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国涌先生《历史深处的误会》有感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今天早晨,和爱人一起送孩子去少年宫学习。坐在大厅里,感觉特别冷,只能到街上转了一圈,事先没有购物的计划,所以什么都没有买。回到少年宫,继续看昨晚未看完的书。傅国涌先生以他独特的研究视角,为我们认识历史打开了一个新视角。比如,他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的评价(丑恶、荒淫、无耻、野蛮、残酷和迷信,而不像我们伟人所评价的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四大代表之一),就让我脱离了固有的历史观念。事实上,我们给学生的历史知识被过滤的太多,失去了历史原有的真相。

印象中,历史课本是有过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的书影照片,但关于陈天华却没有了太多的理解,只是知道他为了革命蹈海而死。但傅国涌先生的研究,却告诉我们,陈天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是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立起来。而我记忆中,中学历史老师并没有这样去解读历史。我高中期间遇到的两个历史老师,用我今天做老师的经历来看,也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我的印象是,他们的教学对历史整体知识架构过于看重,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历史总是在线索中演变的,当然,这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但由此,我们的老师也缺少了解读历史细节和人物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再读到傅国涌先生这样的文字,感觉需要对我们所了解和学习过的历史再“另眼相看”。

傅国涌先生对三位大学校长:蔡元培、蒋梦麟和竺可桢的叙述和评价也很独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伟大贡献,而把这种精神延续并发扬的则是主持北大17年之久的蒋梦麟先生。蒋梦麟先生回忆自己“在职之年,但知谨守蔡校长余绪,把学术自由的风气,维持不堕。”竺可桢对浙江大学的贡献,不同于蔡和蒋对北大,竺可桢是自然科学家,他的办学是“求是”。“求是”精神于浙大可谓是魂。2007年,曾因为工作的缘故到杭州,进过浙江大学(新校区),内心就有过一种莫名的激动,记忆深刻的是,那天晚上,就在浙大的校门口,几个学生抱着吉他弹唱,竟让我坐在他们身边听了很久。有机会再去杭州,还要再走走浙大。

尊重历史,以史实说话,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个本来的面目。今天,时光已穿越20102010也已成为历史,而这一年中的人和事又是一种怎样的真相呢?但愿我们能清醒地记录,留给未来更多的事实,而不是虚妄和一片祥和。


网载 2013-09-10 21:53:56

[新一篇] 齊魯文化對中國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

[舊一篇] ·當代文藝理論與思潮新探索· 試論文藝的經濟功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