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牢笼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簡體     傳統

弗罗伊德曾说,一夫一妻制,是一种违反生物本能的规范。
然而在现今的社会,非一对一的感情关系,则普遍被定义为悖德。
人是善变的,是多所欲求的。
我们容易受到吸引,遭到诱惑;
常常忽略手中握取的,而想望别人所拥有的。
″习惯″,是将一切珍贵感受平淡化的毒,却也是感情细水长流不可缺少的稳固,我们渴望着与挚爱的人携手一生,却站在每个爱情的选择路口踌躇。
有人说人生的选择原本就是美丽相伴着哀愁,选择的未知性含有美丽的期许与暗示,然而选择也意味着有所舍弃,那不得不的部分,即成为生命中无法言说的哀愁。
曾看过这么样的一段话:″男与女之间,此刻身体可以贴近的没有一丝空隙,却又在下一刻产生无法弥补的距离。″
倘若感情凭依的只是″感觉″,其实是无比坚强,却又极度脆弱。
看了身边朋友太多的感情来去,尤其在所谓的″三角关系″里,爱情往往变成一种竞争,不断拉扯彼此的心,也撕碎了感情。
那么,谁又是真正的赢家呢?
是最后得到″感情″位置的人吗?
倒不尽然。
曾有个很好的女性朋友,和男友从学生时代开始交往,转眼也六、七个年头。
大学生涯的尾声,她突然接到来″宣示主权″的电话,说她男友心早不在她身上,要她尽快分手。
这第三者是她男友的同班同学,客观条件来说,并没有什么明显胜过我好友之处。
原来是她男友正逢低潮,而这好友心直口快,安慰也多理性与就事论事的角度,男友却只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使有心人得以温言软语,趁虚而入。
而这第三者还大剌剌的在网络上说我好友的不是,意图合理化自己介入的事实。
事情的结果,好友还是原谅了她男友,却赔上了数年来累积的信任。
她男友输给的是情绪,是新鲜,却得花上更多的心力,才得以挥去这一时冲动在两人感情所造成的阴霾。
也有另一名男性朋友,众所皆知的有一交往多年的女友,却还是常常背着女友偷吃,且总是成功。
惯用的理由总为:
1.我和我女友其实早就有问题了,只是因为某些因素,(ex:她情绪不大稳定…她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试…不忍心伤害她…)所以才会一直拖着,只要给他时间…
2.先不承认自己有女友,等到对方动心之后,再据实以告,这样就把球丢给第三者,要等要做小,就都不是他的责任。
讽刺的是他女友早知他这种行径,却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早习惯了这样的感情周期,只要她一如往常,那么他也会″一如往常″的回她身边。
还有两名女性朋友更妙:
A是总在感情里遇人不淑,每每总是被劈腿收场。
然而她总被着同样调调的男人吸引,据她所说,那称之为颓废不羁。
B则是总难谈长久的感情,每次遇到瓶颈,总是逃避不愿面对,以为从别人的温度里就可以得到安全,不自觉的便成了感情里的劈腿者,不断的寻觅″命定″的恋情。
弗罗伊德说:人,都有毁灭的倾向。
如果总是爱上让自己心力交瘁的人,不应怪罪时不我与,而是自己是否未将前次受伤的痕迹坦然升华,导致潜意识里的毁灭倾向驱使自己又向那样的感情靠近,一次又一次回忆当初尝过的痛楚,自以为不断逃脱的过程,只是反复填土。
我说:人,最怕的是不甘心。
不甘心将爱情拱手让人;不甘心被视为弱者;
不甘心对方得到幸福;不甘心自己曾经的投入。
所以紧紧抓着,所以反复拉扯;
所以忍气吞声,所以无所谓早已不再适合。
在爱情里,一切都有迹可循。
没有什么是″一夕之间都变了样″,只是太多的″渐变″,如果不够有心,也许察觉并不容易。不管身为爱情中的哪一者,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责。
″无怨无悔″并不是开脱的免罪符,″命运如此″也只是用来逃避的自我催眠。
怪罪别人,只是一时的止痛剂;
委屈自己,对方也忘了该怎么珍惜你。
在怨怼逃不出感情牢笼的每个瞬间,钥匙其实握在自己手里。
只是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而已。  


中国情圣学院 2012-03-11 21:36:08

[新一篇]  做個會追女生的“好人”(2)

[舊一篇]  追女孩:好友變男友(精講版-1)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