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因素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而且是管理的客体。具体而言,管理过程是人管人、人用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管理过程不可避免地包容着人性因素。现代管理理论都是以人性假设为前提,教育管理理论也不例外。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所以,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又可称之为“人性文学”。由于人性假设不仅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只有对人性的正确而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就学校管理而言,由于学校领导管理的对象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管理效果不仅涉及到学校建设前景,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前途发展,因此从人性因素的角度来研究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性因素简介
  人性因素是由人的介质所决定的。人性可以从生理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三方面加以分析。生理属性主要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体制和体态,它反映了人的体性;心理属性主要是指人的经验、知识、智力和才能,它反映了人的才性;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人的信念、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它反映了人的德性。体性、才性和德性分别关系到人的体力、能力和努力。而人的工作绩效是体力、能力和努力的函数。学校管理者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的工作绩效越大,学校管理的效率就越高。学校管理实际上就是管好教师的德性,用好教师的体性和才性。也就是说,校长通过影响或控制教师的努力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体力和能力,以形成最好的工作绩效,实现管理者对管理效率的期望。
  学校管理适应人性、不违背人性,就有较高的管理效率;反之,若管理违背人性、不适应人性,效率则低下。学校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校长对人性的把握及理解上。有效的校长对人性有较多的理解,因而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能够作出适应人性的选择,采取不违人性的管理方法;无效的校长对人性认知模糊,在管理实践中往往作出违背人性的选择,采取与人性相冲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二、人性因素对学校管理的意义
  如上文所述,人性因素包含体性、才性和德性三性中,德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认识德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人的德性问题,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性恶”与“性善”之争。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性善”。性恶论和性善论的现代版本则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它是对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性厌恶、回避工作,对大多数人必须运用强迫、控制、督促及惩罚,才能驱使他们努力于组织目标的达成;一般人宁愿被领导,而避免担负责任。依据“X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做到:(1)学校管理不可忽视利益导向动力机制。趋利避害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学校管理必须重视教师物质利益的满足。(2)学校内部由于利益团体之间以及同一团体内个体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因此利益调节则可促进这种竞争以达到学校发展的目标。(3)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以赏惩分明来实现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与之相反,“Y理论”则认为,一般人的天性并非好逸恶劳,人对工作的喜恶视工作的情况对他是一种满足抑或是一种处罚而定;外在的控制和惩罚不是唯一使人朝向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人对自己所承诺的目标可以作自我控制和努力;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的;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由于外部的原因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依据“Y理论”,对学校管理而言,其启示如下:(1)任何管理特别是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高层次需要,讲究人群关系,创造一种良好的团队精神,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2)学校管理应该在尊重教师的原则下,鼓励士气,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教师的工作潜能。(3)教师具有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对他们实施自律内化管理,比外在的强制管理更易为之接受,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内在潜力和创造力。
  三、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世纪,并且在中外管理学的研究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反映和发展。“性善”或“性恶”的观点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支持或反对的论据与事例。这个事实本身就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善或恶的人性,“性善”和“性恶”是相对的。由此可知,“Y理论”正是为了弥补“X理论”的不足才应运而生的,因为“Y理论”是通过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探讨来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即通过“Y理论”的管理手段达到“X理论”的管理手段所无法实现的目标。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代制度化教育的背景下,众多教师集合在一起进行协同运作,没有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显然是行不通的。但问题是徒“法”(规章制度)不能自行。这是因为,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因素,而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则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带强制性的他律性因素如果不和自觉性的自律性因素相结合,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因为任凭规章制度如何无懈可击,“心术不正”之徒总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规章制度变成一纸空文而无法产生实效。只有将规章制度转换为被管理者(这里是教师)内在的自觉行为,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效果。内在的自律性其可宝贵之处在于:它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心灵的感应,这种感应虽然闻之无声,视之无形,触之不及,但是我们却能够感觉到它巨大的魔力,它象一座沟通彼此思想的桥梁,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人们朝着同一方向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教师工作的特点是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劳动强度和质量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且对于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其定额如何确定、进度如何控制,都成为管理者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也就是说,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应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进行“自我控制”的轨道上来——着力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如果说“X理论”赋予个性以无限的欲望的话,那么“Y理论”则表明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回归。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针对精神工作的特点,把教师从他律性因素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回归精神家园。现代学校管理应正确地融入人性因素,把制度变成全体教师的共识,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此基础上,学校管理才能更为开放、更为净化、更充满活力。学校管理应基于人性因素的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能够自觉地按照规范和要求办事,充分发挥潜力,维护学校的宗旨和荣誉,这样,在教师的人性得到完美发展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事业也将蒸蒸日上。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63~65G30中小学学校管理熊平安/熊薇20012001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活生生的人。适应人性,学校管理就有较高效率,反之,则效率低下。在现代制度化教育背景下,众多教师一起协同劳动,没有规章制度(外因)是不行的,但外因必须得到被管理者认同,才能完全发生功效。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学校管理/人性因素 作者:《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63~65G30中小学学校管理熊平安/熊薇20012001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活生生的人。适应人性,学校管理就有较高效率,反之,则效率低下。在现代制度化教育背景下,众多教师一起协同劳动,没有规章制度(外因)是不行的,但外因必须得到被管理者认同,才能完全发生功效。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学校管理/人性因素

网载 2013-09-10 20:50:52

[新一篇] 學校的基本功能分析

[舊一篇] 學校管理中的人性管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