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语文教材  ——浅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2002年9月,全国大多数中小学生使用了新课程教材。目前,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三套: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2.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3.语文出版社语文教科书。这些新教材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几套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都切合新教改的要求,较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突破。初中语文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编写理念。从总体看,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教材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通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的通道。语文教材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衔接,并把它作为这次修订教材的基本理念,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实际需要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首先,教材的选文与生活紧密相关。教材按照课文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单元,按照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景物、想象世界、古代生活、社会生活、科学世界、文化生活、古代生活来编排,写作更强调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关心。同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大量增加新的阅读篇目,选文富有强烈的时代和生活气息,既有名家名篇,新人佳作,同时兼顾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可读性很强。人教版新教材中新的课文约占每册课文的70%,新增课文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同时又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如七年级(上册)有《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次感觉真好》《人生寓言》《紫藤萝瀑布》《风筝》等。语文版的新教材第一册现代文既选取了鲁迅的《风筝》、冰心的《忆读书》、丰子恺的《山中避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经典作品,力求为学生提供典范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白话文作品;同时也选取了《基因畅想》等涉及最新科技发展的富于时代气息的作品,甚至连文言文也尽可能选取主题依然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的作品,比如《〈世说新语〉二则》倡导诚信,《戴震难师》(见《古文二则》)倡导怀疑精神,其主题现代意义依然很强。选文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既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教材中新编了大量“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人教版每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4~5次,这些内容都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纠正错别字、剪摘报刊、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知识抢答、社会采访、学习方法交流、想象作文等,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既有趣味性,也有智能性,有社会实践操作等特点,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课后练习”更加注重把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人教版第四册为例,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的内容。《中国石拱桥》练习四: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最熟悉什么样的桥?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收集有关这些桥的资料,并写成介绍性文字在班里交流。《看云识天气》练习三: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
  第二,新教材使用了新型的练习模式
  依据新颁发的语文课标的理念,各版本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针对练习题都有与以往的旧教材不同的变化,这种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课后习题量设置少而精。传统的教科书课后习题一般都包括四道大题,每道大题又包括若干小题,主要按文体组织单元,阅读能力的训练线索不够明确,课后练习题内容庞杂,兼顾方方面面。现行新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在题量设计上都呈现出简约的风格。练习精简,主旨鲜明,以简练的形式突出培养主旨,明确培养目标,要求一课一得。新教材还设置了拓展性练习题。课后习题既包含了对课文细部的关注(包括字、词、句、段),对课文全局的把握,还立足于课文本身,在课文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和延伸知识点。
  第三,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的新教材为例,新教材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统一考虑,每册配合阅读单元,设置了六个综合性学习专题。这些专题,强调学生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纵横驰骋、尽情发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机会。苏教版和语文版新教材也有类似的安排。在苏教版中,它的名字叫“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有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分别为“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语文版中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写字的内容也尽可能围绕阅读展开。口语交际每册安排7次,写作每册安排7次,写字每册(七年级上下册、八年上下册)安排2次,综合性学习每册安排3次,其中2次为社会实践性专题,1次为探究性学习专题。无论是人教版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还是苏教版的“综合实践活动”,抑或是语文版,安排这些内容的目的都是要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全面的语文素养。
  第四,新教材注重整体感悟
  新教材重视积累、感悟、熏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十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能力的发挥。新教材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精简训练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旧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有了较大的变动。一是综合性较强。课程标准把1986年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作文教学”“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四项综合在一起。二是尽量做到不重复。小学学过了的知识,初中不重复学。语文能力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项,并不分年级说明。三是量化指标。新教材对阅读速度、阅读量、写作速度、写作量、背诵篇目均做了明确规定。四是新教材注重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作品的比例占60%。新教材强化了文学性,强调文学素养的培养,既保留了旧教材的优秀选文,删除了一些枯燥乏味的文章,还增加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如李煜的《相见欢》、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舒婷的《我儿子一家》、席慕蓉的《乡愁》等,也不乏港澳台作家的名作。增加的作品洋溢着现代生活气息,便于学生感悟,让学生觉得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离自己很近。阅读推荐书目增加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子夜》《围城》《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等精品,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五,新教材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新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排,把写作和口头表达放在重要的地位,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文命题上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第一册在强调写个性的文章的后面,作文命题是《我》《窗》;在要求写动情的东西的后面,作文参考题目是《那次,我哭了》。这些题目都是富有启发性、容纳性的好题目。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排,在实践中,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写作教学中随意性强的状况,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如何阅读和写作。
  但新教材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内容上较旧教材深和难,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当然,教改不可能一蹴而就,教材的建设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新教材毕竟为教材的进一步改革打下了基础。

云南教育·继续教育:中学版昆明34~35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牛莹20062006
作者:云南教育·继续教育:中学版昆明34~35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牛莹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0:42

[新一篇] 多媒體技術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展望

[舊一篇] 大學與北京的文化品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