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有序基础上的多元化教学  ——论当前德国语文教育的特点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是欧洲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伴随着德国学校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界中地位的提升,德国的语文教育也得到大家的认识和关注。同世界各国一样,语文教育在德国的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核心学科的作用,有着完善的语文教育体系。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德国的语文教育也呈现出自身独具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德国的语文教育,不仅能拓展研究语文教育的视野,更能引发对当今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和启示。
    一、多元化的语文教学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使得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语文教学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应对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德国语文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多元化特征。德国语文教育多元化特征的形成与其中学教育体制密切相关。在德国,学生经过4年制的小学教育和5、6年级的过渡阶段(又称定向阶段)的学习,便可进入所谓的“分流的中学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和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可以选择进入“主要学校”(5-9学制)、“实科学校”(5-10学制)、“完全中学”(5-13学制)或“综合学校”(5-12学制)学习。由于有众多不同性质学校的存在,德国中学语文教学无论在教育目标上、教材内容上,还是综合考评上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一)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联邦教育管理体制。语文教学大纲由各州的教育研究机构负责制定,这些教育机构召集资深教师和学者共同讨论并制定大纲,再由州文化部批准颁发。也就是说,不同州的学校会有不同的教学大纲。由于办学目的不同,不同性质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学大纲。主要学校为了适应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能力,而且强调学生要具备设计自身生活、参加社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介于主要学校和完全学校之间的实科学校,为了适应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需要,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完全中学相当于我国的重点中学,强调严格的学术教育,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帮助青年一代培养发挥语言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能够作为自立的人,证实和维护个体的决定能力,构建和培养学习能力,为进一步的大学深造做好准备。综合学校的语文教育目标则是以上三者的有机综合。
  (二)多元化的教材
  在德国,语文教材的编写采用的是分编制,由民间根据各州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经州文化部审核批准后印刷出版,在书店出售,再由学校自主选择。一门课程可以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选择教科书的权利在学校和教师。正是由于不同中学语文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差异,使德国语文教材在内容、形式上都有自己的多元化特征。
  首先,语文教材内容的多元化。综观德国的语文教材,大都以儿童文学为主,渐至德国近代文学与散文,也节选德国文化的精品及名家佳作,旨在使学生受好语文、用好语文、欣赏语文、研究语文,使语文成为一种文化修养的课程。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具体包括:名人轶事、广告、作家传记、叙事诗、报道、圣经文章、书信、卡通、文件、歌曲、卷宗、戏剧、中短篇小说、研究报告、诗歌、广播剧、漫画、采访、消息、随笔等等。此外,不同性质中学的语文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着自己的侧重点。主要中学的教材在选材上贴近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包括家庭和团体、学校和教育、劳动与职业、政治与公众、文化生活、业余生活、信息与交际等内容。完全中学的语文课包括交际语言、媒介教育、文学课、论文写作等,其教材中也出现更多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加入文学与生活、大众媒介等内容。在当前德国的语文教材中也加入介绍欧共体成员国的一些文学作品,反映社会时代的飞速变化和知识的快速发展,使语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欧洲意识,促进欧洲认同性,也为学生今后进入欧洲大家庭创造有利条件。
  语文教材不仅在内容上多元化,在形式上也特别突出多元化的特点。教材形式上的多元化,反映在语文教材编排形式的多种体例和多种风格上。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语文教材采用了不同的编排体例。如同一语文教材常常被分为“基本教材”和“附加教材”,一部分学生主要学习基本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另外一些同学可进一步学习附加教材。在完全中学的9-10年级,语文课被分为三个部分:1.必修课,2.提高学程,3.补充学程。提高学程是为照顾学生不同兴趣特点而开设的;补充学程是为巩固和弥补知识能力,为那些语文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而设的。另外,在完全中学的11-13年级,语文课被分为:一般要求的基础学程和较高级的能力学程。基础学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语文教育,能力学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学术预备理解力和获得广泛的学科知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风格上,德国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色彩和插图的使用,风格不同,但都活泼生动,有吸引力。教材中经常使用的插图类型包括有,彩色和黑白的人物照片、素描、连环漫画、油画等,插图所占的位置也非常灵活。在不同类型的语文教材中,插图和色彩使用情况也不相同,口语课本中使用的插图和色彩,比阅读课本中的更多、也更丰富。以主要中学的教材“阅读、描写、掌握”为例,不同色彩线条的使用分别表示不同的注释内容。
  (三)多元化的考评方式
  在考评的方式和方法上,德国实施多元化的综合考评,适应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语文的测试内容包括书面语成绩、口语成绩和实践成绩三项。主要中学的语文课评定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笔头作业;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短文以及笔头练习;3.口语能力;4.实践成绩。完全中学采用标准化测试和非正规测试的方法。非正规考试的方式包括选择回答、归类回答和自由回答三种。选择回答是一种对事实类知识的考试。归类回答则要求迅速做出判断,反映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自由回答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做出创造性的反映。
  德国的多元化语文教学,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语文充分发挥核心课程的作用。在对德国语文多元化特征的研究中,我们也认识到,尽管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取向上有区别,但从总体上讲,各州的语文教学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类型的学校也有许多共同点,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状况,充分发挥其个性特征,都在努力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产生上进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实用有效的语言训练
  语文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要加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世界各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中,都呈现出一条由重视文学熏陶到语言实际运用的运动轨迹,德国的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在德国,对语文性质的确定中明确指出:语言既是教育的媒介,也是教育的目标;无论社会生活还是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具备与他人交流、加深了解、保持联系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当前德国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语文教育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
