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定位与策略选择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自1979年我国第一家境外企业开办到1996年底,我国境外非贸易性企业已发展到1997家,投资额21.7亿美元,遍布139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已小有规模,但投资效果却并不理想。为提高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认真研究境外投资的目标定位,选择恰当的投资策略,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一、正确进行境外投资目标定位与策略选择的意义
  资料显示,我国境外企业亏损及持平的约占2/3,盈利的仅占1/3。理智地进行境外投资,提高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是保证境外投资事业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这是因为:
  1.境外投资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客观条件,来不得半点盲目。境外投资是当今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资本、技术和产品交换形式,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客观发展规律,受到诸如国与国之间生产要素成本的差别、市场规模和特征、外资政策、自然资源赋予程度、地理位置以及各民族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影响和制约,形成资本、技术、人员、商品等国际间流动规律、跨国公司发展规律、国际投资中的政经互动规律等一系列与国内投资活动差异极大的特殊规律。不认真研究和适应这些特殊规律,只是简单地用国内投资规律套用到国际投资活动上去,甚至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国内市场饱和了,就可以去境外投资拓展一片新天地,这就很难避免碰壁失败。只有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理智地开展投资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效果。
  2.境外投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风险更大,更需要科学、严谨。境外投资活动面对的是与国内投资迥异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及人文环境,不同的国家、地区间这些环境的差异往往又极大,影响投资效果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因而投资风险也倍加放大。在如此复杂凶险的投资环境中,任何随意马虎都可能给投资活动招致重大损失。只有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境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因素,谨慎选择适当的投资地、投资产业和投资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投资效果,在重新分配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主动。
  3.良好的投资效果对我国这个发展中的新兴资本输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必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实质就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参予国际经济分工。发展境外投资正是参予国际经济分工、在国际市场上占取较大份额和较有利地位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实力有限,经济资源尤其是外汇资金紧缺宝贵、浪费不起,只有充分强调和注重境外投资的有效性,才能促进我国境外投资事业的良性循环,将蛋糕越做越大,从而有力保障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较快提高。
  此外,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其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高额的收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境外直接投资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参予国际经济运行,也同样要把握投资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进行投资论证和实施投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投资的高效益和低成本。
  由此可见,努力提高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是发展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当务之急。而要保证境外投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准确、恰当的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定位和策略选择是关键。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定位是指从战略高度规定境外直接投资的实现目标和效果,它体现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指导思想,是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出台重大措施的依据和准绳。准确、合理的目标定位可以为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政策保证,有利于克服投资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对提高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境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是在目标定位的前提下,实行直接投资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个体投资活动的行动指南。选择恰当的投资策略,为投资的科学实施和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从多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因而对境外直接投资的有效开展也发挥着前提性作用。
      二、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定位
  我们认为,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定位应该是:用5-10年时间,基本构建起以相对优势产业为主体、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为骨干、区位布局较为合理、投资效益较为理想、具有较强竞争力、比较精干的境外生产经营体系,为在下世纪中叶大规模、高层次、高水平全面参予国际分工,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三方面:
  1.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可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加以考察。从国内来看,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性原因,这一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更趋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资本输出,通过建立发展海外生产经营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持久的牵引拉动力量。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不断升级换代的需要。将那些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国内发展后劲不足而在境外其它地区仍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如纺织、机械制造及食品加工等设法转移到境外,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的新陈代谢,为建立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高素质产业结构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国际上看,就是要尽快确立世界经济强国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经济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以外,还必须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较大影响,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占取较为主动有利的地位,这就要求进行资本输出,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组织优势企业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资源、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力争获取主动权。确立世界经济强国地位,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好处,也能使我们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盲点地区及产业的减少甚至消失,国际市场被分割殆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挤进国际市场的困难也日益增加,其成本也会不断加大。因此,我国必须尽快投身到国际经济格局重新划分的拼搏中去,努力形成基本合理的境外投资区位及产业布局,通过先期进占争得竞争的主动权和有利地位,以取事半功倍之效。
