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法华经疏
在中国,佛典的汉译始自2世纪中叶,这使中国人通过汉语来学习佛教成为可能。佛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随着佛教研究的推进,对经、律、论进行诠释的着述开始问世。在中国,有注释儒教经典和诸子的传统,这一传统也促进了对佛典注释书的撰述。在佛典中,佛经为学习释尊思想的最好的载体,所以人们也最热衷于注释佛经。另外,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中国佛教徒在展开自己思想时,不一定独立着书,而往往以为经作注的这一形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
这样,中国有大量的经典注释书,而且对一个经典的注释存在多种,它们超越了时代与宗派。于是,关于中国对某一经典是如何解释及其变迁就成为研究的课题。《法华经》是其典型的例子。尤其在日本,天台宗和日莲宗都把《法华经》作为所依经典,法华系的新宗教(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灵友会)拥有庞大的势力。所以,《法华经》研究十分兴盛,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对中国法华经疏的研究也比较盛行。
中国的法华经疏皆以鸠摩罗什(344-413,或350-409)所译的《妙法莲华经》(406年译)为对象,现存的代表作(六朝、隋、唐)有竺道生(355顷-434)的《妙法莲华经疏》;光宅寺法云(467-529)的《法华义记》(非法云亲撰,弟子笔录);智yǐ@①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吉藏的《法华玄论》、《法华义疏》、《法华游意》、《法华统略》;慈恩大师窥基(632-682)的《法华玄赞》等。他们皆为中国佛教史上着名的佛教徒,从各自的宗教、学术立场出发,进行《法华经》的研究。
二、日本的研究
日本对上述有代表性的法华经疏的研究,有以下着作。首先把出版的单行本按出版年度顺序排列,并对其中重要着作的内容作简洁介绍。(注:现已发表许多有关中国法华经疏的研究论文,但本文只能忍痛割爱。近年,日本十分重视对吉藏法华经疏的研究,关于这方面论文,请参阅平井俊荣监修的《三论教学的研究》(春秋社,1990年)所附的论文目录。)
1.山川智应《法华思想史上的日莲圣人》,新潮社,1934/净妙全集刊行会,1978
2.日下大痴《台学指针——法华玄义提纲》,兴教书院,1936/百华苑,1976
3.盐田义逊《法华教学史的研究》,地方书院,1960
4.佐藤哲英《天台大师的研究》,百华苑,1961
5.横超慧日编着《法华思想》,平乐寺书店,1969
6.坂本幸男编《法华经在中国的展开》,平乐寺书店,1972
7.横超慧日《法华思想的研究》,平乐寺书店,1975
8.稻荷日宣《法华经一乘思想的研究》,山喜房佛书林,1975
9.丸山孝雄《法华教学研究序说—吉藏的受容与展开》,平乐寺书店,1978
10.平井俊荣《关于法华文句成立的研究》,春秋社,1985
11.多田孝正《法华玄义》,大藏出版,1985
12.村中佑生《天台观门的基调》,山喜房佛书林,1986
13.平井俊荣《法华玄论注释的研究》,春秋社,1987
14.菅野博史《何为法华—读〈法华游意〉》,春秋社,1992
15.菅野博史《中国法华思想的研究》,春秋社,1993
16.菅野博史译《法华玄义》上、中、下,第三文明社,1995
17.菅野博史译《法华经注释书集成2·法华义记》,大藏出版,1996
18.平井俊荣《续法华玄论注释的研究》,春秋社,1996
19.菅野博史《法华玄义入门》,第三文明社,1997
20.菅野博史译《法华经注释书集成6·法华统略》上,大藏出版,1998
21.菅野博史译《法华经注释书集成7·法华统略》下,大藏出版,近刊
上述着作之4佐藤哲英《天台大师的研究》,试图从文献的角度评价智yǐ@①的撰述、讲说等一切着作,是天台教学研究史上的划时代研究。其第三篇“天台三大部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三大部成立的过程,论述了《法华玄义》与吉藏《法华玄论》的关系、《法华文句》和吉藏《法华玄论》、《法华义疏》的关系。但是,如后面介绍的平井氏所批评的那样,在灌顶(561-632)参照吉藏的法华经疏,并以此为基础着述《法华文句》的这一点上,还存在着不甚明了的缺欠。
另外,已出版的《天台电子佛典》(天台宗典编纂所制作,1997)运用电子数据对天台三大部以及湛然(711-782)的三大部注全文进行编集,对今后研究有着划进代的意义。着作之7横超慧日《法华思想的研究》中,包括《竺道生的法华经疏》这一长篇论文,作为研究道生法华经疏最可信赖的成果,必将成为后来学者进行研究的坚实基石。(注:关于道生《妙法莲花经疏》的英文研究有Young-ho Kim Tao-Sheng's Commentary on the Lotus Sutra:A study and Translatio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本书包括竺道生法华经疏的研究及英译、注三部分。以现代语译道生的法华经疏,这在日本还未曾有,所以,此为初次的尝试。在日本,《三康文化研究所年报》9号(1976年)、12号(1979年)曾登载训读译文。此外,由奥野克贤、晴山俊英二人发表了一字索引(私人版,1992、7)。)
