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人物资料(一)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属的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六县在外地的商人、企业家及旅居外地的宁波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人都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商,形成了商帮,当时较着名的商帮有“广帮”、“徽帮”、“闽帮”等,但有些商帮逐步衰落,销声匿迹,而“宁波帮”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港、澳、台等地的“宁波帮”企业家,更是举世闻名。江南靖士《宁波帮》诗:“多俊生东浙,去来天下通。帮帮经济竞,代代绩荣隆。捐献酬孙总,称扬忆邓公。综先览陈展,志作岂人同!”(《载敬堂集》)

 

1、乐显扬(1630—1688

 

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江北区慈城镇)。为同仁堂创始者,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吏目。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

 

2、严信厚(1828—1906,一作1839—1907

 

字筱舫,慈溪费市(今江北区)人。早年在宁波当学徒,继供职于上海宝成银楼,经胡雪岩推荐,入李鸿章幕府,荐为候补道,加知府衔,任河南盐务督销。一八八五年署长芦盐务帮办,次年在天津东门里经司胡同自设同德盐号。于是以盐务起家,经营商业和金融业。在上海设立源丰润票号总店,在京津及江南各省设立分店十余处。一八九七年受邮部尚书盛宣怀委派,筹备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任总董、总经理及上海分行董事长。一九O二年创立中国第一家商会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越两年改组为上海华商总会,任总理。投资近代工矿企业,先后创办上海老九章绸缎庄、中英药房、华兴水火保险公司、锦州天一垦务公司、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等企业。关心家乡建设,于一八八六年在宁波创办通久源轧花厂,为全国第一家使用动力机器轧花企业。其后又设立通久源纺纱织布局、通久源面粉厂等。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多次捐款赈灾,助修天津塘沽铁路,在上海、慈溪等地兴办多家慈善机构,在宁波发起创办储才学堂等。被后人称为宁波帮先辈。

 

3、叶澄衷(1840—1899

 

原名成忠,镇海庄市镇人。十一岁进油坊做学徒。十四岁至上海一杂货铺当店员。因拾金不昧,受到外国人资助,一八六二年在虹口开设顺记五金洋杂货店,销售外轮船舶五金,同时代销美孚石油公司火油。以后相继在上海及宁波、温州、镇江、芜湖、汉口、天津等地开设新顺记、南顺记、义昌成记、北顺记等分号十八个,被称为“五金大王”。后投资银钱业、房地产业及沙船业,在上海、汉口、苏州设燮昌火柴厂、缫丝厂等。一八九七年参与筹建中国通商银行,任常董。热心公益事业,一八九九年九月,捐地廿八亩、出银十万两在上海虹口张家湾创办澄衷蒙学堂,后改名澄衷中学,是上海创办最早、声誉最隆的民办学校之一。在家乡庄市先后捐资设义庄、义塾(后改中兴学校,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曾在该校就读)以及修桥铺路、抚孤恤寡等。

 

4、张尊三(1846—1918

 

字安澜,谱名贵溶,鄞县(今鄞州区)西南乡张家潭人。十五岁时在宁波一茶行学艺,后在宁波江北岸洋广捐局任职。一八七O年应聘赴日本函馆万顺号当账房,后任职于华商公泰号。一八七九年在函馆独资开设德新海产号,后改为裕源成号,并在上海开设元记东洋庄。指导日本北海道渔民把原来废弃的鲨鳍加工成鱼翅出口,由其商号经营出口的海产品,占日本北海道向上海出口海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六十,成为“鱼翅大王”。一九O二年发起成立同德堂三江公所,任代董事。一九O七年更名中华会馆,一九O九年捐巨资重建中华会馆,并任函馆市华侨同业理事长达三十多年,多次受到中日两国政府嘉奖。一八九O年,清廷授候选同知四品衔,次年赐盐运使衔。辛亥革命后,委任其为中华民国驻函馆领事代理。一九一六年,日本大正天皇授敕定蓝绶褒章及证书。同年返回家乡定居。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五日,纪念北海道开道五十周年,北海道厅长特赠银杯一只,以感谢其开发北海道海产业的功绩。

 

5、朱葆三(18481926

 

名佩珍,以字行,定海人。一八七八年自设慎裕五金号和新裕商行,从事进出口贸易。后任平和洋行买办。曾先后独资或合资开设华安保险公司、兴化铁厂、上海织呢有限公司等,并投资交通、电力、自来水、面粉、丝织等行业。一八九七年参与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时期,担任沪军督府财政总长,致函各中外银行、钱庄,商借款项解决军需。曾先后担任中华商业银行董事、董事长,浙江兴业银行董事、总经理,浙江地方银行董事。晚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仁济善堂、四明公所、四明医院、上海公立医院、上海孤儿院和定海公学、宁波益智学校等二十余项。为表彰其社会公益功绩,于黄浦滩西辟“朱葆三路”(今上海溪口路),这是上海以中国人命名的第一条马路。历任宁波旅沪同乡会及上海总商会会长、副会长。

