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死亡全书 第一死:死于顺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死:死于顺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远。所以,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就怕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只要他熬得住,方向对头,早晚有赚钱的一天;而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的企业,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替别人看家守业。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顺”,人一顺,就不太容易守“规矩”,把“规矩”放在眼里,将“规矩”当一回事。
  2003年5月25日,长沙警方拘捕了一个叫做李忠文的人。据说李忠文是被他的一位债主在匿迹潜形追踪一年后,向警方检举揭发而遭拘捕的。被拘捕时,李忠文正在长沙的一个茶馆里喝茶。
  说起来,李忠文也是穷苦出身。他是一个渔民的儿子,从小吃不饱穿不暖。19岁时被人推荐到天津当学徒,学习做鞋。由于为人勤恳,吃得了苦,很受师傅器重,学了一身做鞋的好手艺。又因为做人警醒,头脑灵活,受到同为温州老乡的老板的喜爱,老板出门谈生意时,经常会带上他一起去。有这样的条件,加上自己留心,没多久,李忠文就将鞋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弄了个门儿清。
  李忠文心很大,看见自己的温州老乡都在外面当老板,而自己只能当一个打工仔,很不甘心。1994年,羽翼渐丰的李忠文辞了原来的老板,借了4000块钱,和哥哥两人开始在天津打江山。
  李忠文和哥哥吃了很多苦,饿了经常只能啃两口馒头充饥,冬天因为买不起被子,只能穿着军大衣过夜。李忠文和哥哥经过一番考察,看上了天津一家叫做“华清池”的老式澡堂子,他计划将其改建成鞋业专卖店。为了省钱,从粉刷房子到买各种装修材料,哥儿俩都是自己动手。温州和福建晋江同为中国的鞋业之乡,李忠文又在鞋厂做过几年,有一些关系,半买半赊很快解决了货源。李忠文很有生意头脑,看到天津当时商店里的鞋都卖得很贵,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的鞋廉价销售,生意一下就红火起来。李忠文第一次做生意,在他做生意的第一年,他那个由老式澡堂子改建的只有420平方米的鞋店就为他带来了400多万元的收入。
  初步富裕起来的李忠文心更大了,那个“澡堂子”鞋店除了一部分自己经营,他又分出一部分进行出租。看到李忠文的鞋店生意红火,别人都愿意出高价租赁他的铺面。李忠文这样做,一方面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收取租金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运营。这是李忠文与众不同的一面,也是他为人精明的一面。到1996年,李忠文和哥哥在天津已经拥有4家鞋店,每家单店面积都在四五百平方米,生意都不错。
  但是,这一年的晚些时候,李忠文却突然决定将这4家鞋店都关掉,而另外租赁了5个店面,每个单店的营业面积都扩大到上千平方米,同时打出“百信鞋业”的旗号,以“平民化,低成本,低价位”为号召,搞起“鞋业超市”,并引进连锁概念,对外号称“中国第一家鞋业连锁企业”。全新的经营模式,超低的商品价格,引来社会上好评如潮,慕名而来的顾客整天挤满了店堂,为李忠文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李忠文慢慢觉得光是一个天津已经不够自己施展了。他决心顺风扯帆,将“百信鞋业”之花开遍全国。从1997年起到2000年,短短的4年时间里,“百信鞋业”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了80家连锁店,旗下拥有了2.8万名员工,总资产达到30多亿元。李忠文的鞋店,大的单店面积超过1万平米,小的也有1千多平米,显得大气磅礴,气势非凡。
  李忠文的生意做得简直是太顺了,顺得让别人眼红,顺得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做梦一样。这时候的李忠文已经不仅仅是个亿万富翁,而且成为社会名流,被人誉为“中国鞋王”。过顺的境遇使得李忠文豪气爆棚。他宣称,到2002年,“百信鞋业”要在全国开100家连锁店,5年内跻身世界500强。他自豪地宣称,他的习惯是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如果哪家百信鞋店在当地的销量不是第一,他宁愿关掉它。
