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究竟应该如何选专业?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高考应该怎么选专业,各专业学习的内容?”,《果壳教你选专业》一书精选了七百余条答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200位多个专业的师兄师姐现身说法,从日常生活的吐槽到潜移默化的精神升华以及毕业后的去向。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选好一个专业,这些过来人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选择呢……



amybelle 哲学


我只讲一下北大的情况。


北大的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是并列在一起的。本科进来一级只有一个班,人数有一定浮动,一般在三四十人或四五十人,本科生可选的专业方向有三个:哲学、宗教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


本科低年级基础课都是课程报告/ 论文+ 闭卷考试的方式,压力较大;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大多是论文。几年哲学系读下来,论文写作还是能锻炼得比较规范的。


关于高考怎么选专业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深入考虑过,我进哲学系完全是看高考分数能进哪个进哪个。个人觉得以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和阅历,不可能对大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尽量考好分数,能进名校一定要首先满足进入名校,平台、氛围、眼界等绝对是不一样的,本科专业的影响我认为真没有些人想得这么大。应该说,在某些层次以下的学校选择中,才存在好一点学校的冷门专业和差一点学校的热门专业的抉择必要性。


另外,我学了七年哲学,很早就自认不适合做学术,硕士毕业阴差阳错进入了金融业工作。开始找工作之后,渐渐也明白后来做什么工作跟专业的瓜葛真不算大。不过,我们专业的学生一般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等出路为主,大型国企每年也都有几个。我们硕士班的情况是,很多人继续深造(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读博士,哪儿有这么多教职呀⋯⋯),工作的人去基层选调(公务员)的最多,留京主要是国企和党报。


单独说一句,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对人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专业当然也不能。不管进入什么专业,努力掌握好当下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应对万变。



陈振铎 税务


主要学习方向是注册税务师方向,入学之后觉得名不副实,各个方向所学课程完全一样,上课也都在一起,根本没有差别。其实说起来税务更像是会计的一个方向吧。


就业口径主要是公务员和财务。我的同学们大概六成在各个政府机关,包括国税、地税、财政,两成在各大银行,一成做了企业财务,一成考研。

这专业典型的听起来硬气,聊起来虎气,学起来泄气。


首先是学的内容真的很杂。从课程就大概能看出来,经济懂一点,会计懂一点,金融懂一点。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早就不是艺多不压身的时代了,学得杂而广绝对不如学得深而精。而且真到了毕业季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能要税务专业的岗位,一定能要会计专业的;但是需要会计专业的岗位,税务专业的就不一定有资格申请了。就连考公务员都只能报国地税。所谓就业面窄,不外如是。


学的内容也比较欠缺逻辑。因为税收这个事,原本就是国家与企业的博弈,从两个角度来看,会看出各自不同的税收处理方法和税收含义。当然税法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尽量缩小这种税企差异,但我国的税法才刚刚上路,所以就造成了类似这种现象:上个学期正在学企业税收会计和税务筹划,教的是如何让企业在合法的情况下,尽量少缴税;这个学期开始学税务检查,于是上学期你所学所想,全部变成了违规操作。其中的角色转换着实令人分裂。


然后你寒暑假回到家,跟亲戚朋友聊起天来,大家听说你学了这个,很可能就会拍着你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啊!毕业以后进了税务局吃喝不愁啦!”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我了很久。可能因为人人知道,国家有个税务局,于是跟这个专业就想当然地挂上了钩。但是国家公务员系统,逢进必考,其难度相信大家也都早有耳闻。我的那些同学们,从大三开始,就成群结队,愁眉苦脸;到了临考前,更是上吐下泻,着急冒火,恨不能把各种各样的大本资料给打印到脑子里去,与考研党的痛苦水平不相上下。


税务这个东西,离人很近,人人都知道几个名词;但是又很远,细聊起来都语焉不详。尤其最近几年,火得不行,随便就能东拉西扯什么纳税人、个税之类。朋友们也经常在一些企业如何节税的帖子下@ 我。首先网上类似的帖子大多都是水准低劣的违法操作,谁信谁倒霉。其次,我自己也不会偷漏税和节税,毕竟只学了四年,从业三年,时间很短。我国税法再怎么不堪,也是几十上百人经过十几年修订编出来的。想要找到漏洞,不论是利用还是堵塞,难度不可谓不大。


以上列举种种负面,但我还是爱这个专业的。随着国人越来越重视税务,未来无论在税局还是在企业中介,前景应该是越来越好。而且学过了这个专业,就不太容易被某些“一分钟教你看懂中国税”忽悠,不至于觉得这么一个“万税”的国家真是让人活不下去。进而可以看懂一些国家的税收财政货币政策,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如果就是想毕了业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找个好工作,还是会计专业更实在些。



whyisveryme 法学


入门有风险,投身请谨慎。


首先,很多专业的名字貌似跟法学学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最后发的却是法学学位,很多同学只有在毕业领学位证时才会发现这个彩蛋。


