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长平之战!有人说赵括是名将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前言
铁血军事
众所周知,赵括是历代以来被公认的纸上谈兵,但有人说他是战略名家。
到底怎样?我们来看一看!
关注“铁血军事”,有趣有料内容及时分享!


咱们以军事角度来分析一下:长平之战。
1:方法论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为赵括洗地的言论,“如果”当时如何,就会如何;以及“就算”如何如何,也不会如何如何。
这已经成了历史发明家的通用假设了!
然而这不是客观的军事战例分析方法,仅仅只是闲扯淡罢了。
在复盘过去的战例时,真正的方法论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的战役,胜方胜在哪里?败方败在哪里?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都没弄清楚,就假大空的进行长篇大论的脑补。
合理的方法是什么?是就事论事。胜方胜了哪些事,败方犯了哪些错。罗列清楚就够了。
2:战役准备
言论一“国力不如秦,赵括理所当然打不赢”!
长平之战是秦与赵进行的关键性战略决战,但并不是双方进行了精心长期准备而爆发的。
相反,双方实际上在战前都没预计到会发生如此规模的会战。战役原本基于秦与赵对上党郡的争夺,是局部战争迅速激化发展而来的,参战兵力最初均为各自的部分主力。随着双方各自援军的增加,逐步上升为战略决战。
长平之战前秦国的国力已经非常强大,具有非常鲜明的国力优势。但其他各国也已经形成合纵,合力对抗秦国。秦国虽然国力占优,但国力优势与具体战役的胜负并没有决定性的联系,只是决定一个大方向而已。
秦国在这一时期实际上胜负各半,先后于瘀与、邯郸、宜安败于赵国之手,遭遇重大挫折。
赵括理所应当打不赢长平之战的言论不成立。
3:战役第一阶段及廉颇的战术
言论二“廉颇是庸才”
公元前260年初,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郡倒向赵国,秦军派一支部队进攻上党,上党百姓向赵国逃亡。赵国派一支部队接应逃亡的百姓,双方开始渐次接触,成为战役导火索。
四月,秦军开始向赵军发动进攻,赵军将领廉颇抵达前线,首先与秦军进行了小规模的对攻,双方互有伤亡。显然,这是战争中非常普遍的试探性进攻,敌我双方都需要通过小规模的攻防来摸清对手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方式,这在古今中外的军事史上都是普遍现象。
六月,赵军作战失利,开始转入防守。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
但有人藉此泼了廉颇一身脏水,认为这些小型战斗的失利证明了廉颇是个庸才。
秦军的战斗力明显优于赵军,秦军从军制、军备上均优于赵军,且士气旺盛。赵军当时对秦军有恐惧心理,尤其对武安君白起,普遍缺乏与白起对战的信心。
七月,赵军在防御作战中失利,开始进行收缩,并进入后来的长平战场。赵军意识到自身对秦军具有明显的战斗力差距,开始加强防御工事,坚持防守。赵军固守不出,秦军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在工事中以逸待劳,疲劳、麻痹秦军可以说是当时唯一能够在用的办法,因为前期的作战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正面作战并不能取得胜利。
唯一的办法是耐心等待,焦躁的敌人才会露出破绽。这与后来宜安之战中李牧击败秦军的战术是完全一致的。李牧同样是发觉正面作战无法战胜敌人,才采用先固守不出、示敌以弱,等待秦军麻痹大意后突然出击取得了胜利。
因此在这时说廉颇犯下了什么指挥错误,是很难以理解的。
4:战役第二阶段赵括抵达
从当时秦赵两国的态势而言,其实双方是一个均势…………这一点可由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经遭遇重大损失仍可以与秦国打得旗鼓相当可以证明。为什么是均势?
因为秦国虽然国力强大,但顾虑重重。当时秦国已经成为被针对的目标,他可以打赵国,但绝不能跟赵国打到伤筋动骨,否则就会被人坐收渔利。这也是为什么长平、邯郸之战后,秦国遭到较大损失、不再轻易用兵的原因。
秦国最初并没打算进行战略决战,因为一旦打起来,大获全胜可以,但如果打得不那么漂亮,就会反而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反而是把短板暴露给更强的敌人。
如果廉颇继续坚守不出,是有像李牧那样等到秦军麻痹的机会的。当然,结果也有可能是秦军连续小规模进攻得手,廉颇只能撤退,秦军完全占领上党并扫除威胁,而赵国完全失去对这一区域的影响力。但无论如何,像赵括那样全军出击钻进秦军口袋,然后40万人的庞大集群被全歼是绝不可能的。
在冷兵器时代,包围并全歼40万人(40万人有待考证,农业时代动员这么多人实在困难)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不光需要自己有本事,还得有个猪对手跟你配合。赵括做到了。
赵括的错误
真的想全歼赵军40万人,有几个前提:
1、赵国抵抗态度不坚决,令秦军有机可乘。赵王没有及时向合纵联盟请求援军,反而向秦国求和。大臣告诫赵王,此举会及其合纵盟国的疑心,认为赵国态度骑墙而不敢放心援助赵国。赵王不听。后来的事完全证明了大臣的话。
2、赵括的出现。秦军显然对赵括的性格很了解。在战役第一阶段的末尾,廉颇采用防御策略。这是很难全歼的。但秦国的离间计居然成功了。这不能不说让秦国大喜过望。于是在赵括抵达战场后,秦国也秘密派遣白起前往战场,准备玩一票大的。由于害怕走漏风声,引发赵军警觉,秦军下令泄露武安君白起到达消息者杀无赦。
秦军在等什么?等的就是赵军全军出击。
而秦国优势是相当明显!
1.秦军的正面战斗力明显优于赵军。
2.有心算无心,秦军已经换上精干将领,准备来一把大的。而赵军对此毫无所觉。
赵括也不负众望的开始犯错
1:临阵换将、战前编组
赵括一上来就更换了很多中高级军官,对部队进行了重新编组、执行了新的战术战法。这是很逗逼的,也只有纸上谈兵的键盘家们才干得出来。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对部队进行磨合、训练,这些都无所谓,也许真的能像赵括期望的那样,通过人事变更、新型训练起到奇效。
但…………正在前线打着呢!你这么瞎搞合适?成了邯郸学步,自己都不会走了才是真的。
2:无视地形
这个错犯得非常小白,是真正的纸上谈兵者才能犯的错。长平位于太行山麓,多山地多峡谷,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也不利于进攻作战。但赵括很有趣,专挑这地方进行大兵团进攻作战。有人问为什么几万秦军就能掐死赵军、断了赵括后路?
地形啊…………那地方是个峡谷,40万人冲进去,只要几万人两头一堵你就出不来。呵呵呵呵…………“一代名将”赵括就是选择从这里进攻的。给一张图:
秦军沿西王山、大粮山、唐王山修筑壁垒,形成一个天然的口袋,很难想象这种口袋都有人往里钻。“一代名将”赵括就是如此牛逼拉风的主动进攻了口袋的最深处大粮山,扎进口袋那是结结实实…………绝逼深海、简直没法说。王二小当年都没这水平…………
3:狂妄大意
战斗力不如敌人还离开工事主动进攻、拦都拦不住的往敌人的包围圈里钻,而且钻的还是敌人摆在那里放了好几个月的口袋…………这些疯狂的举措也就罢了。
还无视自己的后方。图中韩王山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看了就该知道,绝对是本次战役的关键支撑点,俯瞰全场。
但赵括就是大摇大摆的从这个支撑点经过了。作为进攻方,离开了自己的营垒,却不占据如此关键的节点?如果韩王山在赵军手中,秦军决然难以切断赵军主力和壁垒守军的联系、形成合围。
但这么关键的核心节点,就这么被无视了。很难想象赵括当时狂妄到什么程度。恐怕比现在键盘家们指点江山觉得历史名将们都不如自己还有过之。于是白起华丽丽的派奇兵绕后,拿下韩王山。赵军主力成瓮中之鳖。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赵括帅主力被包围,壁垒守军被白起派出的骑兵打得不能露头,无法解围。秦王看到时机成熟,派遣援军大规模抵达,插入赵军壁垒群中,折断赵军粮道并阻断赵王所派的援军。