  2.我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动力和实力。企业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力在于通过境外投资办厂取得较之国内更为可观的收益。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1)境外投资办厂可以弥补企业生产原材料不足,利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一些国内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长时期依靠进口,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造成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如果到其原材料产地投资办厂,则既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充足供应,也可节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在境外投资办厂,使企业不囿于国内范围,抢先占领投资地市场并辐射周边地区,有利于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扩大企业影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2)境外投资办厂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对于那些主营产品出口的企业来说,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企业产品出口的经营成本。在经营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两块,一是付给中间商的高额佣金,另一个是进口国的高额税赋。如果在产品进口国当地投资办厂,则可以避免产品进口的高额关税,也同时减少了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产品经营成本,缩短资金运转周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利润。随着国内市场结构的转型、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越来越多的企业确立全球发展战略,企业境外拓展的动机日趋强烈。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均具备到境外投资办厂、进行海外拓展实力的。就我国企业目前状况来看,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海外拓展的较强实力,而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对企业境外拓展的实力要求也有差异。归纳起来,有实力实施海外拓展的企业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相对比较技术优势,企业拥有相对境外某些企业较为成熟的、水平和层次较高的产业技术和产品优势;(2)相对比较人才优势,企业拥有相对境外某些地区的较高水平的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人才优势;(3)相对比较市场规模优势,企业拥有相对境外企业更有效的产品营销手段,在同样的政经环境条件下能赢得更为广阔的产品市场及潜在市场优势。目前,我国具备上述相对比较优势的企业还很少,因而不可提倡全面出击进行海外投资,而只能实行大型跨国集团战略,鼓励并帮助少数有实力的企业率先进行海外拓展,以争取良好的投资效果,促进境外投资的良性循环。
  3.境外投资的环境条件。在进行境外投资目标定位时,投资地的环境条件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政治因素:包括当地政局的稳定,有无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政府的廉洁程度和办事效率等。这是环境条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功与否和投资的效果好坏。(2)经济技术因素:包括当地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基础设施如通讯、运输渠道的畅通与否,地理区位状况及资源禀赋状况等。只要投资国与受资国存在经济技术落差,就具备了资本国际流动的物质基础,而形成实际投资的,总是投资国的相对优势产业。(3)市场因素:包括产品销售的现有市场以及潜在市场,较为关键的是是否拥有其产品直销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北美贸易区的最惠国待遇以及能够绕过产品进口国的关锐壁垒的渠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及发展目标和战略等。上述条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差异很大,构成丰富多彩的投资环境,为国际投资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机会。如发达国家政治、经济条件较好,但竞争激烈、经济技术水平高、投资门槛较高;发展中国家投资机会较多,投资国的相对优势较明显,但政局不稳、经济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较大。因此,要求我们的境外投资能较充分利用各种投资机会的长处,尽量回避投资风险,形成合理的区位及产业布局。其实,只有合理的区位、产业布局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促进境外生产经营体系的良性循环和持久发展。
      三、境外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在明确境外直接投资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应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自身实力和投资需要,结合投资接受地的具体环境条件来科学合理地选择投资策略。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效益最大化原则。境外投资一定要讲求效益,追求效益最大化。这里所说的效益首先是指企业投资获取的利润,这是企业投资的原动力;其次也指由于企业的投资行为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为此可能造成企业暂时的亏损,但从长远看则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丰厚的回报。例如自1956年开始到1995的39年间,我国向非洲的5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500多个成套项目的无偿援助。正是这些无私的援助,不仅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工作,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在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WTO谈判和人权等重大国际事件上赢得了非洲国家的有力支持,而且在挫败台湾当局的“银弹外交”阴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建立起来的我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与合作关系,也使近几年中非贸易发展迅猛。所以说,企业在选择境外投资策略时,应该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必要时要有魄力暂时牺牲眼前利益而顾大局,为企业长期稳定的海外发展奠定基础。
  2.扬长避短原则。充分发挥我方经济技术相对比较优势,争取良好投资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除少数产业外,绝大多数产业较少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也不高。要坚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从做好两种选择上入手:(1)投资产业选择。我国境外投资的产业应较为集中于纺织、轻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和食品加工等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且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比较优势产业,避免投资毫无技术优势且产品市场不广阔的相对比较劣势产业。(2)投资地的选择。我国境外投资地的选择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自身优势与不足,选择具有相对比较区位优势的企业境外发展落脚点。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是决定企业投资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决定投资地点时,一定要谨慎地选择那些与我国政经关系正常、政局稳定、投资基础设施较为齐备和产品销售市场发展有远大前景、能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国家和地区,而避免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片面、随意地和不顾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地选择投资区位。
