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级管理的目标通常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一个应试成绩名列前茅的班级,其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通常被认为是过硬的。由于学生的应试成绩与学生的“听话”程度和班级的纪律状况有某种程度的相关,因此,这样的班级管理目标通常又衍生为迫使学生听话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纪律。学校配备班主任的时候往往考虑较多的是那些严厉、有威慑力、能镇住学生的教师。班主任选择班干部的时候,也总是首先考虑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守纪的学生。班级管理者(通常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成的共同体)则时时事事都盯着学生,生怕监视不力导致学生犯规、越轨、不听话。这种“压迫式管理”,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距离甚至对立,也使管理效率大打折扣。只要管理者稍有松懈和疏忽,纪律就可能反弹,学生就可能“添乱”。
  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班级管理的目标不能定位于学生听话、守纪律或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要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换句话说,班级管理更应该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实现从“重管”到“重育”的转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不再是“管”和“被管”的关系,而是相互平等的关系。为此,班级管理的方式也要进行变革。
  首先,要谈化班干部的“干部”职能,强化班干部的“服务”意识,改革班干部的产生方式。
  传统班级管理理念下的班干部,某种意义上说是班主任的“耳”和“目”,其主要职能是协助班主任“管”其他同学,特别是管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因此,班干部往往被那些成绩比较好、比较听话、比较遵守纪律的学生“承包”。为了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可以采取“班干轮换制”,采取自荐、民主、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竞选产生新的班干,每学期由任课教师和全体同学根据班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评选优秀班干。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有竞选班干和得到锻炼的机会,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也有利于学生在角色转换中逐步学会理解、尊重、合作、竞争和自控。
  其次,淡化班主任的“看管”职能,强化班主任“育人”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效益。
  一个整天看着学生、管着学生、寸步不离学生的班主任,一个对班级事务大包大揽并被班级事务搅得心烦意乱的班主任,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他的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也肯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管理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管理目标和方案的制订,到具体事务的筹划和完成,都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建议和帮助,努力做到指导而不包办、引导而不强迫。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通过教师民主、科学、艺术的班级管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一旦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班级管理就会步入良性循环,学生诸方面的素质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有长远眼光,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压迫式管理”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班级“不出事”,而“不出事”的班级管理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下有可能使班主任获得“面子”和“实惠”。但是,从长远看,如果教师总是包办代替,不肯松手,学生没有学会自我管理,那么一旦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教师的包办,他就很难独立自主地学习、工作和做人。所以,“不出事”的班级管理很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然,强调班级管理重育轻管,强调学生是管理的主人,强调教师要“放手”,并不是否定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并不是提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这是实现素质教育对教师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组织学生方面付出更多的劳动,需要教师更加讲究管理的科学和艺术。
《学校管理》南京G30中小学学校管理许明霞20012001许明霞 南京市第三中学 作者:《学校管理》南京G30中小学学校管理许明霞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39:26

[新一篇] 談文學與文化研究中的意識形態批評

[舊一篇] 談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