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组建图书发行集团一些问题的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我国新华书店系统的改革在历经了“松绑放权”、“经营承包”、“转换经营机制”等不同阶段后,如今已步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图书发行集团、实施集团化经营这个更深层次的改革时期。
  目前,全国已有一些省、市(地区)率先亮出了图书发行集团的大旗,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日渐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这就引得其他省、市也大都把新华书店系统的改革聚焦在组建图书发行集团上。时下图书发行集团,基本属两种类型:一是紧密型的,即以省新华书店为核心层,以市、地、县(市)新华书店为紧密层的人财物相统一的图书发行集团。再一是松散型的,即作为核心企业的省新华书店和市、地、县(市)新华书店只以契约、经销关系或部分资产为联结纽带,人财物不统一的图书发行集团。两种类型的集团孰优孰劣,可能各有高见,但笔者倾向于前者。因此,本文只对紧密型图书发行集团谈点拙见,仅求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怎样看待现有的图书发行集团
  应该指出,组建企业集团不是一时的营销策略,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积聚与集中的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出版发行系统“两个转变”的深入实施,图书市场已在呼唤图书发行集团的出现。然而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新华书店行业特性的局限,已组建的图书发行集团难以和其他行业的企业集团相比,更和本来意义上的企业集团相去甚远。
  按照经济学关于现代企业集团的理论和国际惯例,企业集团是以一个雄厚的企业(母公司)为核心,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把若干企业(子公司、关联公司)联合在一起的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他的运营方式主要是通过资金、资产为联结纽带,也就是母公司通过投资、参股、控股使企业集团的众多法人单位实行生产经营上的联合,发挥各成员企业在资金、经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聚集优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他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知道,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泛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一切先进的企业制度,但通常是指现代公司制度。而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二是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三是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其核心是股份制。正是在现代公司制度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我国的图书发行集团难以跻身现代企业集团之列。因为没有哪一个图书发行集团敢说自己已实施了彻底的现代公司制度。至于为什么?这里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现行体制的因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多年积淀一时还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的因素(因这些与主题涉及不大,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比照本来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我国的图书发行集团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维系上要更紧密一些。本来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母公司主要是靠投资、参股、控股来聚扰子公司,多用经济手段作为杠杆。而我国的发行集团全部是国家独资企业,母公司可全部控制子公司的资本,并且享有人事管理权,这要比本来意义上的企业集团管理来得更直接些。在这一意义上,我国的图书发行集团又有些西方国家总公司与分公司、总店与连锁店的性质。只是分公司、连锁店不具备法人资格,而我国图书发行集团的子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
  由此可以说,我国已有的图书发行集团实际上是一种不规范的企业集团,或者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然而尽管如此,在现阶段,图书发行集团较之原有发行体制有着不可比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优势至少有以下三点:
  1、解决了对新华书店多头管理的弊端。我国60%以上的省(市)新华书店现行管理体制为人财物三权分离体制,即人事管理权归地方政府,其余两权归省店(余下的省、市新华书店管理体制或三权集中在省店,或三权集中在当地政府,均不为本文论述对象)。这种产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发展到今天,已有悖于经济发展规律,更难以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因为在这种体制下,省新华书店虽然对系统的国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法律责任,但由于在人事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约束力,且没有和各级新华书店建立受法律保护和制约的以产权为联结纽带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全系统资产统一的经营管理中,调控失灵,管理不到位的事屡见不鲜。加之,由于不用承担新华书店盈亏乃至破产的责任,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往往从局部或个人利益出发,大量往新华书店调入人员,结果使本来经济效益就不算好的书店,人均劳效大幅度减少,经济效益相对下降,其实质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平调挪用,甚至侵吞、侵占新华书店国有资产的事也时有发生,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种久治不愈的痼疾,只有组建图书发行集团才可根除。