6、吴锦堂(1855—1926

 

名作镆,慈溪东山头人。幼时家贫辍学,后去上海谋生,一八八五年东渡日本经商。三年后在神户开设怡生号,从事中日贸易,获利颇巨。一九O一年购入钟渊纺织株式会社大部分股份,入社任常务董事。又在尾崎市合伙创办东亚水泥株式会社,兼任多家公司大股东,并在上海开设义生洋行,成为日本关西十大财阀之一。积极支持孙中山在日本的革命活动,参加同盟会,任该会神户支部长,并腾出宅邸,带头献金,供同盟会使用。两次捐巨款救济日本灾民,获日本天皇赠赐银杯。一九一二年起曾任神户中华商业会议所会长、华侨商务总会协理、中华会馆经理人,并在神户捐资创办国文、中华两学校以及华侨病院。多次捐巨款在家乡慈溪兴修水利,救济灾荒,重印、续刻《杜白二湖水利全书》,创办锦堂学校(后改锦堂师范学校),该校规模设备为当时省内私立学校之冠,与陈嘉庚等被誉为中国“办学三贤”之一。病逝后归葬家乡白洋湖畔,墓联为生前所撰:“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表现了爱乡之情。

 

7、沈敦和(18561920

 

字仲礼,以字行,鄞县(今鄞州区)人。出身于茶商世家,在上海求学,后赴英国剑桥之圣约翰学院留学,专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在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和军事学堂担任教习和司事,后升任盐运司。从一九O三年开始转入商界,一九O六年创办华安人寿保险公司,一九O六年投资四明银行。一九一二年后参与创办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同利制铁公司、中国荣线纱厂等企业。是二十世纪初上海工商界有影响的人物。曾连任多届上海商务总会、上海总商会董事长。辛亥革命期间在上海参与发起成立共和建设会,以“赞助共和、扶助民军”为宗旨。长期任四明公所董事。一九一一年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一九一三年又连任会长。热心慈善事业,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上海时疫医院等着名机构。长期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8、盛炳纪(1860—1927

 

字竹书,镇海人。十三岁随其叔父旅居北京读书,学成后返宁波。后转赴江苏,先后在金坛、常熟、溧阳等地担任幕府十五年。一九O七年,接受旅居汉口甬人邀请,赴汉任总商会协理、总理之职,整理公所,并兴办宁波旅汉小学。一九一一年,任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总经理。一九一五年后调沪,历任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交通银行沪行经理,并任上海银行公会会长。创办《银行周报》,筹设票据交换所、徵信所、建筑银行公会会所、银行俱乐部等。关心乡里公益,创办养蒙、志成等校;发起筹款浚通镇海东门浦;又参与兴办公益布厂、公善医院、贫民借贷局等。

 

9、庄崧甫(18601940

 

原名莪存,又名景仲,字崧甫,以字行,号求我山人,奉化忠义乡曹村(今属裘村镇)人。一九O三年任奉化县立龙津学堂舍监,推行新学。一九O五年主持上海新学会社。一九O八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光复上海时协助陈其美筹饷。杭州光复后任浙江省军政府财政司长、盐政局长。不久便辞职致力于农林牧和水利事业。一九二O年与应梦卿在临安创办安北造林场。一九二二年被推举为浙江省议会议员、奉化县议会议长兼水利总局局长。一九二八年后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自奉俭廉,一九二七年与人共同创办奉化孤儿院,任终身院长。并将七十岁、八十岁两次寿金捐赠给孤儿院。着有《农业新书》、《水利实验谈》、《求我山人杂着》等。

 

10、严修(1860—1929

 

字范孙,慈溪费市(今江北区)人,生于河北三河。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贵州学政,注重经世致用,改贵阳南书院为经世学堂。戊戌变法后归里,设家塾,聘张伯苓教授英、算、理、化等课,倡办新教育。一九O四年与张伯苓创办敬业中学业堂,一九O七年迁至天津南开地方,改称南开学校。同年任直隶学校司督办,掌管全省学政,任内倡设劝学所、宣讲所,并开办天津模范小学、师范学堂、北洋法政、工艺学堂等。一九O五年升学部左侍郎。一九O九年去职,致力地方文教事业。一九一九年与张伯苓筹办南开学校大学部,成立南开大学。以家产大部常年累月资助南开,并将藏书三万余卷捐赠南开图书馆,为中国近代着名教育家。着作有《严氏两世事略》等。


网载 2012-07-27 22:54:59

[新一篇] 馬英九:絕對不能認同臺灣保釣者帶五星紅旗

[舊一篇] 寧波幫人物資料(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