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送京娘,此情绵绵无绝期(评 昆曲《千里送京娘》)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七月的清兵卫 2019-11-01 15:44:21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七月的清兵卫(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40336406/

在短短的一出戏里,就能够完整的展现男女主人公从相遇,到相互吸引,到分别,不舍。起承转合如此之快,却不让人觉得突兀。场景变化如此之大,人物内心变化如此剧烈,却不让人觉得生硬。《千里送京娘》无疑是一出无比优秀的,兼具舞台效果与艺术价值的好戏。

赵京娘与赵匡胤有着天然的命运上的分歧。这个故事的设计之精妙,实属罕见。一个是儿女情长的小姑娘,一个是胸怀天下的大英雄。中国传统社会两种典型的文化形象出现了。他们出于偶然相遇,产生了爱情,并且受到他们自身观念的影响,这种爱情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完全不同于昆曲舞台上常见的才子佳人戏。

打破中国传统思维中,大团圆结局的定式。这并非剧本的本意,而是由它诞生的那一刻就必然如此。故事中的赵匡胤是一个完美的君子,他救下赵京娘完全是出于行侠仗义,锄强扶弱。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如果贪图京娘的美貌,岂不是与那伙强盗无异。那么救人的动机也就不单纯了。

即便一开始并无此动机,不过赵匡胤所走的是绝对道德的路线,也就是说无论我一开始有没有这个想法,我都不能在整个交往的过程中,让任何功利的属性影响英雄救美的完美原型。我作为个人是被动的,必须服从于这一绝对道德,这正是中国传统武侠里常说的,义重于生。

在这个故事里,男女情感被削弱了,被放在绝对道德之下的位置。尽管赵京娘所代表的现实力量,其实在屡屡试探,大胆表白的过程中,试图冲破赵匡胤所设下的绝对道德模型。不过由于她作为女性的从属地位,是不可能打破由赵匡胤所代表的主导地位所建立的道德模型的。因此我说,这出戏是一部完美的悲剧。

绝对道德意味着绝对真理,赵匡胤所代表的是由男性占主导的,对道德的无限阐释权。作为整体,男性可以无限阐释它。作为个人,男性却受到无限的道德限制。必须怎样做,才符合一个君子的德行,必须不怎么样做,才算不逾规矩。这个德行评价系统完全是由男性自己设计并困住自己的。作为女性的赵京娘,尽管通过情感的索取,试图唤醒赵匡胤自然的选择权利,自然的主体意识,却失败了。

话说回来,难道赵匡胤的情就没有赵京娘深厚吗。难道他就舍得吗。未必。出于传统话语的训练,男性早已无法像女性那样更加自然地表达情感。他虽然说鸳鸯很好,但沉湎闲情,难遂鸿鹄之志。只要举起大义,国家大事,大道理的旗子,仿佛就能遮蔽他原本合情合理的情感诉求。在这个层面上他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通过强调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你可以说赵匡胤只是和京娘的人生路线不同,但接受京娘的情感,承认自己的情感,真的就阻碍了宏图大业,救民水火了吗。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倘若不爱自己的身边人,谈何去爱天下人。强行割裂个人情感与人类共同情感,分明是某些道德想要吞噬人性,彰显自身权力的伎俩。道德不能大于人,道德是人创造的,人应该享受道德而不是感到被道德所束缚。

说回到这出戏,它之所以能够流畅的转变情感,剧情。在于它很好的利用了不同的情景中的文化符号。水中的鸳鸯,正可比岸上的兄妹。戏中晴雨的变化,山路的变化,都为展开剧情提供了绝佳的途径。借景抒情,非常自然。因此在一出戏里走了千里路,观众竟不觉得遥远。直到要告别时,原本恩恩爱爱的一对儿,转眼要分开了,这时观众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告别时的剧烈情感变化隐藏在小心翼翼的跪拜,回望中,使观众不能尽情舒展心意,由此体会到与剧中人同样的缱绻,不舍,回味无穷。

千里时空的延伸,使人觉得故事不该到此为止。情愫未尽,又使人觉得仓皇和恍惚。就在那一遍遍的锣鼓声中,赵京娘像一座望夫石一般望着赵匡胤离开。留给我们,无尽的遗憾。正所谓:

千里迢迢送京娘,此情绵绵无绝期。


综合 2022-01-09 11:21:23

[新一篇] 千里馬與干將、莫邪

[舊一篇] 十年一覺電影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