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生命在于吸收、批判和超越  ——关于世纪之交哲学命运的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在人类面临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怎样使自己的青春永驻,尽力摆脱时代变革所带来的被冷落、不景气的严重局面,并以自身特有的功能在指导新世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哲学只有在与时代的共振中,在吸收,批判与超越的变革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新生。
    一、吸收是当代哲学丰富自身的生长点
  我们的哲学能否担负起新时代人类精神的塑造?能否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关键在于哲学能否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哲学要实现对新时代的作用,必须随时代变化及时调整自己,改变传统的思维贯性,积极真诚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努力吸收时代前沿的科学文化成果,博览时代前沿知识,用反映时代的新知识、新成果补充自己,从而为哲学思维的科学性、敏锐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回首历史,哲学本身就是在吸收纳新中强化、发展的。远的不说,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它之所以能创造时代辉煌,在上个世纪中叶完成人类哲学的革命变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之上的。而今天哲学的悲剧不在于时代不需要哲学,而在于我们的哲学作茧自缚,不愿与社会碰撞,且又傲气十足地孤芳自赏,从而麻痹了自己,束缚了自己,使其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面前失去作用。因此,跨世纪的哲学必须虔诚地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与功能,放下架子,回到人间,真正地接纳吸收反映时代文明的人文科技成果,以崭新的姿态在时代精神的吸纳中实现自己的新生。
      二、批判是哲学实现时代价值的关节点
  在新世纪的转折时期,哲学怎样体现时代精神,实现自身的价值?是对某些理论的泛泛迎合,还是对某种思想的随波逐流;是坐而论道的一味解释,还是笼统抽象的一味说教。在哲学面临严重危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重新认识哲学的批判价值。
  事实上,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并非时代精神的自然体现过程,其中的批判性一直伴随着哲学的成长,假如哲学失去了自身的批判性,它就无法在错纵复杂的理论面前立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如果没有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其他哲学流派的批判,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哲学。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对现实的批判与鞭鞑,失去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批判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可能有生命力,也不可能掌握群众,指导实践。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代哲学不可能在迎合、微笑中新生,而只有在理论的批判中,在对现实的鞭鞑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目前,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而中国在世界主流的大背景下同样迈开了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雄伟步伐。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建设成为社会的中心,而曾经“繁荣”一时的哲学,往日的生存环境已不复存在。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怎么办?要不要竞争,怎样竞争,自身的生存地盘又在何处?我们认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哲学的生存环境只能从哲学的批判价值中竞争获得。
  就哲学本身而言,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而这种追求必须以无情的批判为先导。就现实而言,转折时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文化现象、思维现象、社会现象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丑恶现象更是需要哲学的干预与批判。应该说在新的时代转折时期,哲学具有充分展示自己批判功能的天地。而严峻的事实是,我们的哲学不是在干预生活,批判生活,而是面对极其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表现出极为反常的态度,要么束手无策,躲在自己的狭小角落里抱怨、唉叹,要么高高在上,对严重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埋头于作所谓纯而又纯的只有自己勉强明白的所谓论证和研究。而这些论证和研究对社会的意义何在,能否体现时代精神?又怎样为现实服务,指导社会实践?不可否认,哲学需要自身的理论研究,但这些研究如果脱离实际,脱离需要,缺乏哲学的批判性格,就必然失去研究的本来意义。
  正如有的学者所讲到的,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生活的目标、根据和意义,使人的心灵得以安顿,不致在吵吵嚷嚷的日常忙碌中迷失方向。但我们的哲学怎样才能指导人们的生活,怎样才能不使人们迷失方向?这就是哲学必须尽快燃起自身的批判之火,鞭鞑导致人们迷茫、失落,诱使人们倒退的一切丑恶事物,从批判中燃起哲学的生命之火,迎来时代对哲学的再度掌声。
      三、超越是哲学走向新生的转折点
  哲学的生命在于超越。当代哲学只有在超越中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转折,才能完成对时代精神的提炼和浓缩,才能为当代人类树立精神上的航标,指导人类实践。
  要实现这一目标,当代哲学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其一,内容上的超越。当代哲学是否具有感召力和生命力,关键在于哲学能否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时代并导引时代。而我们的哲学,就如今大学课堂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也就是苏联式的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对于中国人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正如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的那样,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内容上的陈旧性缺陷,有些理论已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相去甚远,难以反映现代社会的哲学思维,难以解答时代的课题。因此,中国哲学要想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充分体现哲学的社会功能,就必须在自身内容上进行重新整理和挖掘,形成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思想内容。
  其二,框架上的超越。哲学要有所作为,充分体现自己的生命力,必须重新建构新的哲学体系。要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重新整合,抛弃原有的框架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轴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哲学体系。这是当代哲学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环节。
  其三,功能上的超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反映现实的功能,这种功能就在于捕捉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内在脉搏,从而实现与人类精神的再创造、再超越。在这里哲学要摒弃解释现实、论证现实的一贯作法,以创造性功能作为哲学新生的先导。
  其四,方法上的超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某些传统的思维方法也值得重新反思。哲学中某些偏激的定势思维,诸如强调整体,忽视局部和个体;强调规律性而忽视偶然性,强调本质和理性而忽视现象的多样性、情感的作用等等,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困惑。对此,哲学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同时,应重视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在吸收、批判、借鉴中实现方法上的超越。
  最后,就哲学的现实力量而言,也必须实现新的超越。这是哲学在当代获得新生的必备条件。这种超越主要表现为自身力量的超越和社会力量的超越。就自身力量而言,主要是哲学界合力作用的发挥,这是哲学求得新生、体现作用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们的哲学界缺乏整体的合力。如果哲学界能超越文人相轻的传统陋习,把哲学作为哲学工作者的共同事业,协力合作,哲学的生命将在全方位的合力作用下重新实现自己的辉煌。就社会力量而言,哲学要重视与社会的合力作用,这是哲学发挥作用,强化生存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哲学已走向社会的边缘,这并非社会抛弃哲学,不需要哲学。而作为哲学界应面对现实,深入现实,寻找自己的生存契机,尽快实现哲学与社会的联姻,进而增强哲学的生存动力和活力,实现世纪之交哲学的真正飞跃。*
  
  
  
人文杂志西安62-64B1哲学原理刘孟学/窦照月19961996 作者:人文杂志西安62-64B1哲学原理刘孟学/窦照月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34:38

[新一篇] 哲學的生命在于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核心理念

[舊一篇] 哲學研究 哲學隨想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