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宋风画古城(五)杭州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那年,公元824年六月,年过半百的白居易卸任刺史,离开杭州。三年来,这个旖旎美丽的地方,特别是那一泓碧波的西子湖畔,留下了他多少勤政的足迹和妙手偶得的佳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春日的美。“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这是远眺西湖的妙曼。“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是发自肺腑的眷恋。临别之际,场面十分感人,他的《别州民》这样写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说明白乐天老先生不但诗写的好,而且官做的也不赖。* i/ Z( X# G2 I9 `$ t
        多少年后,白居易先生仍念念不忘杭州,他在《寄题郡楼》一诗里说:“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更是为后人留下了绵绵不尽的向往。
+ p5 Q7 f! A" L5 Q0 b5 t1 A% _7 I        斗转星移,湖山悠悠,到了宋代,又有几位名人和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首当其冲的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北宋末年,东坡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总共五年多。前一次是二把手,后一次是一把手。东坡在杭州任内政绩显着,规模疏浚了淤塞的西湖,使西子湖水更加潋滟明净,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杂草和淤泥,堆筑起一道横贯湖面的长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桥,这就是现在的“苏堤”。“苏堤春晓”是着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将东坡眼里明艳的山光水色描摹的历历如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用一波碧水为东坡荡涤了一路的尘埃,他已和西湖融为一体不可分了,即使家乡也比不了这里的美:“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 ]1 Y; h6 z' M" b2 a        白居易和苏东坡成就了西湖的文化底蕴,他们的歌咏化成杭州的符号。故后人写道:“杭州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2 K. S) i3 V1 i+ z
        至风雨飘摇的南宋,杭州作为首都更显畸形的繁华。但诗人的眼里却总有丝丝掩不住的伤感。且看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全篇充满对乱世政治苟且偷安的讽刺。而另一位着名诗人杨万里就洒脱平和的多,他眼里的西湖更多的是绝美的风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z* D/ @+ n6 c1 P0 M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笔者曾有幸去过杭州,也曾徜徉在西子湖畔。但凭心而论,如今的杭州,如今的西湖 都太人多了,游人如织,宛若闹市。那种清幽旷远,古色古香的韵致是永远感受不到了。1 @! P: @* M  ?5 Y
 


轻枫白云 2013-03-08 09:56:33

[新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四)蘇州

[舊一篇] 唐韻宋風畫古城(六)成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