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国史(7) 汴京春秋、临安旖梦、上帝之鞭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十九】汴京春秋

赵匡胤的北宋说起来其实不算高寿,满打满算也就160多年。但这段交响却留给后人太多的华章,经济文化的鼎盛丝毫不亚于大唐甚至过之。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年代,绚丽夺目,拙笔难描。

在古代,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宋朝的皇帝个个都文弱有余,剽悍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到大宋的“体质”,始终有种“秀才遇见兵”的感觉。始终文绉绉的被那些马上的鞑子欺负,可叹呀可叹!

开国皇帝赵匡胤虽是军人出身,但他似乎终身讨厌那些打打杀杀的莽汉。公元960年,他任五代后周朝的殿前都检点,这个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吧,最大的问题是不但有统兵权还有调兵权。反正是军事上他说了算,偏那时后周的皇帝还是个娃娃。因此就有了陈桥黄袍加身。其实这种情况下,换谁也会这么干的。他当了皇帝后,当然深知这个弊端,所以一方面废除了殿前都检点这个危险的职务,另一方面增设了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专管调兵。大将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彼此相互制约钳制,这样直到北宋灭亡,也再没出现过大将取皇帝而代之的情况。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只是个形式,就算不释他们也反不了天。

宋朝最大的闪光点是开明。从太祖赵匡胤直到徽宗,一脉相承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杀知识分子。赵匡胤给后代儿孙们立了个规矩,每个皇帝登基都要去一个密室里对着他立下的一块石碑盟誓。当时这个事是极其机密的,陪皇帝宣誓的是一个文盲太监,所以除了皇帝本人,谁也不知道老祖宗在石碑上写的是什么。后来金兵破东京,北宋倾覆,这才揭开这个绝密。原来老赵是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是不因言获罪,不杀言事的士大夫。这点在那个时代可真是太稀罕了——您有郁闷尽管开骂,不会说的不中听而砍你的脑袋!直到今天,又过了一千多年,中国仍然没有做到这点。对吧?不信你上书中央痛扁一顿共产党试试。还有一条是特赦照顾好柴家后代(也就是后周皇室子孙),所以《水浒》里才写小旋风柴进敢明目张胆包庇罪犯,因为他姓柴,有特权。历代亡国之君哪个有好果子吃?仅此,就可以看出赵匡胤是个厚道人。

赵匡胤死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冬夜,当时据说只有他弟弟赵光义一个人守在旁边,伺候的人都躲的远远的,只听见烛影摇晃,夹杂着斧头劈地的声音。后来赵光义就登了基,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不久不明不白的死去。到底是不是弟弟干掉了哥哥?谁也不知道。“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疑案。野史里说宋太宗时有个威力无边的八千岁,特别是杨家将里八贤王比皇帝都厉害,那可信不得真。

北宋直到开国14年后,才逐渐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归于统一。但好景不长,北方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频频欺负宋朝。对付这些马背上的鞑子,大宋向来缺乏力量和勇气。打了几个回合,终于在1004年签订停战协议,宋朝每年花钱买和平,好在没用送美女。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洲之盟。又后来,西部也不安稳了,出了个党项族鞑子李元昊,在今天的宁夏建立了西夏王朝。就这么个初生犊子,大宋也招架不了。陕北成了国防前线,仁宗时,庆历四年,就是范仲淹先生《岳阳楼记》里提到的那一年,大宋和西夏也签订了和平协议,当然免不了给人家送钱。

北宋最大的一个好就是优待臭老九,最大的弊政也是这个。读书人一旦吃上皇粮,就旱涝保收了。而且待遇劳保特丰厚。再者因为定都开封,一马平川也没个天险,所以只好养了大量的军队,叫禁军。军队也是终身制,越来越庞大。水浒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时已是北宋晚年,八十万都是保守的说法。这样一来,财政不堪重负。于是就有了范仲淹、王安石的改革变法,可任何时候变法都要得罪一大帮子既得利益者。因此,注定是会失败的。

宋中期,人口大约有一亿多。经济在当时的世界上独占鳌头,很象现在的美国。还发行了一种世界上首创的纸币,叫交子。可能也类似于今天的美元。

北宋不但经济发达,文化艺术也登峰造极。地球人都知道的“四大发明”有三大出自这个时代。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大半。着名的苏氏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抹下了重重的一笔。宋词比唐诗更舒展更浓丽,柳永、李清照等人是此中翘楚。北宋着名的五大名窑,创造了中国瓷器闻名天下的奇迹。官窑、钧窑、定窑、汝窑、哥窑五大瓷窑出的精品现在都是中国古代着名的艺术品,享誉海内外。景德镇官窑名瓷也是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

