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没有读过《三国》,对诸葛亮可以说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事。在我的概念里,只知道他曾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草船借箭令周瑜心悦诚服,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木牛流马神奇非凡......当然,他也是那个手摇蒲扇、双目炯然的诸葛孔明。

  三足鼎立,风云变幻,诸葛亮能成为叱咤一时的人物,足见非凡!他的智慧,有目共睹,不必再提,我要说的,也是我所最敬佩的,是他的忠心。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出山。自此,他忠坚不二,一心为蜀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临终前对他如是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言外之意,即是如若刘禅不能令他满意,可以取而代之,自封为帝。这是刘备对诸葛的厚爱,但又何尝不是诸葛的忠诚,及君臣的信任呢?从《出师表》中,我读出了他的无奈,对后主的无奈。但他从无对刘禅不敬之心,可见他“报先帝(刘备)而忠陛下(刘禅)”之心。

  为诸葛的真心所感,每每读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我总感到无比的振奋,我感到诸葛的豪情,那股逼人的势气,在千年后的今天,引起了我的共鸣。 

 

附:《出师表》 

         三国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http://blog.sina.com.cn/ljm37221119

 

 

 

 


独孤之城,依人以伤 2013-08-31 20:02:09

[新一篇] 苦晝短 吾不知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

[舊一篇] 還我華裳 九天之下,是為中原。三千春秋,遂成大漢。八方蠻荒,竟生華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