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下文内容转载自网友 十一点半 发表于知乎的回答。 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
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引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德国跟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得知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他告诉斯大林美国掌握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斯大林对于这句话并没有特别多的表示,只是简单地做了回复。杜鲁门觉得有点扫兴,觉得傻乎乎的斯大林根本没听说过原子弹,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
下面是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一幅小熊维尼式的憨厚样:
但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只是在故意装傻而已。斯大林不但知道原子弹,甚至比杜鲁门更早知道美国的原子弹机密——曼哈顿工程。(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
由于曼哈顿工程在美国被列为顶级机密,杜鲁门作为副总统时竟然也完全不知情。一直到1945年4月25日,在原总统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成为新的美国总统十三天后,才有人向他报告了曼哈顿工程的详情。而斯大林通过苏联的间谍活动,从1943年就开始在获取曼哈顿工程的相关资料。据说曼哈顿工程遭到苏联间谍渗透的原因是它的保密级别太高——高到FBI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工程,自然就没办法防范苏联间谍。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美国人虽然已经试爆过一颗原子弹,但还是被它实战中展现出来的威力吓了一跳。美国人意识到虽然自己是第一个造出原子弹的国家,但也不可能永远保持核垄断。于是,美国代表心急火燎地在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所有国家的核武器研制以及核材料的生产都要接受联合国的监管,以防止核武器扩散(大哥,现在全世界就你有啊)。苏联代表当然不买账,表示美国先把自己的核武器销毁掉,我们再来谈这事。大家整天口水仗打来打去,后来苏联代表干脆连会都不来开了,让美国跟自己的小兄弟们在会上尽情意淫。
联合国里的口水仗一打就是好几年,一直打到1949年8月29日苏联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就这样,美国的核垄断仅仅维持了短短的四年。美苏之间长达40年的核对抗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这四年里,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核战略,也没想明白原子弹应该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在苏联引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前,美国人的态度差不多就是没事就先造着,造出多少来算多少。到1949年底,美国大约拥有235颗核弹。
苏联第一颗核弹的爆炸声惊醒了处在深度自我陶醉中的美国人。出于对苏联的极度不信任,美国开始加速核武器的制造。
到了1950年,苏联拥有5颗核弹,美国有369颗。
到了1953年,苏联拥有120颗核弹,美国有1436颗。
在这个时候,美苏双方的核打击能力都还没有到按一个按钮就毁灭世界的程度,因此美国还能愉快地跟盟友讨论下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一下核武器。比如1952年美国就在西欧部署了核武器,声称苏联一打过来就要用核武器自卫。在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政府也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使用核武器。这个时候美苏由于地理位置遥远,双方都缺乏有效的远距离打击手段,因此顶多也就是相互进行一下核威慑,全面核战争是打不起来的。
不过,在几年后苏联人取得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直接导致了美苏间的核对抗的进一步升级。
1957年8月27日,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击中了6000公里以外的目标。洲际导弹一出,国土广袤、战略纵深这些概念统统都成了浮云。就算你国土再广袤、战略再纵深,对于导弹来说不过是多飞几分钟的事。美国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向来不用担心本土的防守。但在苏联部署洲际导弹之后,美国本土也完全暴露在了苏联的核打击之下。
如果说之前的美苏就像两个男人在相隔十米的距离上用枪瞄准对方,那么在洲际导弹出现后,这两个男人就好像是被关进电话亭里然后互相用枪指着对方的头,动也动不了,躲也躲不开。
1957年10月,苏联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很多美国普通老百姓晚上看到苏联人造卫星在天上一闪一闪,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上面就会丢个核弹下来。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遭受核打击的威胁从未如此真实过。
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当然也怕,然后就有人提出了相互毁灭保证(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提出,在全面核战争中应该有两个概念:先发打击能力(First Strike Capability)和二次打击能力(Second Strike Capability)。
先发打击能力很容易理解,指的是把所有的核武器发射到对方国家去的能力。而所谓的二次打击能力指的是在经受对方的一轮核饱和攻击之后,仍然能够保存的核打击能力。如果美苏双方都能够确保自己具备二次打击能力,那么无论谁先发动核攻击,最后的结果都是两个国家(包括各自的盟国)一块从地球上消失。在这样的设计下,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避免发动全面核战。
美苏核对抗升级到这个程度的时候,美国就非常非常怕自己失去二次打击能力。怕到什么程度呢?从1960年代初开始,为了防止苏联突然发动核战,美国永远保持一部分B52战略轰炸机挂着核弹头飞在天上。也就是说,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管美国老百姓在吃饭还是在睡觉,军方永远有一部分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巡逻——不为别的,只为万一下一分钟核战爆发,他们可以立刻调转方向奔赴苏联投下机上的核弹。
下面是众多巡逻路线中的一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从1954年到1963年,美国人一共造了700多架这种B52战略轰炸机,下面是一群B52退役后被堆在一起的照片:
当然除了战略轰炸机之外,美国还有陆基弹道导弹和可以从潜艇上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来保证二次核打击能力。这三种武器也构成成了美国的战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
