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91、朱祖祥(1916—1997)
宁波人。一九三八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一九四五年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一九四八年回国,任浙大农学院教授。早期主要研究影响土壤中交换态阳离子有效性的各种因子,提出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和晶格结构效应等概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对土壤中磷的转化,土壤和水稻营养障碍化学诊断的理论、方法及标准等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开创了我国土壤学科的新领域,推动了全国土壤诊断、作物施肥研究的发展,是我国着名土壤化学家。一九八O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九八八年其主编的《土壤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历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兼任中科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中国科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科协名誉主席,浙江省农学会名誉理事长,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等。还曾任第五、六、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92、应昌期(1917—1997)
慈溪慈城(今属江北区)人。早年就读于中城小学及慈湖商校。一九三二年春去上海统原银行当练习生。一九三七年考入福建省银行,一九四O年升任副经理。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先后任赣州、衡阳、重庆分行经理。一九四六年二月随严家淦赴台湾,接收台湾银行,历任业务经理、副总经理、代总经理。一九六三年离开台湾银行,先后创办华夏塑胶公司、台北利华羊毛工业公司、益华纺织工业公司、国泰化工公司、国华海洋企业公司、国际票券公司等,成为台湾着名实业家。从小酷爱围棋,一九五二年任“中国围棋会”总干事。晚年致力于振兴围棋运动,创立“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颁布“应氏棋规”,举办最高奖项达40万美元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一九四七年参与发起成立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热心家乡建设事业,先后投资1亿美元在宁波设立现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羊毛(宁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氏棋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同时捐资兴建倡棋幼儿园、重建中城小学、慈湖中学、慈城保黎医院等多项社会公益项目。
93、陈克寒(1917—1980)
慈溪人。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进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通讯社西安分社工作,次年到延安新华通讯社总社,参与创办《解放》周刊。后在福州、上海、重庆、西安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历任汉口《新华日报》驻华北特派记者、《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新华总社广播科科长、新华总社第一副社长兼副总编、中共中央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社长、中原大学新闻班班主任等职。一九四八年冬回新华社总社,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总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着有《晋察冀印象记》。
94、包玉刚(1918—1991)
名起然,字玉刚,以字行,镇海庄市镇钟包村人。早年就读于中兴学校。后在衡阳、重庆、上海等地银行任职。一九四八年底迁居香港。一九五五年创办环球有限公司,经过近二十年奋斗,建立起环球航运集团,至一九七八年已拥有船只二百艘,总吨位二千一百万吨,超过当时美国或苏联国家所属船队总吨位,被国际独立油轮协会推选为主席,成为“世界船王”。进入八十年代后,相继收购英资集团的九龙仓和“会德丰”洋行股权,并投资国泰、港龙两家航空公司,其经营范围遍及航运、地产、酒店、公共运输、传播、航空、仓储、码头、贸易等。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影响力,穿梭于中英两国高层之间,为香港的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邓小平多次接见。关心家乡建设,自称“宁波大使”,曾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宁波旅港同乡会、香港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为宁波改革开放作出特殊贡献。并率先捐资兴建宁波大学,捐资助建包玉刚图书馆、宁波市第一医院刚华住院楼和庄市中兴学校等。
95、戴传曾(1921—1992)
鄞县(今鄞州区)莫枝大堰人,生于宁波。一九四二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先后在西南联大和中山、清华等大学任教。一九四七年赴英国留学,一九五一年获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核环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核动力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核科学与工程》及《核动工程》副主编,并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九八O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反应堆物理、反应堆工程和核电安全方面的研究并获重大成就。是国际上首批从(d,n )反应中测得自旋宇称的学者之一。先后研制成我国第一台中子衍射谱仪等多种仪器并用其开展有关研究。领导研制成微型反应堆并开发单晶硅中子嬗变掺杂技术,为建立中国核电安全研究体系作出突出贡献。曾获一九八一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6、傅其芳(1922—1968)
鄞县(今鄞州区)五乡碶人。幼丧父,随母迁居上海,自少喜打乒乓球。一九四九年去香港,在乒乓房当“陪打”,刻苦练习,球艺日精,曾代表香港参加第十九届世界乒乓球赛。一九五三年回内地,在第二十四届乒乓球锦标赛区男子团体赛中,为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一九五八年起担任国家乒乓球男队和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容国团的教练。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三次蝉联男子单打、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因教练有方,立特等功三次。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三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荣誉奖章。一九六四年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并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与人合着《乒乓球训练法》。
97、顾国和(1928—1990)
镇海大碶(今属北仑区)人,为泰昌祥轮船公司董事长顾宗瑞幼子。早年在上海求学,一九四九年随父去香港。从事航运业,并在日本创办泰昌祥轮船公司,后任泰昌祥轮船(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为香港甬港联谊会常务理事。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先后捐资兴建和合建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宗瑞医院、宗瑞图书馆、宗瑞青少年宫、周翠玉幼儿园。夫人顾水文梅在丈夫去世后,设立顾国和基金会,一九九二年以来,又捐资兴建顾国和中学、达敏学校教学楼,为宗瑞医院增添设备、助建住院大楼,为宁波十九中学助建金兰科技大楼,为宁波大学助建宗瑞航海楼等。
98、陈中伟(1929—2004)
鄞县(今鄞州区)人。一九五四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分配至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后,学习进修骨科两年,历任主治医生、副院长等职。一九六三年一月,首次为全断右手施行再植手术成功,开创了再植外科领域,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断肢再植之父”。他将显微外科应用于再植和移植手术,使断手指再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一九八O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九八二年调至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教授、骨科主任,又成功施行了带血神经游离胸大肌移位再植、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复合皮瓣移植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等开拓性高难度手术,是世界显微外科的先驱。一九八五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主席。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荣获第十三届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大会颁发的“世纪奖”,成为20世纪在该领域最杰出的三位科学家之一。曾任国家科委医学专业组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上海医学分会副会长、显微外科学会主任等职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99、倪天增(1937—1992)
宁波人。一九五六年考入清华大学,一九六二年入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上海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曾任第一设计室副主任,后历任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第四室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副院长。一直活跃在建筑设计第一线,曾参加过近二十个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工作。由他设计的南京“九四二四”工程、贝宁体育中心、上海美术馆等项目都被评为建筑工程部和上海市的优秀设计项目,由他领导完成的龙柏饭店、华亭宾馆荣获国家银质奖。一九八二年任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助理。经过认真调查,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拟建设两条建筑广场轴的发展战略,并为发展战略实施做出努力。一九八三年起,任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城市管理、城乡规划、公共事业、市政建设、邮电交通、抢险救灾等方面工作,对上海市的住房改革、交通、邮电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抗洪防灾等工作,兢兢业业。在重大工程、重要政策决策中,特别在浦东新区近远期规划的编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几任市长的得力助手。“一生正气,栉风沐雨,替人民住行奔走鞠躬尽瘁;两袖清风,蹈火涉水,为城市建设操劳死而后已”。被上海人民称为“风雨市长”、“平民市长”。
网载 2012-07-27 23:01:2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