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1914-1931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1914-1931
1、好的比喻重新激起灵感。
提取事物的某一特性,作用于另一具备相同特性的事物,这是许多“家”赖以生存的唯一法门

2、和数学相比,没有任何宗教术语承担了滥用抽象符号的罪责。
和拙劣的哲学着作译者相比,没有任何数学术语承担了滥用抽象符号的罪责

3、让自然去说明和认可唯一比自然更高级的事物,但它不是其他的人可以想到的事物。
假设为真且无有过真的经验的命题,无探讨意义。但未知从何而来?显然偶然无法作为构架的基础而存在。

4、任何聆听小孩的哭声并知道其意的人都明白,哭声中潜藏着精神力量,一种与人们通常想象的事物绝然不同的可怕力量。深深的愤怒、痛苦和毁灭的欲望。
得不到与不平等

5、我的理想是沉静。
树的理想是沉静,风的理想是不定。

6、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前途通常指的是世界沿着我们目所能及的方向发展就能到达的目标。通往将来的道路不一定不是坦途,不一定就是方向多变的羊肠小道。
条条大路通罗马,最适合的只有一条

7、我也许正确地说过,早期的文化将变成一堆瓦砾,最后变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将萦绕着灰土。
精神或慢慢湮灭,或缓慢更新,而灰尘却被刮起,落在壁上装点新居。

8、文化的消失不表明人的价值的消失,它仅仅意味着这种价值得到表述。
文化的消失不表明人的价值的消失,它仅仅意味着演出结束。

9、任何需要攀爬梯子才能获取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梯子仅是工具,高低只是人赋予它的意义。

10、对某人谈论他不懂的事物是无的放矢,既使你多费口舌,他也无法理解。(这经常发生在你所爱恋的人身上。)
“他”的现实存在应改成“她”。女性的眼光总是向上看的。

11、如果你不希望有些人进入你的房间,那就把门用他们没有钥匙的锁锁上。不过,没有必要向他们提及此事,除非你需要他们站在门外欣赏房间。
文明程度越高,半遮掩的门越多。

12、使精神简洁的努力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不过,玩弄伎俩时有时显得要说不同的,实际上雷同的话,有时显得要说雷同的,实际上或可能是不同的话。

13、假如某人仅仅超越了他的时代,时代总有一天会追上他。
时代之上是什么?社会性?人性?自然?之下呢?

14、如果你想看到完整文化的史诗描写,就必须阅读这种文化的最伟大人物的着作,即阅读在只能预见这种文化衰亡的时期所写的着作,因为将来不会有人活着对它加以描写。因此,它仅能以预示性的隐晦语言撰写,只为寥寥数人所理解,这是不奇怪的。
文化之中的人依旧只能活在他的当代,与后人相比,如参考信息对等,所不同的只是个人对环境的体验。一生与一个阶段的力量对比,经验主义取得了最终胜利。

15、这个世界(我的)没有悲剧,也没有产生悲剧的无限种类的条件(作为它的后果)。
我的世界没有悲剧,也不具备生产悲剧的条件。

16、读者形成我的文化背景。
消费者亦然。

17、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
如搏斗定义为在其中且试图取得胜利,则语言不可以搏斗。因为人无法打败自己。

18、哲学问题的答案可与神话故事的智慧相比较:它在魔幻般的城堡里显得妩媚动人;但在白昼,它在户外看上去仅是一块普通的铁(或者类似的物)。
铁又变成了城堡。同上。止。

19、智力是一口不断涌出淡水的泉,但是,如果不合理地使用这口泉,它就会失去价值。
智如涌泉,不当则竭。古人八个字可以阐述的问题,今人的用词量成几倍提升。

20、哲学家的行为经常与小孩的行为差不多。小孩在一张纸上胡写乱涂后问大人:“这是什么?”——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大人曾几次给小孩画图画,然后说:“这是一个人”,“这是一幢房子”,等等。后来小孩也涂画了一些符号,问道:那末这是什么?
“符号。”哲学家回答道。

21、语言给所有的人设置了相同的迷宫。这是一个宏大的、布满迷径错途的网状系统。看见一个接一个的人沿着同一条路走去,我们可以预见他们在哪儿会走上歧路,在哪儿笔直走无需留意拐弯处,等等。我必须做的事是在所有交叉口竖立起路标,帮助人们通过危险地段。
艺术的语言仅有画面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是长镜头。


维特根斯坦 2013-08-23 13:35:29

[新一篇] 維特根斯坦—《文化和價值》序言

[舊一篇] 維特根斯坦—《文化和價值》維特根斯坦—《文化和價值》1938-194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