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 簡體 傳統 |
每个单元故事的生动演绎,刻画大众喜闻乐见的传奇人物,展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学习、继承和发扬宁波商人的精神品格,使其开拓创新、经世济用的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得以传承,让宁波商人的几个人物家喻户晓。
共五个人物,(故事人物以历史时间排序),简介如下。
1、乐显扬创办同仁堂(上)
乐显扬祖上由宁波迁至北京,少年时是一个铃医,聪敏好学,酷爱方书。渐渐小有名气,经人介绍当上了太医院出纳文书的吏目。在太医院,利用优越的条件,研读了大量典籍医案,期间给一个穷家孩子治了难解的病。大家称赞他为百姓排忧解难,一视同仁,确实可佳,然他只淡淡笑笑以回应。老御医称他神稳气定,宠辱不惊,必有大志。
有一年,京郊水患严重,灾民流离,疾疫蔓延,虽有救济款,却无济于事。与同僚谈话时,乐显扬感叹只有良医用药,才能给众多穷苦百姓带来生存的机会。抱定了“济世养生唯医药”的宗旨后,他萌生了为百姓大众治病的想法。
2、乐显扬创办同仁堂(下)
过了些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药室终于具备制作丸、散、膏、丹的条件了。该取什么名字呢?他查阅典籍,取大同社会,仁者爱人的涵义,终于有了灵感,命名为“同仁堂”。此后,他不断提高中药质量,发扬接危济困的美德,将精神传承给后代,赢得了百姓的信赖。
3、李也亭与“宝顺轮”(上)
李也亭少年时,从家乡镇海来到上海,在南市油码头糟坊当学徒。给黄浦江上的船上老大送酒,因机灵勤快被看中,加入了海上人的生活。头脑活络,海上贸易获得了可观的银两,买船成了船主,身兼伙计,风里来浪里去,南来北往。数年之后,逐步建立了船队,买进滩地建立自己的码头。
沙船出海向来结队而行,主要是防海盗。海盗横行海上,真是“前面有风暴,后面有强盗”,海盗勒索“千万金不止”,甚至上船,“公然登上座,争论价目”。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李也亭一直思索应对的办法。
4、李也亭与“宝顺轮”(下)
李也亭与家乡几个船老板商量,计划买一艘轮船,配上枪炮护航。这便是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宝顺轮”,有巡洋、防盗、护航的功能,设立“庆成局”,聘请主持、督船勇、司炮舵,共79人。在当时南北洋都驶木帆船之际,李也亭购置了机器动力,很是争气。“阿拉不怕海盗了。”
于是有一次,又碰到海盗,各个船队的督运者有难色,惟独李也亭所部先进,顺利完成了漕事任务。从此宝顺船的名声,震于海外。然这时中西猜阻,各个地方官员对这些新兴事物很恐惧,于是众绅士聚会商量怎么回答这个责问。李也亭回答说,船造于夷,则为夷船,而售于商,即为商船。认为西方有优良的航海工具,为何不能用呢。于是中外臣工,都知道轮船于国家大有利益,举国上下,购买夷船,开船厂,二十年后,缘江缘海增至百余艘,皆宝顺船为之倡也。
5、严信厚绘赠胡雪岩(上)
严信厚小时候,就读私塾,随父学习书画。严父号石泉居士,曾结合七巧图及书法艺术,独创了“七巧书法”,着《听月山房七巧书谱》,均用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七巧板木组成。常临摹名家书法,工书善画,以画芦雁沼泽着名,有生气。
少时来到宁波鼓楼恒兴钱庄当学徒,在钱庄的经营难以为继之际,仍用力擦招牌,认为招牌亮生意才大。不凡的见识和胆识,被杭州信源银楼经理看中,正是当时如日中天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来到他手下任文书,并很快获得赏识。
6、严信厚绘赠胡雪岩(下)
严信厚爱好书画,刻苦学习英语、古典诗文,鉴藏书画,类多精品,做伙计挣的两个小钱全都花在了书画上。所画芦雁墨色灵动,栩栩如生。为答谢胡雪岩的知遇之恩,遂以自绘芦雁团扇赠予胡雪岩。胡雪岩爱不释手,称赞严信厚“品格风雅,自成一家,就是当今沪上名家也没有几个人好比”。