  2、提高了新华书店的规模经营。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省新华书店虽然负有统一管理全系统资产的职责,但依据《企业法》、《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各级新华书店也是一级法人组织,也对自己店内的国有资产享有依法经营权。在这种资产主权独立状态下,各级新华书店分散经营,各自为战。而新华书店是微利企业,大多数店资金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因而很难形成规模经营,也很难获得规模效益。这种格局造成了新华书店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图书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华书店,由于订货量少,出版社和发货店往往因发货费用大而不发货,人为地加剧了“买书难”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新华书店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开展。这种状况,只有组建图书发行集团,实施集约化经营,才可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3、促进了购销形式的改革。我国图书发行购销形式的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从整个图书大市场来看,新华书店受益不是很突出。其间部分原因在于新华书店经营分散,规模小,受出版社自办发行和集个体书摊书贩等二渠道影响较大。组建图书发行集团后,集团形成了规模实力,这样在与出版社谈判包销、经销、总代理或加大进货折扣时就能增加谈判筹码,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客观上促进了购销形式的改革。其结果既有利于集团的各个成员,也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此外,在占领图书市场、共享信息资源、加强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图书发行集团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总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发行集团眼下虽然没有达到规范的地步,但它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出版发行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当前新华书店改革的方向。
   二、组建图书发行集团之难点
  自80年代中期我国推行股份制试点以来,特别是1993年国家颁布了《公司法》后,其他行业的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面世。相比之下,新华书店系统的步伐则缓慢得多,迄今为止,组建的省、市(地区)图书发行集团加在一起也不足十家。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外部改革措施不配套,使组建集团工作受阻。组建图书发行集团需要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组建图书发行集团这个国有书店深层次的改革,要和社会大环境的改革同步。但社会大环境的改革至今仍不配套。首先产权社会化程度不高,政企分开难以达到。就是已经组建的图书发行集团也不是真正的无上级单位,政企关系仍是“藕断丝连”,这就弱化了企业应有的权利,使企业难以摆脱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制不灵、效率不高的困境。其次企业自主权不足,经营权、用工权、分配权等受多方制约。特别是冗员裁减问题,名义上企业有权,但实则行不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化工作的进程。再次,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社会负担沉重。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因而企业办社会现象仍继续存在。如职工生老病死、住房安排、转业干部和复员兵的安置、计划生育,甚至“门前三包”等方面承受的负担,都与集团化企业解脱社会职能,全身心按经济规律营运的原则相违背。这样,从外部大环境看,还没有完全营造出使图书发行集团能在本来意义上运转的社会氛围。
  2、审批部门与组建部门意向不统一,影响了图书发行集团的出现。作为上级审批部门,诸如省体改委等部门,希望组建图书发行集团时,最好一步到位,采取股份制形式,集团成员全部实施公司制改造。而组建单位则希望分几步走,先组建人财物相统一的图书发行集团,解决管理体制的弊端,使新华书店经营形成规模,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上占有优势,至于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造难点很多,谁也没有把握改造好,因此准备作为下一层次的改革内容。这两种意向的冲撞,相对滞缓了组建图书发行集团的速度。
  3、新华书店内部思想认识不一致,导致了集团的难产。新华书店的改革与发展今后必须走集团化道路,这一点无论是省新华书店,还是基层新华书店都笃信无疑。但今后不等于今天,目前组建图书发行集团,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甚至大相径庭。积极赞同者除了省书店外,还有一部分为领导和群众具有超前意识的书店,然而更多的是困难较大的书店,他们想凭靠集团这棵大树尽快跳出困境。消极反对者主要是强调时机还不成熟,前景还不明晰。这部分店大都是较为富裕的书店,不加入集团,小日子也过得去。介于两者之间的“随大流”派,多为经济状况一般的书店,他们既对集团抱有希望,又有疑虑。
  不过,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亦或是“随大流”派的基层书店都对组建图书发行集团有所担心。其中主要的是:①担心资产平调、资源分配不公。效益好者担心鞭打快牛,取富济贫。因为自孔子提出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后,均平论统治了中国二千多年,至今仍顽固地残留在人们心灵深处。效益差者担心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因为集团运营原则之一就是实行资源的最优配置,而资源最优配置有两个涵义:一是指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消费者(读者)最需要的地方;二是指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能产生最好经济效益的部门。这样效益差者在资源配置上就处在不利地位。②担心省书店(母公司)加大任务指标,特别是本版书和省书店自行组进的书的分配与销售的指标。过去基层书店完不成这些指标,省书店只能批评或在经济上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在处理人员方面作为不大。如果组建了图书发行集团,情况则可能不同。省书店有了人事管理权,基层书店工作不力,领导弄不好则有乌纱掉翅的可能。因此组建集团后下达的各项指标的硬度就今非昔比了。③担心与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关系弱化。新华书店的很多工作都得依靠当地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如发行领袖着作、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献、重点书等都是在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进行的。特别是在与教育部门争夺教材及教辅读物的发行权时,各地党政领导部门基本都站在维护书店利益的立场上,从而使新华书店获益匪浅。如果组建了图书发行集团,人事管理权脱离了地方,情形则有可能相反,得到的支持和帮助将会大大减少,如与教育部门就教材与教辅读物发行权再发生争执时,出于地方利益,各级政府是否还一如既往地支持书店也就很难说了。更有甚者,地方税费、摊派款等则可能大幅提高。此外,书店领导升迁调动,家属、子女就业,书店基本建设等问题恐都会较之过去有一些不便。④担心权力丧失。图书发行集团实行人、财、物、产、供、销六统一管理,基层书店现时拥有的经营、用人、分配的自主权是否会丧失殆尽,能保留到什么程度心中无数。应该说,上述这些思想认识和担心,有一些是认识问题有待于提高,有一些是误区所致,也有一些不无道理,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并拿出妥善解决办法。
