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堂与孙文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来日本之前,韩老师介绍了孙中山下野后在神户舞子海滨有栋“移情阁”,说他第一次去时没想到说革命居然有这么好的房子、环境,难怪有人愿意闹革命!

   11月8日上午,我们站在明石海峡边,海浪声声,连接兵库、淡路岛与德岛的雄伟的海峡大桥就在眼前,绿色的孙中山故居就静静地伫立在此已近百年,海边好多老人悠闲地海钓;还有三三两两在下象棋(日本叫将棋)。导游疾跑过来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周一休馆,大家只得悻悻地在周围拍拍海边风景,丹宇绕到后门想拍后园一角,正好有打扫人员出门,我们即请导游过去打个招呼我们远到而来,能否让我们进去看看,导游忐忑地上前去,简短地交流,就兴奋地向我们招手,对方听说我们是从上海过来,就特别开恩欢迎我们参观。我们还没来得及击掌庆幸,大家欢呼着鱼贯而入。

移情阁是在日本唯一的孙中山纪念馆,是着名的纪念、展览和研究孙中山革命活动之处,在建筑文化上,移情阁是一座集西洋的设计、日本的工艺和中华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物。它外形是西式塔楼,但采用了中式的八角形;内部按当时欧洲流行样式设计,采用了日本匠人的工艺和金唐纸装饰,而在天花板上又雕刻了龙、凤、牡丹,悬挂中国式枝形吊灯;巧妙而又和谐地组合了中、西、日的建筑艺术精华。移情阁因其明治、大正时代的浪漫气息被称为“神户第一”。1998年,日本政府以国家级的最高标准国家文物级别翻修时,专家开了18次研讨会,寻遍日本百年老厂,找到移情阁的用来规格花式的墙纸、灯具等。由此可见日本人做事之认真,要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楼有浙江华侨吴锦堂的介绍,也介绍“移情阁”的故事:1908年,中国浙江富商吴锦堂应当时兵库县的要求买下了小束野这块荒地。先后用了20年时间,投入14.3万日元的资金,组织劳力伐木垦荒,建了别墅(现在的附属楼),按其环境特色命名为“松海庄”,后来又逐渐扩大,增建。1913年3月14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铁路督办身份访问神户,在这里举行了欢迎午餐会。从此“松海庄作为与孙文有缘的场所,在神户华侨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5年,吴锦堂六十岁生日时决定在原别墅东南角建造一幢八角楼,命名为“移情阁”(就是现在的馆址),因它八面通透,取名“移情阁”应为“移”窗换景、触景生“情”之意,以名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从二楼往一楼大厅走走,不禁心存疑问:吴锦堂到底何许人?人生地不熟竟在在日本发展这么好?做什么发的财?革命财路最重要,为什么浙商会成为孙文革命的资助者,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吴锦堂为什么把精心盖建的“移情阁”给孙文呢?是赠与还是暂借?这引起我对吴锦堂的好奇和兴趣。

   频叫我,说一楼有人叫我们去唱歌,颇为诧异,在名人故居唱歌?原来趁周一休馆,当地有个老年合唱团(有些是华侨)每周在此彩排、活动。一白发苍苍老太太操着标准的普通话上前表示欢迎,“我是合唱团的团长,欢迎上海的朋友,我们合唱团跟大家一起唱中文歌好吗?大海啊!故乡或者我和你怎么样?大家齐声说好,合唱团共7-8人,字正腔圆地唱起了大海啊!故乡,和声的声部唱的清晰,声线或而高亢、时而稳重,一看便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异乡唱着中文歌,别有滋味,大家深情地唱着边上的彦文摇头晃脑,声音远盖过了我。歌止,团长说我爸爸是上海人,妈妈是日本人,这里合唱团受到华侨基金的资助,团成员基本都是日本人,但都中国有渊源或喜欢中国文化,我们喜欢唱歌,专门唱中文歌,我们再唱一首吧,然后跟大家合个影,事先不知道大家来,冒昧送给大家我们的唱歌合集CD送给大家。