着作之9丸山孝雄《法华教学研究序说——吉藏的受容与展开》,如副标题所示,是关于吉藏法华疏研究的集大成者。在该书出版之前,对吉藏法华疏的研究较少,所以它定会给与后来学者的研究以极大的刺激。此外,其卷未刊载了《法华游意》的训译(日本传统的翻译方法)、注释。
着作之10平井俊荣《关于法华文句成立的研究》,在论述智yǐ@①和吉藏的法华经疏的影响关系方面,是一个划时代的研究,我希望中国佛教学者也了解这一研究成果,所以我把它放在下节再作详细说明。
着作之13之平井俊荣《法华玄论注释的研究》、着作之18平井俊荣《续法华玄论注释的研究》,均包括了对吉藏《法华玄论》的研究与译注。并就《法华玄论》卷第三、卷第四,采用了数种校本,附有校注。
着作14菅野博史《何为法华——读〈法华游意〉》,内有吉藏《法华游意》全文的现代语译文、训读文及注释,是全面解说内容的一个尝试。(注:在《法华游意》的研究成果中,有奥野克贤、晴山俊英的《法华游意一字索引》(私人版,1993.12)。)
着作15菅野博史《中国法华思想的研究》,是笔者的学位论文。第一篇《吉藏以前的法华经疏的研究》由五章构成,即“鸠摩罗什、慧观、僧睿的法华经观”、“道生《妙法莲花经疏》的研究”、“刘虬撰《注法华经》的逸文”、“法云《法华义记》的研究”、“慧果《法华经安乐行义》的研究”。第二篇“吉藏的法华经疏的研究”包括“吉藏法华经疏基础的研究”、“吉藏的判教思想和法华经观”、“经题妙法莲华经的研究”三章。第三篇“《法华经》信解品的譬喻解释与判教思想”分为四章,考察了道生、法云、吉藏、智yǐ@①的法华经疏如何解释信解品中长者穷子的譬喻与判教思想的关系。
另外,笔者还进行中国有代表性的法华经疏的译注研究。出版了《法华玄义》上、中、下(注:《法华玄义》的一部分已英译,Paul L.Swanson,Foundation of T'ien-t'aiPhilosophy,Berkeley:A sian Humanities Press,1989。本书从《法华玄义》卷一下的中间(大正藏33·691上)到卷二下的末尾(同前,705中)英译并加注。),《法华经注释书集成2·法华义记》、《法华经注释书集成6·法华统略》上、《法华经注释书集成7·法华统略》下等成果。中国的法华经疏,对日本人来说,是外文文献,作为将来研究的坚实基础,译注研究尤为重要,笔者正是基于这一思考而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吉藏《法华统略》的译注研究还包括翻刻真福寺宝生院(注: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区大须2-21-47。)所藏的写本。这一写本自嘉历元年(1326)开始,历时两年完成,其特点是不仅有其他写本所缺欠的释药草喻品、释授记品、释化城喻品,而且就整体而言,也远比其他写本优越。(注:中国也翻刻、发表过《法华统略》的释药草喻品、释授记品、释化域喻品。请参考《佛学研究》最新号(1998年)。)
这里,就代表性的法华经疏文献学成果的现状作一下整理。
关于道生的法华经疏,相继发表了训译、英译,注释及一字索引。法云的《法华义记》,有训译、注释发表。《法华文句》发表了训译、《法华玄义》除发表训译、注释之外,还有卷一的现代语译、注释发表,并另有部分英译的发表。关于吉藏的《法华玄论》,发表了训译、注释。《法华义疏》也有训译的发表。就《法华游意》来说,相继发表了现代语译、训译、注释及一字索引。《法华统略》的训译、注释正在刊行中。
三、关于平井俊荣《法华文句成立的研究》的介绍与评价
本书的目的在于论证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法华文句》是智yǐ@①灭后由弟子灌顶全面依据、参照吉藏《法华玄论》、《法华义疏》而完成的。如上所述,对智yǐ@①着作进行文献批判性的研究始于伊藤哲英,但依然没有摆脱护教立场,文献批判是不彻底的,而平井氏的研究彻底地解明了《法华文句》对吉藏疏的依存关系。是关于智yǐ@①法华经疏与吉藏法华经疏之关系的划时代研究,本书的内容目录如下:
第一篇,序论,智yǐ@①和吉藏—围绕经典注疏的诸问题
第一章、智yǐ@①的经典注疏和吉藏注疏
第二章、围绕维摩经注疏的诸问题
第三章、《法华玄义》和《法华玄论》
第二篇,关于《法华文句》的成立及传承的批判
第一章、《法华文句》的成立
第二章、《法华文句》原文
第三章、关于经科文的问题
第四章、《文句》四种释与吉藏四种释义
第五章、《文句》和《玄论》的引用文献
第六章、吉藏对证真《法华疏私记》的有关说明。
第三篇,《法华文句》对吉藏注疏的引用
第一部、法华文句和法华玄论
第二部、法华文句和法华义疏
