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休戚相关,可以说,现代化的历程就是知识分子启蒙的艰难的历程,也是知识分子逐渐成熟并具备全球眼光的过程。
    (一)
  回首世纪风云,可以看到,在中国百年现代化的进程中,几乎每10年就一大变,这与3000年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频繁的社会政治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巨变中,知识分子的命运成为社会发展的尺度。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从近代化到现代化的开端,知识与权力开始分化,启蒙意识抬头。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运动,是知识分子第一次在政治舞台上演出的活剧;1900年,义和团扶清灭洋,使知识分子面临空前尴尬的二难选择;1911年,孙中山建立民国,知识分子在自由的氛围中展望“共和”远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使知识分子担当起旧世界埋葬者和新世界开创者的思想启蒙的使命,并在传统与现代这一“鱼与熊掌”的艰难的选择中,爆发了全盘西化与中体西用的世纪之争;20年代末,国民党的统一和内战的爆发,使知识分子处于国家前途的焦虑和个体命运的沉浮之中;1937年以后,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知识分子由北向南,由东到西,由城市到乡村的大迁徙,使他们在两种制度中感受到灵魂的洗礼和文化观念的冲突。1949年,共和国建立,知识分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乐观心态;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与大跃进,又使知识分子在曲折的心路历程中进行原罪体认;“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从造神崇拜走向怀疑反思,从历史盲点走向追思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分子开始了对真理与实践的思索,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呐喊,进入了对“文革”伤痕苦难的沉思与对知识禁果的求索时期;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趋势下,新时期的精神神话开始被解构,社会文化出现新转型,从现在到1999年(世纪末),知识分子都将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前沿问题--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选择,并将始终伴随着跨世纪的忧虑。
    (二)
  就知识分子而言,本世纪一直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西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自“五四”以来,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就体现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主题上。启蒙即以西方之文明(民主与科学)启中国之蒙昧,从而使之现代化;救亡源于当时的“西方”文化强权话语给中国文化带来的颠覆性、侵略性危险,为了葆有民族生存活力,知识分子被迫拒斥西方。这种接纳与拒斥的心态,使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事实上总是在被西方拖着走;要保持民族独立必须强国,强国必学西方,而学西方则有可能被西方权力话语所左右,因此,只能“中体西用”,以保持民族之本。
  这种怪圈在80年代的改革中仍然存在:要开放、强国,必须学西方,但同时,学西方只限制在器物层面的学习和有保留地学习其制度,而在观念价值等文化核心层面上则又对其加以拒斥。总之,强国是“用”,立国是“本”。这或许是百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实际国情。
  然而,这种“体用二分”也使中国饱受两极波动之苦,一谈启蒙则深恐“全盘西化”而走向激进主义,一惊恐“文化殖民”立即又“闭关锁国”,从而反现代化而走向保守主义。因此,启蒙与救亡、激进与保守、强国与立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多元对立,使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分外艰难,使知识者心态分外复杂苦涩,使文化策略丧失全盘视野而日益走向功利实用。因此,站在世界文化语境中,以世界化的眼光看中国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迫切任务。
    (三)
  更深一层看,中国现代化在一个世纪中遭遇到诸多困境和问题。
  就知识分子而言,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古今之争、中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这古今、中西、南北、灵肉之争,构成百年中国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纷呈色调。“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中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以现代西方否定传统东方;“南北”之争是殖民与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的南方对北方的资源配置和人力、原料的重新分配:“灵肉”之争是心性与欲望、升华与沉沦问题,核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倒。
  面对这些问题,知识分子理当发言,然而,由于人文知识分子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转型中处境艰难,尤其是文学语言和学术语言被商品化所污染时,人文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丧失读者和听众,人文精神在日益浓厚的金钱崇拜和消费至上的氛围中开始凋零。
  如何走出现代化的误区?如何走出精神低谷?如何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进行精神重塑和文化“新启蒙”,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跨世纪之思”的核心问题。所以说,知识分子与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当代课题,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成为本世纪和跨世纪的命运。知识分子是现代化进程的中坚,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代价的评判者和践行者。只有充分意识到没有一流人才现代化是一种虚幻的现代化,只有切实地奠定广阔的知识人才的地基,才可能保证中国的现代化。毫无疑问,知识分子是否具有现代意识,是中国现代化的希望之所在。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现代化京011-012D4中国政治王岳川19951995 作者:现代化京011-012D4中国政治王岳川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27:34

[新一篇] 中國現代主義詩潮的嬗變軌跡與特征

[舊一篇]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