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我鄙视与列宁有关的列宁格勒 凤凰副刊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首先,我最好还是相信我的出生证,上面写明我1940年5月24日生于俄罗斯列宁格勒,尽管我厌恶用这个名字来称呼这座城市。很久以前,普通人都仅仅用“彼得”一一来自彼得堡一一这个诨号来称呼它。有两行旧谚:


老彼得摩擦

人民的两肋。


在民族经验中,这座城市肯定是列宁格勒无疑;在其内容的日益粗俗化中,它愈来愈成为列宁格勒。此外,作为一个词,“列宁格勒”对俄罗斯人的耳朵来说,听起来已经中立如“建筑”或“香肠”。然而我宁愿称它“彼得”,因为我尚能记得这座城市看上去还不像“列宁格勒”时的样子一一就在战争刚结束之后。偏灰、暗绿色的建筑物表面留下一个个弹孔;空荡、没有尽头的街道,没几个过路人,车辆也少;一种因此而来的近乎饥饿的表情,有着更明确的,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说更高贵的面貌。一张清瘦、坚硬的面孔,其河流那深奥莫测的闪烁反映在其空洞的窗口的眼睛里。既然是一个幸存者,就不应以列宁来命名。


在那些庄严的布满痘疤的建筑物表面背后一一在旧钢琴、破地毯,沉重铜框里蒙尘的油画、围城期间被铁炉消耗掉的家具残余(尤其是椅子)中间--一种微弱的生命正开始发出微光。我记得,当我上学途中,经过这些建筑物正面时,我完全沉浸于想象在那些有鼓起的旧墙纸的房间里,到底正发生什么事情。我必须说,从这些建筑物正面和门廊--古典的、现代的、折中的,连同它们的廊柱、半露柱和涂上厚厚泥灰的神秘动物和人物的头像--从它们的装饰和支撑阳台的女像柱,从它们入口处壁龛里的躯干雕像,我所学到的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要比后来从任何书本学到的多。希腊、罗马、埃及--它们全都在那里,全都在轰炸期间吃了炮弹。从那条流向波罗的海的灰色、反射的河流和河流里偶尔一艘在急湍中挣扎的拖船,我学到的关于无限和禁欲的知识,要比从数学或芝诺那里学到的多。


所有这一切,都与列宁无关,而我想,大概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鄙视他了,与其说是因为他的政台哲学或实践--我七岁的时候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不如说是因为他那无所不在的画像,这些画像充斥于几乎所有课本、所有教室墙壁、邮票、钞票等,描绘他一生不同年龄和阶段的形象。有婴孩列宁,金黄色鬈发,看上去像一个小天使。然后是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列宁,秃头、紧张,脸上那个毫无意义的表情可以被误解为任何东西,就说有目标吧。这张面孔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每一俄罗斯人脑中,并暗示某种标准的人类面孔,因为它完全缺乏任何特征(也许恰恰因为这张面孔没有任何特征,所以它暗示诸多可能性。)然后是稍老的列宁,头更秃,留楔形胡须,穿三件式暗色套装,有时候微笑,但大多数时候是站在某辆装甲车上或某次党代表大会讲台上向“群众”发表演说,一只手伸向空中。


尚有一些变体:列宁戴工作帽,翻领上别着一朵康乃馨;穿马甲,坐在书房里写作或阅读;坐在湖边树墩上,草拟他的四月提纲;或其他荒谬的户外活动。最后是列宁穿着一件准军事夹克坐在花园长凳上,旁边是斯大林,后者是唯一将要在无所不在的印刷画像上超过列宁的人。不过,那时斯大林还活力充沛,而列宁已经死了,仅仅是因为这点,他便是“好”的,因为他属于过去--即是说,得到历史和自然的赞助。而斯大林则仅仅得到自然的赞助,或者,反过来说也可以。


我想,学会忽略这些画像是我切断电源的第一课,我尝试疏离的第一步。接着还有很多:事实上,我的余生都可以被视为不停地在回避生命中那些最纠缠不休的方面。我必须说,在这个方向上,我走得颇远;也许太远了。任何表示重复的东西,都变成―种损害,因而必须铲除。这包括文字措辞、树林、某些类型的人,有时候甚至包括肉体痛苦;这影响了我的很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我得感激列宁。只要是大量的,我便立即把它视为宣传。我想,这个态度,演变成某种可怕的加速度,穿过各种事件的灌木丛,也连带伴随着某种肤浅。



我一刻也不相信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追溯至童年。约三代俄罗斯人都住在集体公寓和逼仄的房间里,我们父母做爱时,我们都假装在熟睡。然后是战争、饥饿,缺席或断手残脚的父亲,欲火中烧的母亲,学校的官方谎言和家中的非官方谎言。严酷的冬天,丑陋的衣服,在夏令营把我们尿湿的床单拿出来示众,以及在别人面前重提这类事情。然后红旗会在夏令营桅杆上招展。那又怎样?所有这些童年的军事化,所有这些胁迫性的愚蠢行为和性欲紧张(十岁时,我们全都对女教师想入非非)都没有对我们的伦理学或美学--或我们爱和受苦的能力产生太大影响。我回忆这些事情,不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对潜意识很重要,当然更不是出于对童年的怀旧。我回忆它们是因为我从未这样回忆过,是因为我想让这些事情多少能留存下来--至少在纸上。还因为回顾比其相反更有益。明天就是不如昨天有吸引力。


《小于一》/约瑟夫-布罗茨基/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10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49:41

[新一篇] 沒人喜歡汪國真嗎

[舊一篇] 肖全《我們這一代》 一日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