  (一)实用的语言训练内容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德国语文教学在语言的训练内容上突出了这一重心。小学语文课中的“口语表达”“书面语言应用”和中学的“口头和笔头交流”均属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表达的实际能力而设置的。在中学阶段的语言训练内容上,德国的语文课程安排有谈话、讨论、集会、书信、广告、报告等具体训练项目,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小学已初步具备的语言行为能力。在具体的语言训练教学中,不同类型的中学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主要中学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言语行为能力”,是为了让学生能自如地参与社会活动,并为日后就业做准备,学校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与人交际,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在完全中学的语文课中,非常重视媒介教育(电视、广播、报纸、连环画、电影等)和交际语言学习,这些内容的安排都考虑到语言的交际特征,目的是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使用语言,使语文教育更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为了系统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表达能力,德国的语文教育编有语言训练的专门教材。例如,在完全中学里,就有专门为学生和教师编写的口语课本,或者是将口语和文学课本合二为一的综合性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此外,在语文阅读教材的练习题部分,也设计有专门的语言训练的内容,可以进行与阅读内容相结合的语言训练。
  (二)实用的训练目标和形式
  在具体的语言训练目的上,德国语文课的规定比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规定更为项目详尽、条理清楚、要求具体、程度较高。例如:完全中学5-10年级的“口头和笔头交流”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有:能够积极地、目标明确地、从容地参加各种类型的谈话、讨论和辩论活动;能够主持小型的、有准备的、有熟人参加的集会,如班级讨论会;在作报告、讲座时,能够适当运用雄辩术;充分掌握笔头交际方式(书信、广告等);掌握公共语言中的语言规范及与其相适应的正字法、语法和标点符号应用方法。在德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训练的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创造各种新型的语言环境,通过课堂和课间的语言交流,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语言,并且扩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展生动活泼的运用语言的活动,通过语言分析和语言联系,使学生掌握语言意义,并能自如地将所学得的表达方式应用到适当的情景中去。
  在语言的训练形式上,德国重视语言的合作性学习。语言学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合作性学习符合语言学习的自身特点。合作性学习能够创设学习的环境,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德国的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合作性的语言学习,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较多的课堂活动,创造新型的语言环境,通过语言交流,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扩展语言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相互学习等形式,增强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语文教学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德国的语文教育通过实用有效的语言训练内容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扎实的语言准备。
    三、合理有序的语文教育体系
  语文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有机体,它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关系到语文教育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更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德国语文教育体系安排合理有序,具体表现在语文课程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紧密联系。
  (一)强调语文体系的横向联系
  横向联系是指语文课程同其他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课程的横向联系,能够促进各学科间的合作和协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在德国的主要中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能力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与数学课、社会课以及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同时,在德国中学教育的第二阶段,完全学校取消了班级组织制,改为学程制。实施学程制后的语文课程更加侧重于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并设置了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采用“跨学科能力分组”“弹性分组”等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语文的综合能力训练。
  德国的语文教育体系不仅仅在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重视学科的横向联系,小学阶段也同样体现这一特点。德国小学语文教育大纲中就明确规定,语文课应贯穿于各学科的每一节课中,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实施综合教学,低年级学生不分科,到高年级再逐渐分科教学。这样的安排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初期,易在整体性上把握语文知识,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语文体系的纵向联系
  德国语文教育不仅重视语文课程与其他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各个学习阶段的语文课程间的纵向联系。加强语文课程的纵向联系,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和学生语文能力的阶段性发展。
  在德国的中小学教学中,语文体系的纵向联系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即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其次,纵向联系的特点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德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在教材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多选自学生生活的三大领域:环境、自然、人,全面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代,旨在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在中小学各个年级“口语教材”中,所选入的题目都基本相同,只是内容的深度逐年增加。不仅如此,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在文体的选择上,选用了大量的实用文体,如:消息、书信、研究报告、广告等,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用读写水平。
  德国的语文教育不仅仅重视中小学课程的衔接,还特别关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紧密联系。“深化普及教育、学科前教育、培养学习能力”是德国90年代中期以来“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德国的课程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学教育当以培养大学学习能力为中心任务”,“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构建和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对语文课程而言,德国中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报道、客观描述、清楚阐明自己的观点,能议事论理、正确阐释、自由发言,并能作报告。在德国的中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的第二阶段,非常注重以学术研讨取向为特色,目的是使中学生具有大学院校所要求的一般性科学工作能力。
  通过上述对德国语文教育主要特点的初步探索,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语文教育不仅仅蕴涵着这个国家特有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文化底蕴,更反映出世界教育的多元化特征。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语文教育都面临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求。正如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号召全面改革教育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教育是下世纪知识社会中的立足之本,教育改革要联系实践,面向国际。中国语文教育需要在了解世界多元化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有利的元素,结合本国的教育实践,寻找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语文发展道路。
中学语文教学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刘淼/肖颖20032003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刘淼/肖颖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0:58

[新一篇] 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再創造

[舊一篇] 實踐 創新 改革——2000年歷史教學國際研討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