   接着激扬的歌声又想起,看着八角顶的汉字匾:“世外桃源”、“问樵听渔”、“层台叠翠”、“飞阁流月”、“蓬莱第一”、“楼凌宵汉”、“游鳞翔羽”、“流晖交映”、“佩玉鸣鸾”……我的眼前忽然蒙太奇般回到1913年3月13日中山先生在此地对神户华侨的讲话场景,吴锦堂任欢迎大会主席,讲话内容为中日两国亲交和大亚洲论,后来日本提的“大东亚共荣圈”应该就是接受了孙文的这一想法,此刻,中日友好的口号似乎在冲入云霄的歌声中升华了。拍完合影照后,在日本导游不断催促下,我们马上就要坐火车赶往北九州的春帆楼,门口合唱团全体欢送到门口,大家依依不舍挥着手上了车。

   回沪后,对吴锦堂的好奇驱使我深入去查资料,恰逢傅老师讲如何查资料的问题,正好学习实践下,查到宁波市政协文史委编的《吴锦堂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一、“阪神财阀”是吴锦堂最重要的名头,日本企业经营史学界的着名学者,认为吴锦堂不是旧式华侨商人、商业资本家或股本投机家等看法,认为他是“阪神财阀”的重要一员(“阪神”是大阪与神户的简称)。在日本,三井、三菱等财阀是中央性的,而“阪神财阀”是地方性的“阪神财阀”共有16个控股公司,其中“吴锦堂控股公司”(日本名字是“吴锦堂合资”)排列第13席。“阪神财阀”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统一的结构,在生产经营和贸易等方面是各自为主的。从华侨资本转为“财阀”,在日本“吴锦堂财阀”是唯一的例子。说明一下,“财阀”概念既是经济上的,更有政治影响。

   吴锦堂本人经历颇为传奇,宁波慈溪人,在老家磨个豆腐,后在上海卖油烛,积累了经商经验和眼界,后在友人资助下携资银千两,毅然东渡日本长崎。到达长崎后,吴锦堂经缜密计划,与人合伙从事物资运销,业务活动就是代出口商在阪神地区采购物资并运送至长崎,也就是“国际倒爷”,他的贸易和输运业,主要是从事棉纺织业的生货和制品的进出口以及火柴的出口。1901年,“三井吴服店”(三井下属服装、百货公司)拍卖“钟渊纺织公司”大量股票的时候,吴锦堂收买股票参加经营。吴买了500股,为第8位股东,担负董事,日俄战争时,“钟渊纺织公司”发生股票投机事件,吴锦堂为了维护总经理人武藤山治的地位,再次收买了“三井公司”(“三井财阀”的控股公司),被称为“股本投资家”。1904年吴锦堂加入日本籍。公司经营项目和规模就已确立,不但从事贸易,而且投资于生产方面:其中重要是火柴生产,当时很多厂生产黄磷火柴,但黄磷有毒很便宜,一些日本人和一些华侨生产这样非人道的产品。而另一种是赤磷火柴,吴锦堂的“怡生号”与实业家泷川辨三和仪作父子携手并进,全力生产“安全火柴”。虽然1925年“吴锦堂控股公司”才办理法律登记手续,但早在辛亥革命前后,吴锦堂就已经从华侨资本家转变为日本“财阀”了。而据1926年神户市商工科编《神户外国商馆要览》一书中,自1911年的77个华侨贸易公司留下只有3家了,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日本帝国主义政策下日本贸易公司如“三井洋行”(日本名是三井物产)极力扩张,排挤华侨,二就是原来华侨贸易都是跑单帮方式,个人性质的小企业不能适应中日贸易的发展或者很多华侨挣点钱就衣锦回乡了。

