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 簡體 傳統 |
编者注:此文是A16Z合伙人Benedict Evans的文章。文章指出,移动操作系统在开发的时候都是基于当时的一些假设和折衷进行的,而随着时间的变化,那些前提条件变了,平台也要跟着改变。改变不过来,就意味着死亡。当年诺基亚、Palm和RIM就是这样被干掉的。那么一个7年轮回之后,当年干掉他们的苹果和Google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呢?接下来又应该做出哪方面的假设和折衷呢? 诺基亚、Palm 还有 RIM 为什么会被干掉?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2000 年左右,其设计是围绕着在当时是正确的假设和折衷来进行的,但这些假设和权衡却很难与 5 到 10 年后的 iOS 和 Android 抗衡。其当时的假设是 CPU 和网络都很慢、内存很少,只有电阻式触屏或甚至根本就没有,为了提高电池寿命他们牺牲了性能和更丰富的体验。在 2000 年的时候,这些假设和权衡是正确的,但到了 2007 年的时候却不成立了。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更换平台,而更换平台几乎意味着濒死体验,有苹果和微软为证。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和 Google 当时什么样的假设也会令他们今后的前进受阻呢?从诺基亚的 S60 系列 / 塞班手机到 2007 年 iPhone 的推出有 5 年的时间,但现在 8 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最近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被视为是对当时的部分权衡做出的改变。 原先的 iPhone 分辨率是固定的,不能运行第三方 app,也不支持多任务。其原因部分是哲学上的(不管你信不信,乔布斯不想要 app),部分是由于 iPhone 在很多方面都是 MVP。但大部分都与一个问题有关,即在那样的成本和电量分配条件下,如何让一个设备实现用户想要的基本水准的体验。这个问题与诺基亚、Palm 和 RIM 早年面临的问题是完全一样的。安全、沙盒式的多任务第三方应用不是第一代的硬件能够管理的,至少一块电池没办法撑一天。 也就是说,苹果过去几个版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重建操作系统以便对那些折衷随着性能的提升(大概提高了 50 倍)进行调整。因此现在,8 年之后,我们的确有了沙盒化的安全的多任务和扩展,还有 iPhone 和 iPad 都抛弃了固定分辨率。在此过程中苹果已经把引擎给换掉了,并且多少有点侥幸地取得了成功。它已经把当时所有的假设都给改了。 Android 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事情,其关键的权衡是开放性。Google 开发 / 购买了一套开源的操作系统,原来只有非常基本的 UX,很少的集中控制,这些在当时也是正确的权衡。结果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取得巨大成功—现在 Android 设备的数量已经比在用的 PC 还要多,是消费者 PC 的两倍(这个比较更有意义)。当然,这也导致了碎片化以及分化和低于标准的用户体验,并不断地有第三方(Amazon,也许还有小米和三星)试图去接管用户体验。 在 2007 年做出那样的权衡是正确的—你可以看看 Windows Phone 的替代路径。但随着时间转移这种折衷也在改变。如果你希望吸引开发者,那么碎片化就得处理,而随着 OS 本身变成了浏览器前面的服务的聚合层,随着用户数据变成了与原始 web 搜索范围一样重要的东西,Google 对 UX 的控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现在可以看到 Google 正在把 Android 一部分的“开放”大门关闭。通过把它自己的服务和 API 放进 GMS(即 Google Service)来确保库中更大一部分的东西拥有最新“版本”,并且更加努力地维系对 UX 的控制,阻止 OEM 变动太多。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要在什么地方才能稳定下来,因为开放 Android 在中国的扩散以及 Android OEM 的动荡,但 Google 显然正在修正那些对“开放性”的假设。 怎么来看这些情况呢?一个办法是看看 iOS 和 Android 重合的地方—虽然他们原来各自是从不同的两端起步的,但现在大家的能力多多少少都有些趋同。苹果放松了控制,而 Google 却在收紧。当然了,Google 和苹果各自都要分别给 Android 和 iOS 添加很多东西(从各自身上汲取灵感),正如苹果增加了云服务,而 Google 则重新设计了用户界面。 但他们底层的哲学依然很不一样—对于苹果来说,设备是智能的,而云是哑存储,而 Google 正好相反,云是智能的,而设备则是哑的眼镜。这些假设和权衡仍旧非常的根深蒂固。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下一阶段(会是以消息 app 为平台以手表为统治性的界面吗?)将会再次测试所有这些假设。 [本文编译自:ben-evans.com] --------
36氪 2015-08-23 08:44:0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