第一篇·第三章中,平井氏极为怀疑《法华玄义》同智yǐ@①本人的关系,认为全篇皆为灌顶独自的创作。但就这个疑问,未象对《法华文句》那样进行充分的论证。平井氏不仅确认了先学所指出的《法华玄义》受到《法华玄论》的影响,而且还论述了先学未曾指出的新发现的影响关系。
第二篇·第一章中,平井氏就《法华文句》的成立作出如下研究结论:认为灌顶于27岁之时(587)在金陵(建业)只听过一次智yǐ@①讲说《法华经》,其后于69岁时(629)对纪录加以删改而成书《法华文句》,但是现行的《法华文句》不足以和《法华玄义》相比较,它的许多地方都依据吉藏的《法华玄论》、《法华义疏》,并以此为基础而完成的。而且《法华文句》发表于629年,大大迟于《法华玄义》,另外,灌顶修改的《法华文句》错乱之处很多,致使左溪玄朗(673-754)不得不进行再修改。
从这一事实出发,平井氏认为作为少有的革命实践家的智yǐ@①,对《法华经》的讲说是采取了达意的、玄义的方式;而一般常规,传统讲经家是逐次解释经文,由此可推断,智yǐ@①实际上是站在与这种讲经家相对的立场,并未对经文进行逐一讲说。即使有,也不是就整部来讲说。假如是这样的话,便可说明《法华文句》完成的时间应大大推迟并受到吉藏疏很大影响。进而也可推断,《法华文句》发表之所以推迟,是为了等待其全面依据的《法华玄论》、《法华义疏》的着者吉藏死后(623)再发表。另外,平井氏认为,灌顶撰写《法华文句》的动机是出于表彰智yǐ@①的悲愿,即给予革命实践家智yǐ@①以传统经典注释家的地位。
第二篇·第三章中,平井氏认为,《法华文句》所阐述的《法华经》的分科(把整体分为本门和迹门,进而又各自分为序、正、流通三个阶段)并非基于智yǐ@①的讲说,而是灌顶参照吉藏《法华义疏》新创的学说,并批评其内容缺乏象吉藏所做的分科那样的逻辑上的统一性。在第二篇·第四章,认为作为解释经典的方法,《法华文句》的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的四种解释不具有任何的普遍性和准确性,如果把这种解释方法的基本理念看作与吉藏的随名释、因缘释、理教释、无方释有类似之处,那么就可以推论出灌顶所创的解释方法受到吉藏的影响。
第二篇·第五章中,对《法华文句》和《法华玄论》所引用的其他经论文献作了比较对照,指出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引用同一处经论的例子也不少,也是说明《法华文句》参照《法华玄论》的理由。
第三篇是本书的中心部分。第一部分把《法华文句》和《法华玄论》的类似地方相对照,以此论证《法华文句》是以《法华玄论》为基础而完成的。第二部分把《法华文句》和《法华义疏》的类似之处相对照,以此论证《法华文句》参照《法华义疏》虽然还未达到《法华玄论》的程度,但也有参照的事实。
通过该书的研究,说明了研究智yǐ@①的《法华文句》,必须和吉藏的法华经疏作严密的比较对照。因《法华文句》提示了吉藏法华经疏的一切资料,所以十分便利。
在南北朝、隋、唐的经疏撰写方面,利用前代经疏是普遍的现象。即使从《法华文句》所参考的吉藏本人来看,也可以看到同样态度。譬如,吉藏的《维摩经义疏》中所提及的“什公云”、“肇公云”等,不仅是引用了鸠摩罗什和僧肇的《注维摩诘经》,而且不用引用体,而是作为本文,把大量的注释从《注维摩诘经》中照搬过来,其比例甚至占了《维摩经义疏》近一半的篇幅。如果说《法华文句》象平井氏所说那样是以《法华玄论》为基础,那么也不得不说吉藏的《维摩经义疏》也是以《注维摩诘经》为基础写成。
平井氏的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正确指出,智yǐ@①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的一部分参照了吉藏的《法华玄论》、《法华义疏》,关于这一点,谁都不会有异议。在日本的《法华经》研究领域,智yǐ@①有公认的绝对权威,平井氏的研究起到了因此受到不公平冷遇的吉藏恢复应有地位的作用,就是说,对日本的天台研究带来了冲击。现在还未见到天台教学研究者对平井氏进行明确的反驳。
陈、隋时代,智yǐ@①的《法华经》解释受到高度评价,吉藏本人也会清醒地意识到享有盛名的智yǐ@①的存在,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一历史事实,即使承认平井氏《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的一部分是参照吉藏法华经疏而成立的这一研究,也会认为无视智yǐ@①法华经观的价值是错误的。我认为,进行智yǐ@①和吉藏法华经观的综合性比较研究是现在的研究课题。
[附记]本稿是得到平成十一年度文部省科研究经费资助的研究成果部分内容。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凯左加页
《世界宗教研究》京137~141B9宗教菅野博史20002000张大柘 作者:《世界宗教研究》京137~141B9宗教菅野博史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