  就在李忠文宣称他的“百信鞋业”要在5年内跻身世界500强的时候,灾难开始了。李忠文开鞋店,采取的是家电经销的那一套模式,即由厂家先垫货,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由商家给厂家结款。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很好地缓解商家资金紧张的局面,但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在“百信”起步的时候,李忠文的信誉非常好,说好10天给厂家结款就是10天结款,最多不会超过15天。但是随着李忠文的信心爆棚,短时间内一下开出几十家店,而且单店面积越来越大,最大的超过1万平米。这些店铺占压了大量的资金,这使“百信”的资金始终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百信”开始对厂家失信,结款的日期越来越长,厂家怨气日积月累。与此同时,“百信”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老板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管理混乱不可避免。这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替李忠文打理在全国各地几十家店铺的大多是他的亲戚朋友。这些亲戚朋友乘其一时分身乏术,开始公然地、大规模地损公肥私,化公为私,使企业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第二,劣质商品开始大量涌入“百信”,原来打天下仰仗的两项利器,一是廉价,二是质优,现在廉价仍旧,质优却已经谈不上了。顾客的不断投诉,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百信”销售额急剧下降,使本已紧张的资金链进一步绷紧。
  “百信”内外交困,李忠文看起来固若金汤的企业帝国变得岌岌可危。正在这时,百信一直存在的“偷逃税”事件被揭发出来,成为了压折骆驼腰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由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调查组进驻“百信东北分公司”,被“百信”拖欠着上亿元巨额货款的各地供应商闻风而动。李忠文的“百信”帝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李忠文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许下一大堆诺言,开出一大堆空头支票,然后逃之夭夭。这次李忠文在长沙的被捕,便是被人控告利用空头支票进行诈骗。
  总结李忠文的失败,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顺”。李忠文太顺了,顺到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往而不利。因为他在天津开店,铺面越大,赚钱越多。他就将“大铺面赚大钱”当成了真理,在全国各地无限制地复制,以至于在一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地级市,他也能开出一家足有上万平米的鞋业专营店,全然不顾当地消费能力。“百信”前期开店,开一家赚一家,后期开店,开一家赔一家,就显得毫不为奇了。
  老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从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失利中都能看到“顺境”下的阴影。史玉柱是这样,怀汉新也是这样;吴炳新是这样,胡志标也是这样。当年李嘉琛做华豫,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做一个木纹加工器技术,赚了18万元;做一个人造大理石技术,赚了600万元;做一个合成燃料技术,3个月仅招待各地的取经者门票就收了300万元,转让费又收了2000万元。于是李嘉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企业不但要搞发明,还要搞房地产,还要进军医药行业。于是,一个房地产赔了几百万元,一个“鞋足香”又赔了几千万元。企业几年的积蓄,在随后的一两年里败了个一干二净。李嘉琛想不明白呀,自己这么聪明的人,几乎是干什么成什么的人,怎么就做不了房地产,做不了医药业呢!最后竟逼得自己非得卖掉企业,非得再赔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去还银行的贷款。后来李嘉琛到北大去读书,再后来李嘉琛终于想明白了,心境也平顺了。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正在求职:“我要求的年薪是12万。但如果企业有发展前途,我也可以做司机、助理,一个月给我三四千元也行,因为打工也是一种学习。”中国搞市场经济短短的二十几年,曾经涌现过多少风光无限的企业,曾经涌现过多少风光无限的企业英雄,这些企业、这些企业英雄而今安在?《科学投资》认为,企业、企业家境遇过“顺”是祸不是福,过“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敌,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第一大敌。


《科学投资》 2013-08-19 15:44:42

[新一篇] 中小企業平均壽命3-4年 中國民企死亡全書

[舊一篇] 中國民企死亡全書 第二死:死于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