   以上可见,1、吴锦堂是非常聪明的商业奇材,善于学习、吃苦耐劳。2、吴的控股公司与日本财阀(三井)和商人家族泷川等有非常深厚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要资助支持孙文呢?请看:

   二、杨天石的《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中披露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森恪1912年2月3日下午6时致益田孝特电云:

   中国财政穷乏,在年底(当系指旧历年关而言—笔者)以前如无一千五百万元,即难以作战,而革命政府亦将陷于混乱。现因汉冶萍公司之五百万元借款业已成立,故又以招商局为担保,向我国邮船会社及英、德、美国等进交涉,拟再借款一千万元。此项借款,如在五日之内仍无实现之希望,则万事休矣;孙、黄即可能与哀世凯缔结和议,将政权转让与袁。关于租借满洲,孙文已表应允。日本为防止革命军瓦解,如能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借款之外再借与一千万元,则孙等与袁世凯之和议即可中止,而孙文或黄兴即可赴日订立关于满洲之密约。如借款不能到手,则军队大有解散之虞。南京动摇,孙文必遭变故。故我国如有决心断然实行满洲之事,即请在四日之内以电报示知,续借一千万元。如是,即可使其中止与袁世凯之和议。

    森恪何许人也,(1882-1932),日本大阪人。1901年被三井物产公司派到上海支店,任实习生,不久升职员,先后在上海、长沙、汉口、天津、北京等地活动,成为三井财阀的中国事务专家。

   此文时间发生恰在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间,在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稍后。南京政府百废待兴,搞的一团糟,手上一无钱,更没有统一有力的军队。北方军阀都是袁世凯旧部,袁劝说清廷退位后,于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文一边表达停止南北对立,只要袁世凯支持共和,支持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而实际上这封信证明那个只是假象,孙文跟日本三井其实就是日本政府请求帮助,继续北伐袁世凯,条件就是租让东三省,签订密约,最后因时间短暂,孙文还来不及得到日本资本,袁世凯就上任临时大总统了,孙文即向记者表达推翻满清,完成民族主义;由袁世凯建立共和,实现民权主义,他可以搞搞跟民生相关的事业,卸任后一年不到,他来神户出国考察,名义是铁路督办身份,访问是神户华侨,来到吴锦堂的移情阁,联系吴锦堂与三井财阀的关系,可以推测,孙文从来未相信袁世凯,访日是透过华裔侨商的名义与日本政府要资金资源,而日本呢?从甲午战争以来一直扶持革命者就是妄图通过反对者瓦解清国政府以达到本国利益,二者一拍即合。吴锦堂的作用只是一个挡箭牌而已。“移情阁”也就称为秘密外交的场所。

   同样有信为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文写信给森恪,声称虽“时机已失”,但又表示,日本政府如确能“火速提供资金援助,余或黄兴中之一人可赴日本会见桂公(三井元老),就满洲问题与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计。”读以上史料,似乎可得结论:1、文为了个人权利,不惜牺牲东北利益、租借东北国土,拉日本财阀和政府帮助,按后来的非黑即白的观点,应是卖国非正义举动。2、吴锦堂由于特殊身份充当“大使”,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有可能资助的钱通过“吴锦堂控股公司”走账,这样也就名正言顺了。

   这样也基本可以否定吴锦堂这样的特殊浙商和类似湖州小莲庄的张静江—孙中山重要筹资者之间有何联系了。

  既然要做的更像个爱国商人,吴锦堂当然乐善好施,并积极回国、回老家资助教育,黄炎培称其为民国三大民办教育家之一。想到这里,当然这样的推断吴锦堂的动机是非善,锦堂学校还培养出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章兰芳烈士、现代着名画家陈之佛、着名书法家沙孟海呢,确实为家乡教育做了贡献。所以就此打住,不准胡说!


网载 2012-08-14 19:49:56

[新一篇] 吳錦堂故居:蘭芳桂馥郁蔥蔥

[舊一篇] 旅日愛國華商吳錦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