  4、压力不足,管理方法不明也制约了图书发行集团的组建。在图书市场上,新华书店面对出版社自办发行和“二渠道”的咄咄进逼,虽然身处困境,经营艰辛,但由于党和国家对图书发行行业实施了许多保护性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提高留利比例、独享教材和一些重要政治理论读物发行权等,使新华书店仍然呈现出“维持温饱,略有积余”的态势。富求安稳穷思变。生存没有受到根本威胁,且“成绩不大年年有”的新华书店在这种社会压力下,显然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求安怕变,求稳怕乱思想根深蒂固,因而对组建集团的时代性、迫切性认识不足。此外,实际上已组建的图书发行集团,也并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有效的集团组织管理制度,其经营管理很多方面仍难以脱出传统方法的萦绕。这就使得大家对组建什么样的集团,集团怎样运营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思路模糊,眼界不宽,有名惠实少之感。这些或多或少成了组建图书发行集团的羁绊。
   三、组建图书发行集团的思路
  尽管组建图书发行集团的途径坎坷不平,但走集团化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改革潮流是不可逆转的。那种社会机制臻于尽善尽美,内部意见完全统一的环境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走不走的问题,而是怎样走的问题。那么怎样走集团化之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已进行了几年,但转换的多是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触及不多。企业经营机制实际是一种在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外部条件作用下,正确处理人、财、物和责、权、利关系,使这些关系相互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保障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运作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风险机制、调节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创新与发展机制、决策与管理机制等。转换经营机制的实质是面向市场,和市场经济机制完全接轨。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集约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和必经途径。在这个问题上,这些年我们不能说毫无建树,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只有加大改革力度,真正把转换经营机制这本经念好,才能实现或达到国有书店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集团化经营。
  2、构建科学、有效的集团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即在没有彻底实行企业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组建图书发行集团,其管理模式应该是:省书店(母公司)作为核心层企业,其功能主要是“六个中心”,即图书集散中心(批销、储运中心)、结算融资中心、宏观管理调控中心、研究开发中心、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其职能主要有五点:①总体发展的研究和规划;②财务结算制度与收益分配比例的制定以及集团任务指标的分解和下达;③集团各成员单位主要干部的任免;④实施并逐步完善必要的管理权和经营权;⑤职工培训与教育。作为紧密层的基层书店(子公司),在维护集团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省书店和基层书店的联系,或者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约束,主要不是靠行政手段来实现,而是靠契约(集团章程)和资产权益来实现。整个集团的运营原则是“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共同发展”。
  3、处理好组建图书发行集团的两个具体问题。①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组建图书发行集团,三权统一于集团后,当地党和政府对新华书店的关注必然减少。而行业特点又使得书店许多事都要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就要求必须和当地党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基于此,笔者认为除了党的组织关系留在当地之外,在书店干部管理上,也应该给当地政府一部分发言权,或者叫双重管理体制,即以集团为主,以地方为辅,集团任免基层书店领导要通报并征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意。此外,书店还要积极响应和主动配合当地的中心工作,以使双方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②集权与分权的问题。集团的权力过分集中,将削弱成员企业的活力。反之,没有权力的相对集中,集团也就不能成其为集团。怎样确定集权与分权的程度,笔者认为:在人事管理上,集团权力将集中在成员企业领导成员的任免和职工总量的增长幅度上。其他劳动人事管理和具体用工权,由成员企业自行负责,或者实行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方法。在经营管理上,集团将集中一些必要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集中一部分企业收益权。这部分收益主要用于涉及整个集团利益和发展的大事上,如“农村图书发行基金”、“职工培训与教育基金”等。但集中的比例不宜过大,且不能“鞭打快牛”。其余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成员企业自己全权处理。在经销业务上,集团将集中部分进货与分配权。这是竞争的需要,也是获得最佳投入产出的需要。因为只有规模进货,才能在和出版单位谈判代理制或加大进货折扣时处于有利地位。集团集中组进的货源,在分配时可采用“统进选销”和“统进分销”两种形式。“统进选销”是进货后由集团成员企业(基层书店)自行挑选。“统进分销”则是由集团按比例统一分配给基层书店。这两种形式无论哪一种都要将规模进货争取到的折扣或利益全部或大部让给基层书店。此外,“统进分销”还需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必须和基层书店充分协商,征得同意;二是分配比例一定要符合实际,公正合理;三是最好采取风险共担的办法,即分配的图书造成的基层书店库存损失由省书店(母公司)和基层书店共同负担。*
  
  
  
图书发行研究合肥19-23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李德成19971997 作者:图书发行研究合肥19-23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李德成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57:04

[新一篇] 對素質教育的哲學思考

[舊一篇] 對經濟倫理的一種解說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