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同志最近的报告内容很好,讲得十分深刻,现将企业相关部分报道如下。
经营者要了解现代经济学
吴老在谈到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时说,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采用了一种办法解决经济危机,这个办法就是通过搞公共设施建设,如修路造桥,以工代赈,创造需求。希特勒也曾通过开动印钞机扩军备战来克服经济危机。凯恩斯对此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用政府行政、财政、金融手段创造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的凯恩斯主义。战后各国都用了这个理论使几十年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到了70年代,美国尼克松、福特政府碰到了新问题,就是“滞胀”,其表现是经济停滞,物价上涨,此时用凯恩斯方子吃药不灵了。
于是出现了供应学派新理论,这个新理论认为凯恩斯主义是错的。新理论主张,经济好坏的根本在于供给,主要不是需求。这里所说的供给,就是作为供给方的企业要有活力,就是企业有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只有投资增加了,生产增长了,才能创造需求。只要企业之间有竞争,有发展生产积极性,一切都好办。
90年代,美国从日本手里重新夺回了汽车、家电工业的霸主地位,靠的是企业活力,是靠英特尔、微软等千家万户只有几十人上百人的中小企业,尽管多数后来跨台了,但它们成长为后来世界知名冒尖的大企业。现在是它们把日本甩得很远。
我们现在光靠刺激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还不行,因为它有造成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消极后果,因此,也要有供应学派的政策,即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政策。如发展民间投资政策等。
调动企业积极性就要有中小企业活起来的政策
吴老在谈到发展中小企业时说,大企业增加活力没有三、五年不行,中小企业来得快。
我国每次经济发展放慢后, 几乎都是从中小企业开始活起来。 如1988年通货膨胀,1989年秋天出现萧条,1990年的经济起动是从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的非国有企业开始搞活的。1992年小平同志一讲话,高潮来了。
如何让中小企业活起来,要在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制度两方面下功夫。
在发展战略上,像过去那样只生产大路货不行,已经没有市场。搞价格战会把整个行业搞跨。因此要走一条新路,就是找出一条“特殊”产品的安身立命之路。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在于走“小而专、小而特”的路。走这条路靠的是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如果一个城市有上千个这样的企业,城市就有了经济实力。
一定要让我们企业家懂得,环境变了,老办法不行了,要走自己产品、服务特殊的路。
不是所有企业都搞现代公司
吴老特别强调正确理解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他指出:企业界和部分领导干部总觉得,企业升级上档次就一定搞现代企业制度,搞现代公司,这是个误区。
现代公司是上世纪末开始出现,本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大公司制度,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股权分散,即使经营者是股东也不是大股东,经营者如同香港说的,是“高级打工仔”。
我们的企业不能完全搞成现代公司,只有大批量生产的大公司才适合采用这种制度。
当前的现代公司是高科技公司,它靠的是“人力资本”,是智力头脑。企业正在由大资本、大规模支配一切,向发明家、技术专家、风险投资者合伙支配一切的方向发展。这种高科技合伙公司是无限责任制,是小企业,后来才发展成为微软、网景等大公司,它们上市是很晚的事了。
现在千家万户的高科技企业的体制都是合伙制和个体业主制。即使后来建成的也只是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要树立新观念:要根据每个企业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企业制度,不要一刀切,不要一下子搞成现代公司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优越与否不看形式,而是看能否降低交易成本。
多级法人制是违背企业组织原则的
吴老在谈到我国“多级法人制”时说:企业家们总想搞大企业、现代企业,普遍都搞成“集团”,实际上与西方的大企业集团不同,还是一家一户,又不会组织大规模生产,于是都搞成“多级法人制”,这是违反企业发展规律的,违反企业组织原则的。不建成上下兼容的管理体制,不能调动下属公司积极性,即使调动起来积极性也是挖墙角的积极性,会制造出许多不好解决的矛盾。这种企业内部上下公司完全靠行政手段(合同上又写不清楚的)支配两个完全独立的本来是平等的公司,总要扯皮的。
最好办法,还是不搞“多级法人制”。在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只是保持合同关系,使两个企业都能从自己利益出发,共同改善经营关系。企业联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是好的,但不能固化为一种制度。
中外管理京4~5F31工业企业管理19991999 作者:中外管理京4~5F31工业企业管理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