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中国像一块奇特的石头│开卷八分钟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周轶君:讲旅行的书,何伟的旅行非常的与众不同。他是不光希望在经过河流的时候要伸一下脚,他是希望能够潜进去摸一下这个河流里面到底有多少的礁石,而河流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流向?他要搞清楚很多的问题。所以他旅行的文学记录下来的东西就非常的与众不同。


何伟他曾经是美国《纽约客》杂志驻中国的记者。关于中国的书他已经出过了《江城》、《寻路中国》还有《甲骨文》。这一本《奇石》应该说是第四本书,简体字版的第三本书。《奇石》其实是一本他对诸多不同地方的游记或者观察报道等等综合在一起的。它当中记录的不光有中国,而且有美国的西部,有日本,有尼泊尔还有埃及的变革等等。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奇石》这篇来做书名很合适,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他说因为中国像一块奇特的石头,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人来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样子。


不过我本人觉得其实《奇石》这篇文章在整个的文集里面并不算特别的突出。它很好玩,有他那种惯常的幽默在里面,不过它似乎不能够说明非常多的问题。比方说他曾经经过一个卖石器的店,这家店它其实是坑人的,你进去他们会自己打碎一些东西,然后让你来赔——这就是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一种奇特的经历。他在途中还遇到过一个小石铺的老板娘,她的名片上居然印着她们和美国国务院是有关系的等等……非常奇特的中国经历。


不过,我觉得他写中国的故事其实最好看的还是《胡同情缘》。这个故事写的比较早了,何伟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在读书会上也经常念到这篇文章,因为它实在是太好玩了。他当时是住在北京城的一个小公寓,是在紫禁城边一英里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离菊儿胡同很近,叫做“小菊儿”,是一个典型的胡同的生活。在这个地方住着很多的人,他们会定期在这边打麻将,或在一起打牌会喝酒等等,他们甚至在厕所旁边——因为那个地方只有公厕,自己家里边没有洗手间——甚至开了WC俱乐部等等。


但是胡同后来也经历了很多的拆迁。在拆迁之前他们当中的人似乎是都认得谁,就中国人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说我们对隐私没有什么太多的概念,但是他作为一个美国人觉得这个里面也挺好玩的,有一种亲切在里面。


比如说会有一个老杨,他是修自行车的,他居然张罗着给何伟找对象,而且跟他讲说这个对象大学学历,一米六三。你可以看到何伟对中国的情况很了解,他说一米六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招工简章和相亲广告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数字。在他们见面之前,忽然又跟他说,他相处的对象——她的身高又不止这些了,似乎是一米六八。他说“天呐,我这个约会的对象身高还在不断的长。”当然他见面的时候就发现两个人根本就——他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去见了面——发现当然大家没有特别多的共同话题。


但是这个人跟他讲说,说你不是意大利人吗?他觉得很奇怪,说我是美国人,你怎么会觉得我是意大利人呢?他说我仅仅也许在某一个时间跟人家提过我的祖母是意大利人。经过这一次的尝试以后,他就发现说在胡同当中有一条非常宝贵的教训,就是永远不要低估自行车修理工能知道多少事情。


但是你看他这种非常辛辣幽默的笔风经常会转换成另外一种感觉。在胡同已经拆了的时候,经历在拆迁的过程当中,他陪着一位当时住在胡同的居民,回到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可以看到他的楼其实已经破损了,但是里面的东西都还在,他可以走进去穿梭地看。他说我顺着楼梯进入一条废弃的廊道,对方跟他讲这是我刚结婚时住过的地方。1987年,他的弟弟在那一年失去了手臂。再往前走,还可以看到他们之前不久之前还在住的房间,他的女儿画在墙上的画有一匹马,有一个祝福圣诞快乐的英文句子。那个人还跟他讲,这里原来是电视,我曾经在这里,然后我的弟弟就在那个地方等等。你可以看到他整个描述当中忽然又从辛辣幽默转换成了一种非常温柔,非常悲鸣的语调。这是他整个在中国的一种体验和观察。


我在去埃及的时候也遇到了何伟本人,他这个人其实是一个话不是特别多的人,也有的人就形容他是一个闷骚的人。但事实上你可以发现他是不停的在观察,非常专注于他的观察。


他当时提到了一件事情很有趣。他说在他的美国的读者当中,他发现好像一个固定的年龄阶层来听他读书会的人,年纪是慢慢的越来越大了。但是他在中国的读者群不断的在涨,老中青什么人都有。我最近还发现了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读他的书。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似乎中国年轻人不断的希望去了解他们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外部世界如何来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这一种好奇一直都没有泯灭。


我们也可以看到何伟在这个文章当中他会写到的很多别的国家之行。比如说埃及。我自己也经历过在埃及这样的变革,但是我没有想到文章也可以这样写。他没有去写在广场上一些大人物或者是说大的抗争等等,他写到了说广场上有一个清真寺。他把这个空间作为他观察的一个限定范围,而且他对一个如此时代当中的一个大变革的观察点居然说是有人在偷手机。而且他在整个清真寺里面就观察说这些人是怎样和主流抗议,有时候是并行的、有的时候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有的时候抗议会没有人去领头,他们又是如何自己去组织、但有时候又会如何的陷入茫然和不知所措……整个的一些观察你就发现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一种更加贴近人心的视角。


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写中国的当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一篇文章是叫《做桥上的风景》,讲中国的丹东,跟朝鲜最临近的一个地方。他讲了自己在那里的一段非常神奇的境遇:他被人偷了钱,最后又如何发现那个人到底是谁。我留给悬念大家可以他自己的书是怎么讲,但是我想说的是他那个地方仅仅去丹东就待了一个星期去观察,而我去采访只待了一、两天。所以你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能找到那么多的故事,他有足够的耐心,知道什么时候要去等待最精彩的东西会出现。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39:22

[新一篇] 淫邪的光環——25部不可錯過的外國情色文學│鳳凰讀書

[舊一篇] 梁文道:洞穴吃人肉奇案的十四種判法│開卷八分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