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为什么成为禁书?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今天关注了张正隆这个人,以下是网络摘录:

作者: quentinzhu :

    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形容那位“可爱的老人”实在很恰当,前几天无聊,重新看了下<雪白血红>,其实作者的观点还是相当正统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了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深入的论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几十年来执政党所强调的观点
   当然,其中有些东西是我们以前的所谓历史所看不到的,比如林彪黄永胜,邱会作等人在解放东北中的战绩,长春围城造成的大量平民死亡,初进东北时的一些挫折,在动员农民参军时的一些小动作,苏联军队在东北时的一些不符合老大哥的举动以及蒋经国在台湾进行的一些经济,政治改革等等,此外,文中也流露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这些东西二十年后再看,其实已是大家都很了解的史料了,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的确有些像‘最可爱的人’之类的正统派看不惯,才有了《雪白血红》为什么成为禁书的原因。(编辑过)

作者 : tiki817:

  本书描述了在解放战争期间从抗战胜利后抢占东北,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这3年的历史。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跑遍大江南北,采访了上百参加战争的老兵,花了1年多的时间。与它不止赞扬了林彪高超的军事才能揭露了战争期间长春围城战等人们不知道,更不敢想的事实,语言深沉,给人以震《雪白血红》书影撼人心的力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编辑出版者称,“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力图用鲜明的当代意识和深邃的哲理描写交战双方的复杂命运与斗争的结果”。从1990年第4期开始,《中流》杂志开辟“怎样看待《雪白血红》专栏,共用六期展开论争。《作品与争鸣》也在1991年第2、4期以“《雪白血红》是怎样的书”为题做了“争鸣综述”。在论争中,有读者来信认为,《雪白血红》采取的是“毋庸置疑、不许置辩地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视若一丘之貉的大有问题的错误舆论导向。”(《中流》1990年第10期)第11期《中流》发表了曾见焉的文章《颇为耐人寻味的所谓“当代意识”——写在读完<雪白血红>之后》,在涉及对战争的看法时,文章认为《雪白血红》“无视阶级社会的客观存在,而成为脱离实际的虚幻梦呓”。在社会发展问题上,《雪白血红》“忘不了革命战争中不可避免的破坏,不承认社会主义必经的初级阶段,从而怀疑我们社会发展是否失常”。“其实,拆穿了讲,它无非是要证明:大陆不如台湾,共产党不如国民党,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革命战争,再没有比这否定得更彻底了;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再没有比这否定得更彻底了。”魏巍(最可爱的人)认为,“这个作品是这些年来自由化泛滥的一个典型表现。” 

什么事自由化:(正统言论)

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政治思潮。主张经济上取消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私有化;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多党制、两院制;思想上取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鼓吹全盘西化。

自由化的实质是反对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不可能有什么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自由化是在政治上要求绝对自由。事实上绝对自由是没有的。任何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受约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对必然的认识,只有当人们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时候,才有自由可言。在政治上人们的自由,一定要受法律、纪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否则,就会妨碍和侵犯别人的自由,一旦同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那就把自己完全置于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了。


无语朴的博客 2013-08-20 09:05:30

[新一篇] 巴金《隨想錄》 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知識分子的當代精神傳統

[舊一篇] 劉家駒:《雪白血紅》蒙難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