北宋的开封在当时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摄影的手法描绘了这一切。宋以前,城市里坊(专门住人)和市(专门经商)是严格分开的。而且天黑就关城门,宛如一座大监狱。而宋朝的东京开封却是开放的,熙熙攘攘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勾栏”,相当于现在的娱乐场所,美女如云,歌舞升平。着名的李师师小姐就是勾栏中人。皇帝老儿都受不住诱惑呢。

十二世纪初,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建立了更厉害的王朝金,1125年干掉了大宋的宿敌辽。宋朝没高兴几天,金兵就开始南下攻城略地了。

当时大宋的皇帝是徽宗赵佶,这个家伙琴棋书画样样俱精,吃喝嫖赌也不在话下,标准的一个风流天子。可就是本职工作糟糕透顶。他的书画甚至开创了一个时代,但终究挽不回国势的倾颓。水浒传生动的描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现实,方腊、宋江等草寇纷纷造反。正焦头烂额之际,女真鞑子又一次挥兵南下,仅仅四万人,就势如破竹,1127年,攻破繁华的东京汴梁,开封陷入一片火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几百人当了俘虏,押到现在的黑龙江坐牢。最后死在了那片荒凉冰封的土地上。开封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此,再没有恢复元气。到今天都连个省会城市也不是。

那一年,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岳飞念念不忘的“靖康耻”就是指这回事儿。公元1127年,北宋正式呜呼哀哉。

【二十】临安旖梦

大宋之所以分为北、南,主要是因为首都及国土范围的关系。其实尽管老赵家1127年遭了一劫,但并没有绝种,金兵也没将徽宗的子孙一网打尽。其中有个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当时就成了漏网之鱼。很快,赵构就跑过长江,在今天杭州附近的临安府登了基,赵宋的香火又开始绵延不绝,赵构就是宋高宗,因为领土只有长江以南半壁,所以史称南宋。南宋王朝又延续了152年,当时的中国,并存的政权还有北方的金,西部的西夏以及最南的大理。金庸大侠的书里就有很多人物是这个分裂时代的。

临安这个地名很有意思,临时安稳吧?有一种苟且偷生的味道。尽管当时南宋的统治者对外也不称临安是首都,意思是还奉开封为正统。但谁也知道不可能再杀回去了。除了陆游,痴说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直等到蒙古铁骑南定江南,王师化灰,也夙梦难圆。真是为难陆老的儿孙了,家祭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当然对于高宗来说,北定中原没什么鸟好,安稳才是最大的当务之急。

金兵攻破开封后,一直杀到长江边上。面对滔滔天堑,马背铁骑似乎也无能无力了。于是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又相继立了伪楚、伪齐两个傀儡政权,但都乌烟瘴气,不成气候。初期也许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吧,赵构派出了岳飞、韩世忠等人渡江北伐,岳家军也很争气,打了不少胜仗。但一来赵构自思和金鞑子对阵底气不足,二来也不想真的直捣黄龙,迎回老爸老哥。于是,强令岳飞等人退兵,任命秦桧为宰相。秦桧的最大本事就是和平谈判。停战成功,虽然和平的条件是对金称侄儿,外加猛送钱,但赵构认为已经蛮不错的了。人家能不动手欺负咱就该烧高香啦。

当时谈判时,金还有一个和平附带条件就是要杀岳飞,1142年快过年时,赵构果然取了岳飞父子脑袋。千年以来,后人都臭骂秦桧,认为是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制造了风波亭冤案,其实这多少肯定是冤枉了老秦。岳飞当时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以一个总理,不经一把手批准,擅杀副部级官员,是绝没可能的。而且,当时还有个叫胡诠的大臣,直言上书,臭骂秦桧,甚至说出请高宗砍下秦桧的脑袋,誓不与此贼共戴天的话,秦桧恨的牙痒痒,但也没敢杀他。何况是岳飞。可见真正杀了岳飞的凶手正是皇帝。