介绍一下我自己,头几年是在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读法学专业,后面就是在一个档次最低的985/211 院校读法理学硕士。就这六年的法学学习而言,我必须得说,这个大坑进去容易出来难啊。


法学专业绝对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而国内少有教学和实践均精通的法学老师。举个例子,行政法、三国法、知识产权法,很少有老师接触这类案件,就算是兼职律师和法律顾问的老师也少有接触,没接触过案例怎么可能讲清楚课程?老师都得照本宣科,学生怎么可能学得明白?此外,实践是学习的一部分,而国内大部分学校缺少的恰恰就是实践学习,比如法律诊所、律师实务、法律援助,等等,这些实践学习是合格法学生必须要去经历、去熟悉的。如此条件,必然导致大量不合格学生流向社会,这是法学专业长期霸占就业最差专业前三名的重要原因。


好,坏消息讲完了,讲讲好消息吧。


说实话,就我个人感觉,有些事情还是事在人为,就算环境再差,也还是有机会咸鱼翻身的。其实呢,想要在这个领域内混出头,那就要努力啦。


首先,你要有一个长期目标。你想干嘛?是想考研考博留学?是想考公务员(政府,法院,检察院)?是想当律师?还是想去事业单位?或是想进企业走法务?总之,你要有个大方向。


其次,努力考证。司法考试这个BOSS 必须干掉,假如你愿意,可以顺便干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一系列虾兵蟹将(说实话,注册会计师真的比司法考试要难啊)。通过司法考试意味着你离高收入又近了一步。非讼业务是律师高收入的诀窍,因此,熟悉业务之后保持稳定的客户群,你就差不多端了铁饭碗;为公司做法律顾问也有较高的收入;未来,法官检察官的工资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当然,这些好处并不廉价,只有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得到,而且二八法则在这个领域同样适用。


再次,一定要在大学四年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国外的就不说了,出去交际那是正事。在国内,我们就要获取一切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不管是立法诊所、民商诊所,还是律师实务、寒暑假法院检察院的实习,以及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大立法调研、各种省市自治区的调研项目,等等,这些不只是简历上的字,而是真金白银的学习机会。在学校里,你参加这样的学习,除了时间和尊严,不需要付出太多——但请记住,走上了社会,你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每次跌倒,你都有可能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我的老师曾经因为一纸错误的合同导致自己被律协严重警告,差点吊销执照。我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的时候,也曾碰到过因为证人串供作伪证,导致律师被逮捕的吊诡案件——作为法律工作者,要永远警惕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最后,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宅在寝室里是最无聊、最浪费生命的行为,

你要为你的选择负责,想成为大家的话,记得熟能生巧啊。


当你漫步在破败的居民区里,当你面对那些对生活怀有戒心、对世界怀有恨意的人们时,一定要记住你的选择是什么。



彩色狮子 汉语言文学


首先你要知道中文大概学什么。中文对中国人来说是门基础学科,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与数学是抽象逻辑的语言一样,是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学校无论是学新闻还是学编辑的,语言类的课程和写作课都是必修课,这对于吃文字饭的人而言是真正的标配。


中文专业(全称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的是汉民族文学,也即学习分析、评鉴汉民族文学,并由此了解当时的文化、人情、民俗风貌等。


大多数人都认为中文就是一门非理性的学科,逻辑理性在这里并不重要。我承认感性认知在文学领域十分重要,毕竟文学是需要“动之以情”的,但若无“晓之以理”,作品将流于表面,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对作品的分析也需使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出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查阅大量当时的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乃至阅读同类型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若还想看看这位作者对后世的影响就更花工夫了——那可是要把从前往后算相关类型的东西都读个遍呀(当然,我们一般都是学年论文和最后的毕业论文才玩这么大)!这样才能比较有理有据地说明你所欲阐明的主题/ 观点是正确的。


这个过程和通过实验证明某种现象是存在/ 合理的并无差异,但很多人都忽略甚至无视了这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专业里学到的内容到底要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上呢?