胡雪岩写荐书一封,推荐给李鸿章。严信厚做事干练,深得赏识。时李任直隶总管兼北洋通商大臣,便让严信厚在天津办差,严的发迹史由此开始,成为一位半官半商的人物。后来,晋、豫因大旱闹饥荒,李鸿章令严信厚往来于津、沪间,筹办赈务。办理赈务期间,严信厚得以署理天津盐务帮办,随即在天津东门里经司胡同自设同德盐号,经营盐业,在天津估衣街开设物华楼金店、老九章绸缎庄。
7、舢板少年叶澄衷(上)
叶澄衷小时,母亲曾以星夜纺织换来的微薄报酬作为学费,送他读私塾,半年后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耕作。上海和镇海一苇之航,地理相近,人缘相通,乡人便带到上海混口饭吃,在一家成衣铺做学徒。
三年之后,17岁的叶澄衷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决心离开杂货铺独自经营。那时,黄浦江是外商船只的停泊中心,周围很多小贩都靠划小舢板为生。开始,他驾着小扁舟在黄浦江上叫卖杂货,小本经营,倒也略有盈余。他脑瓜灵活,经常以各种食品和杂货,在外国商船上换回一些王金工具和零件,然后临时设摊售卖,赢利愈见可观。
8、舢板少年叶澄衷(下)
有一天,有一位外商乘他的小舟,要过渡到十六铺彼岸。外商上岸时,忘带了一只手提的小皮包。澄衷发现后,那位外商已经远去。拉开皮包一看,里面有很多钞票与支票,于是叶氏在十六铺守候,等他来取。当时叶澄衷为了学习英文积攒许久的学费只有一元钱,可知这笔财富对于他是多么巨大。等到傍晚,那位外商急急忙忙前来向叶氏打招呼,找那只公文皮包,便将此包如数奉还。外商见分文不少,便用一叠厚厚的钞票送给叶氏以表酬谢,叶氏拒绝了他的巨额酬谢。
原来外商是英国火油公司负责人中国部经理,看澄衷诚实见钱不贪,便提议由其公司提供小五金供叶澄衷的小舢板代销,等货物卖出去后再付款。并为他请了一位中文教师和一位英语教师,帮助他学习西欧文化。洋行经理很快发现叶澄衷在商业上也是难得的人才,于是资助叶澄衷在虹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9、胡西园研制白炽灯(上)
胡西园少年时,徜徉在上海街头。当时是上海初有电灯的时刻,让夜晚显得有些不同,成百上千的市民,包括达官贵人,聚集在外滩。大放光明,让上海人心向往之。入夜后,外滩、南京路和百老汇路三条主干道的弧光灯照亮了漆黑的夜上海,民众奔走呼喊。墙上则告示电灯有患,要小心的告示。沪上文人誉其为“赛明月”,有用惯油灯的市民,伸出长长的旱烟杆,想在这洋把戏上点烟。胡西园常呆立在商店橱窗前,为这种“既不用油,又无火,却光亮无比的玻璃泡”深深着迷。然而当时,小小的灯泡,成为检验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一面镜子,国矿这些灯泡全是进口的洋货。
这位在上海的宁波人胡西园,每每伫立于商店闪闪发亮的炭丝灯泡前发呆,暗暗发誓,要为祖国造出自己的灯泡。随着学习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近代化的逐渐展开,让儿时的好奇增添了一份民族情愫——他决定将制造电灯泡作为自己的事业。
10、胡西园研制白炽灯(下)
过了些年,胡西园从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毕业,他并未食言,开始试制国产灯泡。
这个叫胡西园的少年暗暗发誓,要为祖国造出自己的灯泡。他并未食言,1921年,24岁的胡西园试制成国产第一只长丝白炽灯,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灯泡厂“亚浦耳”,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灯泡。
租界大放光明,着实让上海人心向往之。这其中就有一位在上海的宁波人,每每伫立于商店闪闪发亮的炭丝灯泡前发呆。1919年,这位名叫胡西园的年轻人行将大学毕业,是年的五四运动让儿时的好奇增添了一份民族情愫——他决定将制造电灯泡作为自己的事业。
等到胡西园从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毕业后,