皇帝为啥那么恨岳飞呢?难道他不晓得岳飞谋反是天方夜谭吗?非也!原来宋高宗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不育。宫里那么多的江南佳丽也没给他生下一男半女。眼看要绝种,正冒火呢,偏这岳飞多管闲事,傻呵呵的上书请皇帝早立太子。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何况这种事也不该大臣啰嗦。所以注定没的好下场。高宗终于一生无子,没奈何,只好找到一个赵匡胤的后代,立为太子。于是,100多年后,大宋皇位由赵匡胤弟弟一系重新转入宋太祖一系。真乃轮回矣。

南宋建国一百余年后,在金国北方的草原上,神奇的崛起另一个马背民族——蒙古。蒙古铁骑更是所向无敌,他们也痛恨金朝作威作福,老欺负人。于是接连向金发动猛攻,消灭了金军主力。但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时,西夏和金都还没有灭亡。但其后不久,蒙古人就利索地干掉了宋的一个老对头西夏,并和南宋联手收拾金国。金朝当时已是奄奄一息,北方呆不住,迁都开封。在蒙宋两面夹击下,终于在1234年(这个年代好记,呵呵)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宋庭正高兴报了仇,却不料蒙古人收拾完金国后,下一个矛头就指向这个偏安的小朝廷了。

忽必烈大帝在位时,蒙元向南宋展开总攻。打是万万打不过的,三十六计,只有跑!于是一直往南跑,跑啊跑。。其间也有象文天祥这样企图抗蒙的民族英雄,但终究无济于事,1279年初春,南宋的朝廷已只能设在船上,陆地上已经没有立锥之地了,但蒙古大军依然紧追不舍。最后,船上的宰相陆秀夫背着不满八岁的可怜的末代皇帝跳入大海。为宋朝画上了一个凄凉的句号。

南宋时,中国北方一直金戈铁马,而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南方整体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不止一截。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论文化,江南远远过于北方。北方再也脱不脱傻大黑粗的概念,似乎只会喝酒干仗。呵呵。当时蒙古的统一,应该说是落后文明用暴力摧毁了先进的文明。

杭州那个时候的繁华旖旎,从柳永的词里就能看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据说金朝皇帝看了这首词,对临安的风情繁华羡慕的口水直流。这也正如乱世的佳人,手无搏鸡之力,太美了反而招祸。

南宋文化史上还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后来地位都快赶上儒家老祖宗孔子了。他就是朱熹。他所创立的理学对中国后代影响至深至巨。

诗词方面,南宋更是百花争妍,为唐以后的又一巅峰。其中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等人成就更是令人仰望。其中杨万里(号诚斋)的诗笔者最是膜拜,譬如这首:“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很灵秀传神,很有哲理,是吧?

还有陆游,放翁一生算是诗人里高产户了,数量质量都熠熠生辉。蓦然又想起绍兴的沈园,和他那首不朽的《钗头凤》,也许,只有在江南那秀丽的烟波下,在那钟灵毓秀的人文环境里,才能结出这样才与情融为一体的绝唱吧。

【二十一】上帝之鞭

欧洲人所谓的“上帝之鞭”其实是指公元五世纪的匈奴王阿提拉,匈奴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两汉时屡屡欺负中国。后来却逐渐衰落,离开大青山下的广袤草原,销声匿迹了。到公元五世纪中期,那个时代中国正是南北朝时期,匈奴突然又从东欧平原冒了出来,在小个子阿提拉王的率领下,疯子一样势不可挡,直杀的欧洲当时的黄头发土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提起匈奴骑兵和阿提拉,欧洲人屁滚尿流,吓破了胆。认为这是上帝派来打人的一根鞭子,的确狠狠的揍痛了西方。

上帝之鞭挥舞沉寂后约七个半世纪,在蒙古高原上,又一次降下一根神奇的“上帝之鞭”。这一回鞭子变成蒙古铁骑,挥舞者名叫铁木真,称成吉思汗。这根更有力的巨鞭,不但狠抽欧洲,而且狠抽亚洲。几乎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幸亏成吉思汗只活了60多岁,否则很有可能打到南极或北极,统一地球。蒙古人实在是太猛了!

