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Gravity :生理的胜利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深邃浩瀚的外层空间,蔚蓝的地球与深不见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鲜明对比。一台隶属美国的空间站,数名宇航人员正进行太空漫步,对所属卫星做着例行检查。初上太空的瑞安·斯通博士(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饰)在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检查每一个部件。此次是科沃斯基退休前的最后一次飞行,他幽默风趣地活跃着团队的氛围。就在此时,休士顿总部传来骇人消息,不久前行将废弃俄罗斯卫星被导弹击毁,碎片以超过子弹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散开,并意外击中其他卫星,引起连锁反应制造了新的碎片。
  瑞安一行遭到碎片重创,有的同伴不幸身亡,而她和科沃斯基失去控制坠入宇宙深处。幸存的二人不得不彼此信赖,拼尽全力朝向故土前进……

一架航天飞机遭遇太空碎片撞击导致解体,除了2名宇航员外全部遇难,而幸存的两人也被迫漂流在太空,唯一的生路就是尽快返回地球。

本片最大亮点在于过半场景都由电脑CG制作,将发生在太空中的这一场灾难描绘的无比真实。

 

 

 

    《地心引力》远没有传说的那么神。

 

    阿方索•卡隆的这部新片不是科幻片,而是科学片、太空片。联盟号、天宫、神州飞船等,都不像《阿凡达》《星球大战》中关于人类太空探索的幻想色彩浓重,也没有新的发明创造,而是基于现阶段人类太空探索的最高技术,从写实的层面展开叙事。仅就科技来说,甚至连“近未来”都算不上。所以,所谓的“女宇航员的太空漂流”,其实就是一段“特殊职业者”的特殊经历——宇航员在太空遭遇事故,在本质上也和出租车司机在路上遭遇车祸并无两样。

 

    与18年前的《阿波罗13号》类似,《地心引力》也讲述了宇航员太空遇险,而后排除万难重返地球的故事。全片只有两位主要演员,如果除去乔治•克鲁尼的大酱油角色,基本上就是桑德拉•布洛克的独角戏。这个故事的厚度远比不上《2001太空漫游》的浩瀚无垠,甚至也比不上《阿波罗13号》对汤姆•汉克斯这个角色的立体化展现。《地心引力》中的角色都是无头无尾,只有中间过程的,呈现给观众的是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而没有完整详实的情感线索。这在情绪渲染上,是个不小的弊端。除却视觉奇观之外,故事和人物的内在感染力非常薄弱。所以《地心引力》在后半段用大量的、甚至多余的音乐来对观众进行明目张胆的强硬煽情。

 

    《地心引力》是讲究符号化的,桑德拉•布洛克在太空船中的胎儿蜷缩造型,刻意且突兀,却意图极为明显。这跟片尾她最终从海洋中走上陆地,从爬行状变为直立行走组合在一起,是个完整而闭合的重生过程,往大了说更是人类进化史。不过,整个展现过程却并不高明,在这个单薄的叙事里头,是无法植入这么大的命题的,撑不太住。这点上,就连《普罗米修斯》都比《地心引力》走得更稳、更远,而胎儿造型的寓意,也早在《胎儿密猎时刻》(1966)《2001太空漫游》(1968)《梦之安魂曲》(2000)等电影中有过一再地表现,绝不是什么新花样。

    毫无疑问,《地心引力》是部好看的电影。它的好看,是体验派的,是生理大于心理的。开场的17分钟长镜头一气呵成,一方面是导演阿方索•卡隆的长镜头偏好,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电影的科技水准。而且,科技的成分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不像《人类之子》里的7分钟长镜头,主要考验导演对场面调度的把控能力。《地心引力》全片90分钟,符合纯视觉系快消费大片的标准,这就好比过山车坐上三五分钟是刺激的体验,而假如连续坐上半个小时,就是一种折磨。


玄曦皓 2014-07-13 23:28:57

[新一篇] 《解密癌癥(精編版)》

[舊一篇] 雷神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 超級英雄電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