国产灯泡来之不易。电灯泡制作工艺,只在国外杂志上有零星介绍。1920年,胡西园从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毕业后,便一头钻进图书馆寻找资料,又腾出家里一间房间当作实验室,经过近一年数百次的失败,攻克了漏气、断丝、裂管、爆炸等数道难关,终于成功。正如胡氏后来回忆所说:“连一根钉子也要向外国人买的时代,中国人要自己制造出一只电灯泡,并非易事。”
对胡西园来说,更重要的工作是办厂。当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许多厂家为图一时盈利,不重视产品质量,因此国货声誉不佳。胡西园曾试用“神州”、“国光”、“三海”等中国式商标,结果没有什么销路。于是,他煞费苦心地借用德国“亚司令”和荷兰“飞利浦”两个老牌灯泡厂的首尾两字,又用第三字“耳”,为自建的工厂命名,来表明执中国电灯泡事业“牛耳”的决心。
胡西园的眼光放得很远,他对各道生产环节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还不惜工本,淘汰旧设备,添置先进设备,花费重金,进口了最新式的验光机。由于老板的重视,“亚浦耳”灯泡质量越来越高,能达到连续通电1000小时,灯丝没有损坏,符合当时最先进的国际标准。
国产灯泡,免不了要和洋货斗法。在“亚浦耳”之前,仅美国一家“奇异”灯泡厂,每年就能从中国人口袋里掏走近百万银元。“亚浦耳”灯泡的质量与洋货没什么分别,但价格仅为洋货的五分之二。在“亚浦耳”面市后,洋厂商为保持垄断,不得不出尽招数。
灯泡最重要的金属原料是钨,胡西园为降低成本,曾向日本订购钨丝,日方却供给他劣质产品。德国厂商将无灯头的劣质灯泡稍作加工,冒用“亚浦耳”商标,在市场上鱼目混珠。后来,美商还曾收买“亚浦耳”的一名职员,在制造电灯泡的配方药水中掺入杂质,导致大批灯泡出现断丝现象。
胡西园的眼光放得很远,他对各道生产环节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还不惜工本,淘汰旧设备,添置先进设备,花费重金,进口了最新式的验光机。由于老板的重视,“亚浦耳”灯泡质量越来越高,能达到连续通电1000小时,灯丝没有损坏,符合当时最先进的国际标准。与外资产品激烈竞争,力挫美国产品。
1921年4月4日,在胡西园简陋的实验室里,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只电灯泡也亮了起来。初夏,他变卖了一部分家产,筹集到3万元作为原始资本,在上海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开始了电灯泡的生产。创业的头一年半几乎是一次烧钱行动,除了祖传房屋,胡西园的其他动产不动产悉数变卖。《半个世纪前的一场电光源之战》的作者徐鼎新说,由于资力薄弱,技术水平较低,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确定投资方向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资金投入少、产出见效快,并且在经营时能得轻车熟路之利便的工商企业,而决不会贸然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伴有高风险的科技密集型的工业企业。胡西园的选择,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好在1922年11月,胡结识了开设小型电灯泡厂的德国人奥普,他托掮客出售了陈旧设备,又通过担保从银行借款,在接盘奥普的机器设备后,电灯泡的质量终于得到改善。
电灯泡品牌的命名过程反映了创业者矛盾的心理。其时,德国“亚司令”与荷兰“飞利浦”为最受欢迎的品牌,胡西园曾尝试以“神州”、“国光”作为厂名,均无法打开市场,于是决定取“亚司令”之“亚”与“飞利浦”之“浦”,合为“ 亚浦耳”则寓意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工业之牛“耳”。“拼一个带洋气的牌子,冀望用影戤外文谐音的手段达到推广国货的目的。”胡西园后来在回忆录中如是写道。
2022-12-08 19:03:2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