在MAD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最担心的不是核战爆发,而是核战爆发后自己没有能力确保对方也完蛋。反过来讲,如果能让对手相信自己在经受核饱和攻击之后,仍然有能力进行反击,全面核战便不会爆发。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1960年代美国开始疯狂的加速核武器的制造和部署。同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有意无意地在各种报告中夸大苏联的核攻击能力,向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更多的经费和更多的核武器。有趣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苏联也上演了同样的一幕。苏联军方向中央委员会拼命强调美帝的核打击能力,请求拨给他们更多的经费去扩大核武器库。
到了1960年代初期肯尼迪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已经拥有大约27,000核弹,而苏联的数量大约是这个的十分之一。
这个时期美国内部也有人质疑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核弹,甚至肯尼迪也觉得美国的核弹已经太多了。有报告声称只要有200枚核武器能够在第一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就足够维持必要的二次打击能力。但是,要造多少枚核武器才能确保有200枚能够存活下来?500枚?1000枚?还是5000枚?没有人经历过全面核战争,也没有人敢做这个保证。所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结论就是核武器的数量只能增加,决不能减少。
下面是美苏双方在冷战期间的核武器数量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到,美国核武器数量增长最疯狂的就是1960年代这一段时间:
有了足够多的核武器之后,还要有相应的指挥和通讯系统将他们发射出去。在1960年,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核打击系统叫做SIOP(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 Plan)。这个方案简单地讲就是把美国所有的核武器的发射系统整合到一起,然后把发射权交到总统手里。每当有新的美国总统上任时,军方都会专门针对这个系统对总统做一次简报,告诉总统美国核打击力量的组成以及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1960年的艾森豪威尔、1961年的肯尼迪、1969年的尼克松)在听过这个简报之后都表示觉得心情很压抑。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苏联领导人身上。1972年,苏联军方向勃列日涅夫汇报了如果美国进行先发核打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苏联的军事力量减少到原来千分之一,八千万居民死亡。勃列日涅夫听了以后马上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没等勃日涅列夫恢复过来,军方又准备了三枚未安装核弹头的战略导弹让他熟悉发射流程。在按下发射按钮时,这位苏联领导人紧张到手抖,反复跟身边的人确认这三枚导弹是不是真的没有安装核弹头。
作为一名人类的个体,美苏领导人的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他们,在美苏核对峙最严峻的年代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分钟你都可能接到军方的紧急电话:“总统先生/总书记,对方的核武器已经全部发射,我们等待你的命令。”
这个时候,你将会有大约20分钟来做出你的决策。但所谓的决策,无非只有两个选择:
1)什么也不做,等着自己这半个世界在20分钟后被摧毁;
2)发射自己的核武器,摧毁对方那半个世界(但那时你应该已经死了)。
人类有文字的文明大约有五千年。在这五千年里,人类的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但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却和五千年前的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五千年前还在过着部落生活的生物,现在却要在20分钟内做出是否要毁灭世界的决定。如果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弹头导弹的话,留给苏联领导人做出选择的时间将由20分钟进一步缩短至6分钟。这也是为什么苏联领导人对于美国人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如此介怀,也是为什么美国拼了老命也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弹。
人类核武器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这种生物的大脑所能承受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遭到全面核打击的情况下,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一个心理学上的终极问题。美国军方在向总统演示核武器发射流程的时候,也绝不会让总统站在发射台前,而是让一个替身扮演总统,真正的总统站在旁边观看即可。这样做是避免总统在演练过程中的操作会暴露自己的“终极选择”。
把是否毁灭世界这件事交给一个人在6分钟内决定,也难怪美苏领导人一想到这些就心情压抑。
不过,这竟然还不是美苏核对峙中最疯狂的时刻。
===========================================
内容实在太多了,先写到这里,稍后更新。历史背景讲完之后会上结论。
评论区里有一位兄弟说答主的这个回答是抄袭的,这是一项很严重的指控,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澄清一下。
答主在写这个回答的过程中,用到的参考资料有大约七八本书,维基百科,两部纪录片,还有其他十几个网站。看这些参考资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数据和历史事件,比如第一颗核弹是什么时候爆炸的、苏联领导人在核战爆发的情况下有几分钟时间来回应、肯尼迪对于核弹数量的态度、以及勃列日涅夫在演练发射导弹时的反应等等。
答主所做的是把这些找到的数据和历史事件串在一起,加上自己的点评和观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尽量讲出一个流畅的故事。
我不知道除了上面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写历史。难道要肯尼迪复活,然后我去采访他?
我不知道别人写一个答案要多长时间,反正这篇答案写到现在已经花了六个小时的时间(还不包括查资料和搜图片)。答主的另外一个过万赞的关于破解恩格玛机的回答,累积写了大约三十个小时,分六次才更新完。
如果答主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其他书籍中提供的数据和历史事件,就构成抄袭的话,那么所有写中国历史的人都是在抄袭《二十四史》。
如果我的文章中有错误,请随时提出,答主绝不是知错不改的人。至于是不是抄袭,就让大家自己来判断吧。
更新完毕后答主会列出参考书目(网站可能已经记不清了)。
谢谢大家支持。
铁血军事 2015-08-23 08:48:3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