如果仗打到这里,还有人觉得赵括是什么名将…………最后…………
相信赵括是名将的
有给赵括洗地的,认为赵括是名将,原因是虽然败了,虽然很二地冲进敌人包围圈、很二地放弃战役要冲,但他很能打啊!!给秦国造成了惊人的损失!
这些人采信的数据是:赵军最终伤亡45万,秦军伤亡过半,而秦军参战兵力约为60~100万。
只能说,这种逗逼数据谁爱信谁信。白起坑杀降卒40万,意思是赵括损失5万人砍死秦军30~50万不等?呵呵呵呵…………这才是真·奥特曼,赵括果然一代名将。
实际上关于长平之战秦军参战兵力到底多少万根本没有记载,只记载了赵军参战兵力约45万,可能包括支前民夫,赵军主力可能为10万人左右。秦军参战兵力据估测约10万人左右,伤亡过半。秦军民夫加后续援兵,可能为60万。不过为了祖师爷的面子,键盘家们能生生把白起那句“秦军伤亡过半”理解为主力+民夫+援军共计60万伤亡过半,均生生被一代名将赵括砍死…………



铁血军事 2015-08-23 08:55:30

[新一篇] 煮酒論史 韓信為什么不選擇背叛劉邦?

[舊一篇] 給你一個真實的盜墓世界 四大門派互相看不起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