毕业这几年我换了好几份工作,主要的方向分为两类:大众传播类和市

场营销类。传播类就是记者、网编之类的,市场营销类的就是广告文案写作、活动/ 营销方案等的撰写,基本上都是吃文字饭。中文系毕业的人有个优势,无论面试什么类型的工作都可以,因为这个专业本身并未对你定性,余下的可能性都由你自己打造。当然,这也是一个劣势,因为对比其他专业(金融、法学、市场营销等)的毕业生而言,你少了与市场直接对接的专业知识。


但若你学习足够认真,像我上面所说的对待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作业、每一篇论文,在此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分析文本、拆解文章架构等技巧将使你终身受用——将分析文本的技巧应用到你日后工作领域的专业乃至一切书籍上,把每一本书籍拆解吃透,并通过你的工作进行实践,最终将它们都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我深以为,这真不是能被其他专业的大多数人所掌握的东西,你可是用这玩意儿干了四年啊!要自信啊同志!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根据自身意愿进了这个专业,对文学挺喜欢但日后又不打算当作家的话,那么除了打好根基外,还必须有另外擅长的东西,比如多学一门外语(学好现成的英语也行),或看广告、营销、大众传媒等你打算从事的行业的专业书籍;想当记者的就在校的时候多到处实习。


在校期间你若不先把这一部分补起来,想等毕业后再熬,可以,只是头几年会比较辛苦。尤其是记者,工资低,随传随到。我毕业那会儿,很多电台、电视台、报刊什么的都会声明,实习可以,留职免谈,提供少量餐费补贴或交通补贴乃至啥都没有。有的人比较优秀,熬个三五七个月能熬出头留下来,有的人熬得久了,也只能黯然离开。


若你对它没兴趣,“不幸”被调配到这个专业,那就还是在校期间学点自己感兴趣的吧,比如想当程序员的多练编程,想当会计的考个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CPA 什么的,还有很多其他。反正趁大学比较闲,尽快充实自己,不然毕业时你将深切体会何谓欲哭无泪。


另外要补充的一点是,我虽然是中文专业出身,但古文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就课本上学的那么点,这让我在写各类文案的时候吃尽苦头。现代人普遍不重视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古诗词的阅读背诵更是轻视,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什么作品能比诗歌更精简呢?古文并不等于迂腐,去伪存精,古为今用才是本事啊。


最后,我同意学校比较重要,但是这只在刚毕业的时候起作用。毕业过后两三年,比起学历,应聘单位更看重的是你的工作经历和能力。从好学校毕业起点更高是自然的,但并不代表其他人只能一辈子苦哈哈地当小兵。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永远不要看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邪兵魔将 数学与应用数学


我在的学校,本科数学科学学院下设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很多本科同学是被“信息与计算科学”骗进来的,以为学计算机,其实这两个专业在本科阶段除了大三下学期的几门选修课外,课程设置基本都是一样的。另外有基地班,简单说就是专门学基础数学的尖子生。如果你决定投身基础数学,可以尝试进基地班,老师们会更重视一些,课程设置往往也略难。


在你看到课本之前,永远不要猜测你要学习的是什么,因为你往往会得到惊喜。我的概率老师总是说:“数学就是形式逻辑。”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个人觉得数学最让人惊叹的就是逻辑的自洽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既不是单纯的逻辑学,更不是单纯的应用。但是在本科阶段,我们是不可能学到的。大部分人在本科学完以后也没弄明白自己到底学了什么,而几乎所有的本科学生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


毕业以后可以当老师。读硕士,然后当高中老师;读博士,然后当一般高等学校的大学老师;做一期博士后,争取当个比较有名的学校的大学老师;出国读博士,争取在国外当大学老师……


如果你是在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读数学,就有希望进会计师事务所、各种公司管理部门等。但是永远不要期望你在本科所学的知识会在工作中有任何直接的用处。我的本科同学中有个别人认为他在本科学到的“思想方法”会用到实践中……


还有个别同学进了华尔街,不过这个只要你愿意奋斗,真的跟你学什么关系不大。


如果你是以下情况,欢迎报考数学专业:


(1)我想出国,我不在乎出国以后的情况。(请报考名校)

(2)我觉得我抽象思维很好,动手能力很差,但当科学家是我毕生的夙愿。我不在乎钱。(数学基本上要求更多抽象思维,对动手能力要求不多。现在的很多数学教授当年报考的原因是:色盲)

(3)我是富二代,我想找个又酷又有挑战性的专业,但是想找个无毒无害无危险的。

(4)我要向全世界展示我的无敌IQ。

(5)(不开玩笑地说)我读了一些数学史的课外读物,跟一些学数学的人谈过,我知道自己要学的大概是什么,我觉得我很适合。


如果是以下情况,请您认真阅读本书,了解各种专业后再做选择:


(1)我想做科学工作者。

(2)我想毕业进金融行业。


如果是以下情况,请千万三思,请通过更多渠道尽可能了解你将要学习的内容,大学及以后的数学很可能不是你现在想象的样子:


