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大学思想启蒙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後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生平

清同治六年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出生於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即今绍兴)。他祖父蔡嘉谟在当地早已经商,并且有七个孩子。长子蔡光普为钱庄经理,也就是蔡元培的父亲。蔡光普,字耀山,对人十分厚爱,与周氏结婚,育有七个孩子,蔡元培排行第四。

蔡元培一生凡三娶。1889年3月与元配王昭(仲明)结婚。1900年,王氏病逝,翌年续娶黄世振(仲玉)。1921年1月,黄氏病逝。1923年7月,续娶周峻(养浩)。周氏於1975年8月病逝。他们共有五子:阿根、无忌、柏龄、怀新、英多;二女:威廉、睟盎。

革命家

蔡元培6岁入读私塾。11岁丧父後,由曾经念书的六叔蔡铭恩(茗珊)指导学习《史记》、《汉书》、《文史通义》等等。17岁考取秀才後,开始博览群书。1884年,18岁的蔡元培设馆教书。1885年,到杭州参加乡试。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贡士,因故未参加当年殿试,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补殿试,中二甲进士,点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留心新学,同情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後,清政府杀害了他所崇拜的谭嗣同,使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离开翰林院南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02年,在上海与章炳麟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并担任会长。同年秋又创立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後改名《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与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密谋武装起义。次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5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帮助下前往德国,入莱比锡大学听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应陈其美来去电催促,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辛亥革命後,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唐绍仪内阁教育总长,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提出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摹仿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而辞职。1913年旅居德、法,从事教育、哲学和美学研究。1915年与李石曾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次年与吴玉章等组织华法教育会。

北大生涯
 
北大校长委任状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采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大量引进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众家。北大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他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孙中山致蔡元培函赴任前,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腐败,如赴任有碍名望。孙中山认为,「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蔡元培慨然领命。

由於延聘和支持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辜鸿铭等人任教讲学,使北大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而且由於他们这些教授作为或激进,或左倾,或保皇等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五四运动中同情学生爱国斗争。1923年1月因抗议教育总长彭允彝提案逮捕财政总长罗文干,提出辞职,出走欧洲。

1926年2月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

1927年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後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後,奔走呼号,倡导抗日。11月27日和萧友梅於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即现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

1928年於杭州西子湖畔创立国立艺术院(即现中国美术学院)。

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特务统治,积极开展爱国民主抗日活动,拥护国共合作。他被选为副主席。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3]。

1936年,与陶玄、张静江、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创办世界学校,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学及有用的人才。

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蔡元培像

华山路303弄入口

香港生涯

1937年11月27日由庄长恭、丁燮林2位研究员陪同,从上海到香港。

妻周峻(养浩)和子女在12月29日也到英属香港。

1938年5月20日,「保卫中国同盟」及「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於圣约翰大礼堂举行美术展览会。宋庆龄邀请他出席并且公开发表演说。时任港督为罗富国爵士。

1940年3月3日,年迈的蔡元培於寓所失足跌倒。3月4日便被送入香港养和医院。3月5日病逝,卜葬於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其着作辑有《蔡元培选集》。

教育理念
 
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蔡元培像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故居

在上海和绍兴均有蔡元培故居。上海的蔡元培故居位於华山路303弄16号,这里是他在上海的最後一处寓所。

着作

蔡元培先生全集

纪念

香港浸会大学其中一个学生舍堂命名为「蔡元培堂」,以纪念蔡元培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而蔡元培堂一众旧生及宿生,希望在国内发扬蔡先生的教育理念,於2007年9月在中国广东省阳东县成立全国第一所「蔡元培学校」。
 


蔡元培(鹤卿) 2010-07-17 16:38:38

[新一篇] 憲政專家民主理論大師

[舊一篇] 晚清改革家強權人物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