其实当时的蒙古国全部人口加起来也就是一百多万左右。这里面还包括儿童和妇女、后勤人员。真正能作战的最大不会超过30万。我就纳闷了,当时金国不用说,就是南宋、西夏、欧洲诸国都人口大大超过蒙古。以十挡一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啊。据说蒙古骑兵每人备有四匹马,马歇人不歇,可以一直不间断的飞驰。那个时代,草原没有沙化盐碱化,到处是草,所以不愁没马食。至于人,据说四匹马里至少有一匹母马,渴了就喝马奶。饿了有随身携带的牛羊肉干,因此,蒙古人不需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如风,去无踪,可以算是现代闪电战的先祖。

据说当年曾有部下向成吉思汗献策,杀光所有征服地无用的汉人。将他们的土地用来种草牧马。在当时许多蒙古贵族眼里,这些个汉人咬文嚼字、酸不拉几,实在是百无一用。他们最奇怪的是汉人里竟然有靠读书为业的家伙,真是笑破肚皮。以当时成吉思汗的力量,大开杀戒,种族灭绝并非做不到,但他老人家沉思半晌,最终还是没有点头。幸亏没有点头,如果采纳了,恐怕现在也就没有汉族这个民族了。想想真是捏一把汗啊。

成吉思汗本人不识字,但天纵英才,是个不得了的军事家和鼓动家。每次出征,他都要找个仇恨的原因,将自己打扮成复仇之师。毫不掩饰地对部下说: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砍掉仇人的脑袋,蹂躏仇人的妻女,抢走仇人的财产。这对当时尚处于原始部落时代的剽悍骑兵的诱惑不言而喻。因此个个打仗不要命。他老人家估计会说汉语,因为金朝那时已经基本汉化,而他一直和金打交道。最可靠的证明是全真教丘处机先生不远万里去拜会成吉思汗。两人聊的很投机,靠翻译估计怕不行。丘处机先生劝成吉思汗不要过分杀人,看来还真起了一些作用。

成吉思汗这根上帝之鞭本来是想先灭亡金和西夏,几个回合下来,金国精锐丧尽,西夏奄奄一息。就在这当儿,天赐喘息,降下一个花剌子模国,这个国家在中欧,相当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阿富汗。成吉思汗好意派去商队,却被这个脑子进水的国王给杀了。你想成吉思汗是好惹的吗?于是,尽起蒙古精锐20万人,开始西征。花剌子模当时军队要比蒙古军数量多出一倍。地方也大,但从1219年开始(这个时间正好是我的生日,呵呵),成吉思汗用近6年的时间,打的这个国家落花流水。

期间,蒙古军队几乎是势不可挡,遇到稍微难缠的城池,只要破城,就统统杀光,再放一把火。当然女人和工匠不杀。屠城的事当时稀松平常,直杀的欧洲佬魂飞魄散,妄图联合起来对付蒙古鞑子,可惜依然是螳臂挡车,蒙古军队一直打到俄罗斯,打过印度河,打的没了对手,这才边放牧边优哉游哉的班师。

蒙古军队先后四次西征,所得大片土地分封给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后来发展成四大汗国。欧洲大陆血流成河,惊呼“黄祸”重来,把蒙古人当成恐怖的魔鬼。其实我想这与当时蒙古人的特定生活习惯有关,那时蒙古人从来不洗澡,洗澡是犯法的事儿。男男女女剽悍异常。你想啊,终身不洗澡,吃的又是肉奶,个个黛黑膻腥,估计冲锋时吓也吓的那些文明人够呛。

成吉思汗西征回来就开始收拾西夏,可惜无常索命。1227年夏天,病逝于今宁夏六盘山军中。“上帝之鞭”寿66岁。他死后神秘埋葬,没有陵墓,也没有树碑。直到现在,谁也不知道成吉思汗葬在哪里。如今内蒙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只是衣冠冢,那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一些器皿、长矛、衣冠等。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一生跌宕雄奇,当然也风流好色。他的老婆子女不计其数,后裔遍布世界。但按照当时的风俗,只有发妻孛儿帖生的四个嫡子有继承权,其余全部淹没不彰。成吉思汗死后,汗位由三子窝阔台继承,是为元太宗。如今在伊金霍洛旗成陵陪葬的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位夫人及四子拖雷夫妇的灵柩。其在蒙古人民心中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之于延安的黄陵。


轻枫白云 2013-03-08 09:03:12

[新一篇] 趣說國史(6) 初唐紀事、日落長安、亂世亂事

[舊一篇] 趣說國史(8) 元代紀略、大明之惑、清史點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