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浮躁喧哗私家园林人文话题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国园林网3月2日消息:这天,记者与苏州着名画家叶放在他的私家园林“南石皮记”中聊天,“南石皮记”位于苏州十全街,“记”是笔记的意思,用作园林名称,显得古典雅致。这个占地600平方米的园林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鸟有鱼,有台有桥,传统园林景观一应俱全,但无论空调、灯饰、卫浴设施还是建筑材料、造园技巧等都具有现代痕迹。叶放在园林中长大,在园林中学习,在园林中工作,我们聊的都是园林的话题。

    兴起:延续私家造园史

    上世纪90年代,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苏州开始了当代私家园林的兴建。开先河的是一位郑姓台湾老先生,1995年他陆续在太湖畔渔阳山买了3栋别墅造园并取名“悦湖园”。叶放的评价是,这个造园行为延续了断裂百年的私家造园史,具备文化符号意义,遗憾的是格局比较粗糙。其次是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蔡廷辉在东山的园子,他因地制宜,做了一个摩崖石刻园,取名“醉石山庄”。叶放认为,这个园子的黄石叠山及建筑样式都值得商榷。还有吴江陈金根的“静思园”,占地近百亩,寄寓了主人梦想、孝道、友情、企业文化、公众财富等很多人生内容,2003年9月开放后接待了不少名人。叶放强调,这个园林虽由私人兴建,但渐渐演化成一个作为旅游景点的公共园林。

    目前苏州私家园林有两类:一类由开发商集中开发,如“拙政东园”、“江枫园”等,面积200至1000平米左右,有近百座。一类由私人参与设计建造,有十几座,主要分布在苏州古城区及西山、东山等近郊,另有十几座正在筹划。

    苏州当代私家园林渐成气候,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现代社会,这些园林如何传承中国传统人文情怀呢?

    崇古:看到的只是道具

    园林营造首先面临如何“仿古”的问题,记者与叶放走访了数座私家园林,发现一些园林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仿古的石凳、灯笼,再加上雕梁画栋、丹青古玩等,粗一看倒是古意盎然,但转念一想,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

    一些仿古园林都是晚清风格,但究其实只是一些“古典”符号,无细节,无情趣,成了拍电影拍戏的道具:人工痕迹太浓、与人距离太远、与当下生活脱节、与主人情怀太远。

    “我们不是要复制一件古董,而是要创造一种生活。”叶放点评道:比如沧浪亭,说是宋朝的东西,但除了亭子是宋朝的之外,其他东西都是晚清的;比如拙政园,说是明朝建的,但现在我们看到的也全是晚清风格。其实,晚清人之所以对前朝园林加以修缮,也是为了让园林适应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今天的园林也应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重复过去的生活方式没有意义。

    崇洋:现代化的浮躁喧哗

    记者的另一个感觉就是,在这股造园风潮中,有些人更多的是为了虚荣心的满足,与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合拍,园林几乎成了财富的象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量建筑材料的盲目堆积以及粗鄙化的构筑样式,园林与传统人文情怀严重脱节。因此,有些园林比较浮华:一块石头、一棵树追求的是“档次”,越贵重越好;一根灯柱、一件挂件,追求的是“名牌”,越响亮越好,忽略的恰恰是境界和品位。

    叶放说,目前一些园林俨然成了“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品,设计师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无真切的生命情感体验,习惯在电脑上补补切切,再加上受外来文化影响,盲目崇洋的风气渐渐抬头,西方流派众多的设计理念和技巧硬生生“闯”入园林中,显得杂乱而喧哗,这种“西洋式景观”切割了园林所承载的传统人文精神。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融洽

    中国造园艺术自两宋成熟后,明时清初臻繁荣,荟萃了美术、文学、建筑和工艺精华,苏州园林是杰出代表。

    当代私家园林既要有古典意境,又要有现代性,“南石皮记”作了探索:如屋檐分成两截借鉴古代做法,而用材是玻璃等现代产品;护栏形状借鉴古代做法,而选材体现现代简洁概念;廊桥造型曲折是古典做法,而桥面镶嵌灯饰则是现代元素,等等,传统与现代完全可以融洽。

    “南石皮记”进门轩上有半副对子:烟锁池塘柳,偏旁含金、木、水、火、土。而灯笼四面分别有“喜上眉梢”、“双喜临门”、“欢天喜地”、“开卷有喜”,真是“抬头见喜”。这些既有古典哲学思考,又有现代审美诉求,传统与现代实现了互动。叶放说,当今造园,因人制宜,生活方式的变化,科学文明的变革,赋予艺术经典以时尚精神,以传统鉴当代,以当代法传统,这是园林魅力所在。 

    纽带:传统人文情怀的延续

    城镇都市日新月异之时,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也会与日俱增,庭园营造便成为“城市林泉”的梦圆。苏州私家园林要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人与自然的融洽在衣食住行中得以实现。“东坡之竹”,“米芾之石”,“庄周之鱼”等内涵丰富,成为风雅生活的契因,可以抚慰人们浮躁的心灵。同时,现代化生活条件如空调、卫浴设施、灯饰等也应在园林中设置,为舒适生活提供可能,园林与生活间是温馨的观照与体贴。

    人与自然和谐、艺术与生活融洽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私家园林应该成为传承的绝好载体。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割裂、艺术与生活的分离常常让人身心交瘁,私家园林的建造,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梦寻。

    走访苏州私家园林,记者深有感触,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水泥森林的包围中,我们渴望“重返自然”,在忙忙碌碌的名利琐屑中,我们心中悠远绵长的古典情结随时都在滋长,“桃花源”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人文情结,园林寄托着中国人关于“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的人生理想:人们赞叹大自然的美好,因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朴素的世界观,人们赞扬艺术的高尚,因为那是精神世界最珍贵的馈赠,人们赞美生活的滋润,因为那是衣食住行和迎来送往的欢欣和快意,私家园林应该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成为“人诗意地栖居的地方”。


新华报业网 2010-07-15 08:32:41

[新一篇] 面對面 柳傳志

[舊一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意蘊艱深的哲理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