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与“永远不要挂起白旗”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蒋介石与蒋经国。

2012年12月8日新华网首页「读书栏目」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很招眼《蒋经国在苏联:靠乞讨吃地沟油改善生活》。为什么蒋经国会落到这个地步呢?
1925年11月底的一个傍晚,蒋经国和一群中国热血青年抵达莫斯科。上岸不久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人质。苏联当局数度驳回了蒋经国请求回国的申请,斯大林采纳了王明的意见,认为「让蒋经国回国,他一定会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所以我们要把他留在苏联」。

1931年秋天,苏联当局把蒋经国从中山大学(当时改名列宁大学)中国学生访问团的助理团长的职位上,调派他离开莫斯科,被送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可夫村,被调职的原因,是他在列宁大学的一次会议上,公开抨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王明。在谢可夫村,没有床睡,没有饭吃,让他自生自灭。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蒋经国遇到了莎乌娅老太太,收容他到家里住,给他面包、红糖。

在俄国12年,他做过苦工,从做粗工开始,做翻砂工,用铁锤把铁板锤平。蒋经国在谢可夫农村耕过田,还做过卫生管理员,专门负责扫厕所。斯大林把他充军到西伯利亚那个最苦的地方,在乌拉尔地方做矿工,工作强度大,但是却吃不到足够的面包,如果工作没有做好,还会挨皮鞭。

蒋经国在俄国身无分文,还讨过饭。有一回,蒋经国发觉一家餐馆后面的水沟里,漂着一层油水,他饿得头晕,想办法把这水沟里的油水刮起来,用一只罐子装好,再找东西来烧,就吃煮热的地沟油填肚子。天下大雪,夜里冷得不得了,蒋经国找到一个大垃圾桶,在桶子中间挖个洞,他委身蹲缩在桶里,度过寒夜漫漫。

一次,蒋经国在半路上病倒了,多亏遇到另一个要饭的孩子「小彼得」,把每天讨来的饭,比较好的东西给他吃,才没饿死。后来,小彼得为抢救公共财产三进火海,最终没有再出来。


蒋经国、方良和儿子蒋孝文、
女儿蒋孝章。
1932年,蒋经国被派往西伯利亚当技术工人,在那里认识了刚从技术学校毕业出来的苏联姑娘费娜,蒋经国后来感慨的说,除了费娜,当时没有人给他一点好脸子。1935年俩人结婚。费娜后来的中文名字叫方良,他们在苏联生了两个孩子,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

1936年中共被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眼看要完蛋。1936年底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杨虎城的妻子就是中共党员。苏联以放蒋经国回国为条件,来换取蒋介石不再剿共,并与中共重新合作,蒋介石被迫答应。1937年3月,蒋经国携妻子儿女离开莫斯科。一回到中国,蒋经国就写下他在苏俄12年的痛苦经历,决心与共产党彻底绝裂。

在国共内战期间,蒋经国奉命到上海任经济督导员,专门打击贪官污吏。在上海设立「人民服务站」,让老百姓告密。蒋经国大义凛然,对奸商高官毫不留情,把上海警备司令部的科长、稽查队长和不少奸商处以死刑;将近70名百万富商,包括杜月笙的儿子,被以贪污罪判处徒刑,甚至连孔祥熙的儿子也被蒋经国逮捕起来。

1942年,蒋经国在江西省崇义县当地方保安专员和县长,是一位受人称道、不摆架子的实干家。在那里他写过一篇文章《永远不要挂起白旗》,其中提到那位照顾他10个月的俄国老婆婆莎乌娅和患难之交小彼得。


新华网链接方式都与世界不接轨!
新华网的那篇《蒋经国在苏联:靠乞讨吃地沟油改善生活》的文章说「后来,小彼得死了,蒋经国还写过一篇文章《永远不要挂起白旗》,来纪念这位患难之交。」「永远不要挂起白旗」这几个字还做成个链接。最初以为是链接蒋经国原文,结果鼠标一点,里面出现五篇链接文章,与蒋经国和小彼得都毫无关系,其中一篇居然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文章《不要希望每个人都写出经典》!

由于好奇纪念小彼得与「永远不要挂起白旗」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于是上网搜寻,一番折腾后还真找出来了,是蒋经国写的原文。蒋经国是从善良俄国老婆婆莎乌娅和救命恩人小彼得的逝去谈到一个人应该如何活着。他写道:「一个人可以做无名英雄,但是,绝对不要渺视自己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变成寄生虫,活一下就毁灭了。我们要做人,我们要做中国人,我们要做有血气有骨干的人!死并不算什么稀奇,不过我们一生永远不要挂起白旗来,向任何敌人投降!要拿出最大的力量举起斗争的旗帜,勇敢地走向前去!我们要成功!要光荣!我们在自己将死的最后一秒钟,还应当作最后的一次笑,讥笑敌人的无用,欢笑我们的胜利!」

难怪新华网没有链接蒋经国原文,而把中共文学界的官方代表莫言给塞了进去。蒋经国鼓励人们要与共产党对抗到底,而中共要求百姓莫言!△
 


陈东 2013-07-05 13:31:20

[新一篇] 蔣經國:永遠不要掛起白旗

[舊一篇] 揭秘國軍抗日剿匪十大王牌軍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