(1)我高中的数学成绩是最好的。

(2)我高中数学竞赛很牛。

(3)我从小喜欢数学。

(4)我先学着数学,考研的时候方便换专业。



二月拧发条鸟 临床医学


我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算内科,就是管除了开刀(外科)、生孩子(妇产科)、拔牙(口腔科)、修眼睛(眼科)、修耳朵鼻子喉咙(耳鼻喉科)、修脑子(神经内科/ 精神科)之外的,所有大于14 岁(小于14 岁归儿科)的病人!当然上述专业肯定不只负责这些工作啦,比如妇产科还要处理妇科肿瘤等等问题,这里就不详谈了。


临床阶段要去不同的科室见习、实习。见习就是跟在老师后面转转看看,上上小课,实习需要自己动手给老师们打打下手,问病史、查体、写病历啦,上手术台拉个勾啦,粘个化验单、量血压、做个心电图、跑跑腿啥的。总之,这个阶段会是你最有热忱、最勤快、最好学的时期。


研究生阶段(虽然也有一部分同学本科毕业就工作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考个研啥的,如果是本科毕业你也要经历这个阶段,只不过叫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实已经没多少课好上了,除了像统计学、科研方法学之类的大课,大部分课都是跟住院医们一起上的小专题,比如“重症感染患者的营养支持”等。


这个时候的重要工作是转科,不同的二级学科(就是内科、外科、妇产科这种大科)有不同的安排,内科的同学们一般要去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科、肿瘤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ICU、门诊、急诊、心电图室、影像科等等,除了门急诊其他都是在病房。如果你曾经去探望过住院的亲友,那所谓的“管床大夫”大部分都是我们啦,也就是一线。虽然头上有二线和三线罩着,但是还是需要自己管理病人,每天有干不完的杂活,要跟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除了不拿工资跟正式工作没有区别,这个阶段是最锻炼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萌生退意的时候。


除此之外还需要做课题、做实验、写文章……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如果我儿子要学医我打断他的腿”,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临床医学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专业,尤其适用于好奇宝宝、信息收集癖、推理爱好者等。不过在临床工作的这三年最大的感触是,一定要会做人,会说话,会跟人打交道。这是一份很注重交流与沟通的工作,还有就是压力真的很大(张孝骞爷爷曾经说过,做医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且你别再想过轻松的日子,每天加班那是常事,节假日值班也是常事,熬夜更是常事!成就感嘛,偶尔还是会有一些的。


毕业去向方面,我们班(七年制临床医学)三十四个人里,各级医院(主要是三甲)临床医生三十人,疾控中心一人,读博三人。别的班也有去药企的,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在国内当医生了。


最后强烈推荐一本书Learning Medicine: How to Become and Remain a Good Doctor,所有想要学医的小朋友们都应该看看。



黑喵上尉 人力资源管理


要学高等数学!线性规划、运筹学、数理统计、高数一个不落,让我

高中学文的人情何以堪!


主要学习方向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培训与开发、招聘与配置、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素质测评等。


培训与开发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前提是自己要有很深的知识积累与行业经验。此模块的就业方向有两个。一是做培训专员、培训主管等等,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的安排、培训效果跟踪等等,偶尔客串一下讲师,主要讲一些通用技能,比如企业制度、企业文化、OFFICE 小技巧之类。另外一个就业方向是专业的培训讲师,不过这个需要有很全面的知识与很深的管理经验,只学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够的。


招聘与配置,就是面试官。有些企业把招聘与培训合并在一起称为招培专员,许多招聘面试技巧都是在工作中积累的,想要在招聘上有所作为,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着重培养识人能力。


薪酬与绩效是人力资源的难点,一般公司人力资源部中,薪酬绩效专员的工资会比其他专员高些。


劳动关系说白了就是入职、离职、劳动纠纷处理等等,一般情况下还有社保的管理,这个往往是学人力资源的孩子们最初的工作内容,需要一定的法律常识,尤其是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


一个公司HR 的地位,往往与企业的管理方式有关,HR 的工资往往不是很高,尤其是刚刚毕业的。都说人力资源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但是真正就业时会发现人力资源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小民营企业中的简直不忍直视,端茶倒水、打印文件,偶尔客串一下前台接待,好不容易熬到做了招聘,还要每天忍受社会各界奇葩应聘者的摧残!


专而精的HR 往往很受欢迎,比如招聘经验丰富有见解者。即便是做劳动关系方向,如果能做到为企业规避劳动风险,熟知劳动法,也会非常有前途。关键在于自己。


最后,其实我想说,无论学什么专业,学而精才是就业的王道,综合素质高的人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很受欢迎。就业前景往往无法准确预测,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的应该作为优先选择。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54:30

[新一篇] 莫言:陪女兒高考 鳳凰副刊

[舊一篇] 高考的正確與不正確打開方式 鳳凰網影視文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