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虚云老和尚说法)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编辑推荐语

     一个备受历代政要、学界泰斗、佛教领袖推崇的绝世高僧——虚云和尚,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人物,他的着作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智慧! 本书收录了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亲自主持两个禅七开示、在云居山方便开示、在云居山戒期开示三个时间段中对禅法作的系统介绍,为学佛者批点迷津、快速悟道。随书还赠送注意版《大悲咒》,他是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可得十大利益、十五善生,不爱十五种恶死,可治八万四午种病,圆满人生一切愿望!

内容提要

     虚云、太虚、弘一、印光法师并称为中国近代四大高僧,名倾海内外。 虚云一生经历传奇,为中国佛教事业做出了伟大建树与不朽功德,被誉为禅 宗泰斗。但他是真禅者,淡泊名利,从不炫耀,也不喜欢人们作无谓的颂扬 ,所以后人知之不多。最为可贵的是,他将入世思想与实践行动结合起来, 使佛门和众生广泛受益。 虚云的开示弘法,往往是应机而作,随缘拈举,无须安排,都是从第一 念中流出,可谓度世的金针、修禅的王臬。现代社会世风不古、人心浮躁, 虚云开示则是一副心灵的洗涤剂与安定剂。

作者简介

     虚云(1840-1959),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湖南湘乡萧氏,生于福建泉州。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出生于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之时,而圆寂时已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一生活了120岁。 虚云于咸丰年间出家,曾远赴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地朝佛。他传法曹涧,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一身而兼五宗法脉。其禅悟和苦行为海内外所敬重,是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禅宗泰斗。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虚云和尚赴北京参与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推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

目录
上海玉佛寺两个禅七开示(1953年)
  不要头上安头
  照顾如鸡抱卵
  弄得四大不空
  切莫分心散乱
  发坚固长远心
  不可生是生非
  好好精进用功
  静坐脱离尘劳
  不令六根流尘
  客尘烦恼所误
  要种正因佛种
  静境不可贪着
  免遭因果轮回
  不能自己作主
  宗门胜过一切
  解七法语
开示辑录
  什么是佛
  立志学佛
  佛法是家常便饭
  诚心用功
  贵在用心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检点身心,精勤修持
  但向己求,福慧双修
  既为佛子,当行佛事
  水陆道场缘起
  佛法与人生
  三归五戒释义
  平常心是道
  众生病,菩萨悲
  参禅与念佛
  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警语
  修与不修
  念佛与参禅
  禅宗与净土
  禅堂开示
  办道的先决条件
  参禅方法
云居山方便开示(1955年)
  明因识果
  心性如镜须勤磨
  断除妄想
  动中修行
  德重鬼神钦
  谈佛教经典
  如何行持
  要参死话头
  一切唯心造
  去除名利习气
  行解相应
  处处是道场
  不随时节境界转
  六根清净
  衣食住都是道
  放下烦恼
  色空无碍
  传戒的讲究
  处处是道场
  六道轮回
  时间长短,唯心所造
  自心是佛
  办道即除习气
  认识吉凶祸福
  持戒不易
  比丘戒与沙弥戒
  平常心与长远心
  了生死的十件难事
  一心不乱就是定
  五欲之害
  经、律、论概说
  学而时习之
  熟读《楞严经》
  强作主宰
  凡事有因果
  办道的难与易
  动静忘怀,水清月现
  出家与持戒
  规矩无好丑
  人生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
  圆满
云居山戒期开示(1955年)
  此次传戒缘起
  开自誓受戒方便
  衣钵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大小乘戒之同异
  三归五戒
  十戒·具戒·三聚戒
  结劝
  佛教徒应该团结起来保卫世界和平
附录
  虚云和尚大事年表
  禅宗世系简表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 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 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 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 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 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 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次之则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 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吗? 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 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 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 功的。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 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 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 ,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如果用功的人 ,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 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静,犹如浊水澄成了清水 ,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还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 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如不前进, 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 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 ,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你淫房酒肆,生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 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这是 一例。例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 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 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 ,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 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 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很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 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 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 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二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是在那儿未 动,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 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 刻拿来共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与外 人言!”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 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篷,做施茶工作。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 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 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 ,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这路边经过 。其僧问曰:“诸位师傅,今日这样欢喜到哪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 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 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中 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 到了,乃叫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 都进宫去了。唯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 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时皇帝心中有数 ,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 进来。”曰:“何不倒身而人,”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 个筋斗而人。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 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时心中不 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 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 其所示建坛,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 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请皇上礼谢圣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 此时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 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斋毕,帝领至御花园游览,内 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国师爱此塔乎?”曰:“此塔 甚好。”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正要人撤送漳州修建,师曰:“不 须撤送,我拿去就是!”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中腾空即去,帝甚惊悦 ,叹未曾有。(P13-15)

 

虚云 2012-03-08 01:03:42

[新一篇] 陳丹青音樂筆記

[舊一篇] 民國女子:此情可待成追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