朝撤兵,这时,明朝内部以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占了上风,遂与日本和谈罢兵。和谈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延了3年。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被朝鲜和中国方面拒绝,和议最后破裂。朝鲜政府由于党争,一度罢免了李舜臣,继任者贪污腐化,防备松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夏,丰臣秀吉又派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在鸣梁海峡以战船12艘应战,歼灭日军4000,保住了全罗、忠靖两道,争得时间重整******。


  这时,中国明政府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派出了14万军队增援朝鲜。此时,朝鲜******也得到了加强(已有5000余人)。统帅邢d当机立断,逮捕内奸沈惟敬,大会诸将,分兵三路,合力应战,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


  这时日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七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众。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没有有想到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这么强大,八月十八日伏见城内,内外交困的丰臣秀吉在满腔懊丧中一病而亡,结束了他那波涛汹涌的一生,终年63岁.他留下一首辞世歌:“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


  十一月,加藤清正率军先逃,日军纷纷撤退。中、朝军队英勇追击,断其归路。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李舜臣统率的******在露梁津湾截住了五百多艘企图从朝鲜运走残余部队的日本军舰,朝中******与侵略者展开激战,击沉日舰450艘,歼灭日军1万多人,日军彻底战败。在这次战斗中,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U舍身救援,年高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杀敌无数,所驾战船不幸起火,壮烈牺牲。李舜臣、明将陈U杀出重围,赶来救援,李舜臣不幸身中流弹,伤重垂危,他叮嘱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日本陆军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战斗一结束,陈U急忙在阵前寻找李舜臣以共庆胜利,突然听说李舜臣已经中弹牺牲,悲痛至极,昏倒在船上。李、邓两位名将都在这次海战中牺牲,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朝鲜人民为缅怀明朝援朝将士的功绩,为邢d、邓子龙等英雄建立了庙宇,供后人瞻仰。


  壬辰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是朝中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夺取胜利的一役,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


  而日本在丰臣秀吉死后,其子丰臣秀赖继承幂府大将军位,不久便被家臣德川家康所取代,建立了德川幂府。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半岛,在此后三百年间再也未敢践踏朝鲜国土,从而保证了朝鲜长期的对外的安全与和平。但是这七年战争,由于侵略者对朝鲜国土的蹂躏,使朝鲜受到了莫大的损失。日本侵略者到处大肆掠夺和屠杀,烧毁了都市和很多村庄。《朝鲜通史》载:“人民离散,虽大家世族,举皆失业行丐……积尸遍野……父而卖子,夫而当妻……自有东方变乱之祸,惨酷之甚,未有如今日者也。”首都汉城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减到战末3-4万户。全国人口比战前减少了近七分之一,众多的人流离失所。土地大量荒废,生产秩序一片混乱。封建统治者便趁此机会,恣意占领和争夺土地、山林与河川。因此,战争的胜利虽使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但却带来了更重的阶级压迫。


网载 2013-09-10 20:55:20

[新一篇] 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頭號強國---李悝改革

[舊一篇] 儺戲――仍在演出的古老劇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