  3.稳健推进原则。企业在制定境外投资发展战略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稳健推进的发展原则。企业在决定境外投资之前,首先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论证;其次要做出境外投资的整体规划,谨慎选择投资地与投资产业;最后,要有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境外企业资金、生产、营销以及人员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取得初步效果和收益的前提下,再考虑实施进一步企业境外发展战略,争取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和少损失浪费,努力做到投资一项,成功一项。从宏观上讲,稳健推进要求根据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地、有步骤地推进境外投资的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我国境外投资的目标定位以及上述策略选择原则,我们认为我国发展境外投资应该选择的策略有:
  1.相对优势区位优先。英国学者邓宁曾就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三个决定要素:所有权优势(Ownership)、位置优势(Location)、市场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这就是所谓的OLI模式。这里的位置优势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和质量上拥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即该国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比它国会相对低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经济实力也比较弱,因此,在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上,应重点选择对我国企业来说具有相对位置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多数发展中国家应属我国境外投资地的选择范围,而非洲应成为首选。原因有以下几条:(1)中、非经济互补性强。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我国缺乏的铜、铁矿石、石油和木材等,我国的一些发展后劲不足的产业如纺织、印染、机械加工等在非洲却还是方兴未艾。(2)投资环境良好。目前,非洲政局稳定,各国均把恢复和发展经济当作首要目标,为了解决发展经济所遇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各国都出台了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加之根据《洛美协定》,非洲国家大多享有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受配额限制和减免关锐待遇。(3)中非合作基础良好。到1996年底,与我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我国在非洲设立了150多家贸易公司和代表处、200多个非贸易公司及产品分拨中心,1997年7月又在赞比亚的卢萨卡开设了第一家营业性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的政府交往和经贸合作,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非洲,在非洲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中国产品的良好信誉,为中非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政治上也迫切需要。多年来,我国与非洲国家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形成了巩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抵御台独势力的种种阴谋中,非洲国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对非洲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进入,美国与非洲的年贸易额以20%的递增,而我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却在逐渐减退。我们要在非洲维护和提高已有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就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对非的直接投资工作。
  2.相对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为企业谋利,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动力,更要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素质的提高。所以说,选择适当的境外投资产业是决定企业海外拓展效益和前途的关键,更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针对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状况以及境外投资实力,优先选择相对于优势区位的优势产业才能有效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从总体看,我国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家电等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些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因此,应优先选择上述产业作为境外投资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在短时期内使企业在投资中发挥优势、占领市场、取得效益,而且由于上述产业多数属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属“夕阳工业”,面临市场萎缩、资源短缺和工人下岗等问题,因此将其转移到视这些产业为“朝阳工业”的发展中国家去,还能解决生产能力过剩闲置的困难,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素质的优化提供契机。
  3.相对优势企业优先。企业的境外投资使企业处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产品、管理和市场优势,有比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具有上述优势特征的企业,我们称为相对优势企业。针对我国企业现状,我们认为,应首先引导、鼓励、支持那些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为稳定以及管理自成体系的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其次,一些具有个别相对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联合起来,组成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集团,象一艘可以抵御风浪的航空母舰,利用各自优势互相辅助,共同发展企业的境外投资。
  4.多种投资方式并举。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是境外投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企业境外投资方式有多种多样,从资产形式看包括独资、股份制合资、合同制合资等,从举办方式看有新建式、收购式等。每一种投资方式均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势所在。我国企业要根据投资地特点、产业特点、企业产品组合、市场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目标、经营成本、政府政策及法令等诸多因素,遵循投资策略选择原则,不拘泥于单一的投资方式,选择适合的企业境外投资方式,以取得投入低、收益高、见效快、发展稳的投资效果。
当代经济科学西安47~51F63投资与证券李汝/丁宪浩19991999张锐      李汝 丁宪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邮编:226007 作者:当代经济科学西安47~51F63投资与证券李汝/丁宪浩19991999张锐

网载 2013-09-10 21:30:01

[新一篇] 我國城市化回顧與展望

[舊一篇] 我國大陸與臺灣地區國際私法學若干問題比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