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 北方多写英雄豪杰 南方则多写才子佳人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明清小说,北方多写英雄豪杰,救困扶危,如《水浒传》之类;南方则多写才子佳人,缠绵悱恻,如《红楼梦》之类。总之,北方文学具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liú@⑤铁;其于人也,如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而南方文学则具有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清风,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⑥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其如悲”。(注:姚鼐:《复鲁jié@⑦非书》,见王彬主编《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130页。)在绘画上,唐代北方有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工笔画,笔法严谨、注重写实,南方有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山水画,笔法柔婉,注重神韵;宋代有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派,着重表现大自然的苍古、深奥,又有以董源为代表的南方派,“近视不类物形,远视景物灿然”,着重表现风雨明晦的变化。在书法上,北方尚壮美,以碑取胜,总体风格是粗犷质朴,天姿纵横,不修边幅而自有情趣,“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注:包世臣:《艺舟双楫》卷二。);南方尚优美,以帖取胜,总体风格是轻盈秀丽,含蓄隽永,宁静柔美,如鸟散萍开,柳舒花放,如“清风出袖,明水入怀”(注:王嗣真:《书后品》。)。在舞蹈上,北方充满英风豪气,如公孙大娘舞剑:“@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末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注: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见《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版,第236页。);而南方则显得轻逸飘柔,如杨贵妃之舞,“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注:白居易:《长恨歌》,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见《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 9月版,第 428页。)。在民间戏曲上,北方与南方的韵味也各不相同,“南北二调,天若限之,北之沉雄,南之柔婉,可画地而知也”。(注:王骥德:《曲律》。)总而言之,北方文化大抵是刚烈的、雄壮的、粗犷的、动态的、有魄力的,而南方文化则大抵是隽永的、秀润的、纤细的、静态的、有神韵的。“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用徐悲鸿先生手书的这幅楹联来概括南北文化的差异,是十分贴切的。

南方气候温暖,土地低湿,草木繁茂,山水明媚,物产丰富;北方则与此相反,气候寒冷,土地高燥,草木稀少,风景既不美,天然物也不多。南北相互比较:南方人民生活安逸,有空闲时间,可以远思冥索,耽于玄想,偏于感情或很容易倾向于逸乐华美、游荡的生活,其文艺思潮是浪漫的;而北方人民,每日必须为生活努力,重在力行,偏于理智,其文艺思潮则趋于现实的、质朴的一面”。(有人把北方文化称为“旱粮文化”,由于旱地对雨水的需求非常迫切,龙作为降雨之神就成为北方民族崇拜的图腾;而南方文化则被称为“水稻文化”,由于南方人临水而居,对雨水的依赖不如北方迫切,又因无霜期长,日照期长,对季节的敏感则大大超过北方,鸟作为报农时、知物候的天神使者,就成为南方民族崇拜的图腾。北方地广人稀,多与游牧部族接壤,加之战争频繁,北方人目之所见多是将士怒目、战旗猎猎,耳之所闻多是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故世风刚烈、好勇尚武;而南方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注:裴子野:《宋略》。);南方人目之所见多是亭榭楼台、绿畴烟雨,耳之所闻多是管弦丝竹,郎侬唱答,故世风靡弱,重利轻义。从自然景物上看,北方风景以粗犷、雄伟着称,山泽深峻、苍松翠柏,令人发凌云劲节、慨当以慷之思;而南方风景则山明水秀,多平湖曲涧,红柳绿桃,使人有心旷神怡、春意盎然之想。儒家学派主要生活在北方,“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缺玄想”(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网载 2015-04-10 14:46:47

[新一篇] 炒菜時四個習慣易致癌 80%的人居然都犯

[舊一篇] 太可怕了! 晚上熄燈后千萬不要看手機(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