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 簡體 傳統 |
诸葛亮未出山时便向刘备提出了先取荆州再进益州,与魏、吴成鼎足之势的“隆中对”——事实上,这个战略远景在刘备日后的戎马生涯中也确实渐渐变成了现实。诸葛亮出山之后,正值曹操挥戈南下、刘琮束手的危难之时,诸葛亮的设想眼看便会化为泡影。在此时,难道真的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激将成功达成了孙刘联盟并最终赢得了赤壁之战吗?
当然不是。纵观三国史,对孙刘联盟出力最多贡献最大的,不是诸葛亮,甚至不是刘备与孙权,而是鲁肃。与脍炙人口“隆中对”相比,鲁肃重病时对其一生军事思想做出的提炼“榻上对”相对知者寥寥,然而其中以更加直截了当的语句提出了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然而,与小说中的老好人形象不同,鲁肃明确提出了“竟长江之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言下之意便是孙权的帝业必然建立在占领整个长江天堑为基础,也即必须占领荆州;同时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言明:“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汉室可兴矣”。可以看出,两个极具天才的战略家均将日后的霸业以占领荆州为前提,所以日后吴蜀之间抵牾不断,便也不足为奇了。
从鲁肃的“榻上对”也可以看出,《三国演义》鲁肃与周瑜针尖对麦芒般的政治理念冲突其实是经过夸大的,只是对于“竟长江之所极”这六个字,周瑜希望通过铁腕一路西征直到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而鲁肃认为需要联合刘备才能抗曹。终于,周瑜英年早逝,经过鲁肃调停,孙权终于同意将荆州的控制权借给刘备,这个消息传到许都,正在写信的曹操惊愕得“不觉笔落于地”,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肃此计并非等闲之策了。
晋、宋、明在国家破亡之后均只守住半壁江山,只有汉朝作为统一王朝整体复活,从这一点向前推理,汉朝子民认为汉朝不灭也非常正常。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时期的最后一位帝王不是孙皓而是关羽,那第一位皇帝是谁呢?是魏文帝曹丕吗——他的称帝揭开了狭义上的“三国时代”——不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是曹丕的妻子的前任的父亲袁绍那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建安二年,割据淮南的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自认为应了那句已经流传百年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决意称帝,建号“仲氏”。
当袁术走上帝坛的时候,他控制的地区其实远远不能支撑其野心,让他有如此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当涂高”的预言。袁术字公路,路为途,途通涂,所以袁术认为自己注定要当代汉的天子。为什么“当涂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为呢?
其实这三个字却是一代名君汉武帝刘彻的“天鹅绝唱”:行幸至河汾时,刘彻与群臣饮宴作《秋风辞》,云:“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群臣讶然,问刘彻“安得此亡国之言”,刘彻居然说了一句和曹丕的喟叹极其类似的话:“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
从此之后,“当涂高”这三个字便成了多少权臣草莽得势时想入非非的契机。在袁术之前,白帝公孙述就是因为不符合“当涂高”而被刘秀批驳,在袁术之后,又有西晋司空王浚深陷其中。而真正代汉的魏国,也便是应了这个“当涂高”:“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其实这种谣言在当时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叫做“谶纬之学”。“谶”是神仙圣人预决吉凶,“纬”是附会儒家经学衍生出来的解释占验。在谶纬之学面前,三国的君主几几乎倒数拜倒在其石榴裙下,连刘备也不例外。
相传“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之气,”当年刘焉是抱着自立为王的野心去往成都的,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苦心经营却最终肥了刘备。刘备称帝时,有谋士引用了三本纬书以论证其天统:《洛书甄耀度》中的 “德昌九日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予命》中的“天度帝备称皇”,《洛书录运期》中的“谁使主者玄且来”,简直是为刘备称帝量身打造——因为刘备的蜀国依然是汉祚,不是“代汉”,自然不需要应验那句“当涂高”,由此可见为维护这个地方政权的正统性,刘备集团多么煞费苦心。
相比之下,吴末帝孙皓就显得冲动而悲剧。先是吴临平湖出土了刻有“皇帝”字样的石头,又有历阳山发现了一块喜庆文字的石头,再是阳羡山挖出了瑞祥之兆,于是孙皓忙不迭地改元为天册、天玺、天纪。等到魏国的寿春流行起“吴天子当上”的童谣时,孙皓终于坐不住了,遂认领母亲妻妾及后宫准备去洛阳登基。倒也不假,次年,孙皓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洛阳,只是这时他的名号不再是吴帝,而是归命侯。
皇帝醉心于“谶纬之学”,占领“谶纬之学”话语权的名士们自然有了极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名士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也是蜀国对名士特别优待的原因。刘备即位时,群臣之首是许靖与刘巴,还有诸如来敏之流,这些名士能力有限,又多来自于北方,与本土官僚望族存在大量矛盾,但皇帝为保持其道德优势,不得不重用大量这样的花瓶,甚至孙权这样并不依赖汉统的皇帝,纵然对张昭颇有微辞,也依然对其终身礼遇——然而纵使蜀吴两国相加,其名士数量也不可能超过魏国,其灭亡可能也真就应了邓艾劝降蜀国臣僚的那封信:“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天问鬼神。
在汉字书法历史中,钟繇发明楷书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同时,纸张的改进也使得书写成本大幅降低,书法有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能。楷书横平竖直、形体方正,与廉价的纸相结合,使得文字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带上了个人的特色,个人笔迹开始被人认识,而这又进一步催生出了书法艺术。三国时期书法名家辈出,而个人笔迹也因为其特色而引入到文人的阴谋中。
楷书之父钟繇还有一个儿子,叫钟会。钟会与邓艾全力灭蜀,被邓艾抢了头功,于是模仿邓艾的笔迹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措辞傲慢无礼,直接导致邓艾被囚禁后被诛杀。诸葛亮的族北诸葛诞叛乱时,又是这个钟会,模仿了吴国降将全辉父子的笔迹给吴国接应者全怿写了一封信,成功说服全怿归魏。魏国的刘放模仿过孙权的笔迹,《三国演义》里曹操也命人模仿过徐庶之母的笔迹,可以说这种在三国时期大放异彩的艺术,已经在战争中流变成了专属于文人阶层的专属阴谋了——后世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这面大旗,甚至早在三国时代就已经被名士们举起,不过又应了那句话: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钟会写字,害死了不知多少人,之后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而他那德高望众的老爹,去世时魏明帝身穿素服吊唁,可谓极具哀荣。
2022-12-14 11:06:4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