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游乐区中许多孩子在玩,突然一声叱喝,一位爸爸大声对着一个小孩喊“不准推人”,并把他从孩子群中拉出来。原来这位爸爸的儿子走“小木桥”动作缓慢,后面大一些的男孩就推了他。当然,爸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可却吓坏了别的小孩,孩子被拉出来后畏缩胆怯地站在一边,不敢言语……
我们的讨论从这个爸爸的“霸道”行为开始,参与座谈的21位家长争相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来,这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父母的“霸道”行为,初衷是为了保护孩子,但却造成了新的伤害。
观点一
先稳定孩子情绪,再教给公共场所与人相处的技巧。
上星期在少年宫,小朋友排队滑滑梯,有个小女孩特别慢,后面的孩子就推了她,小女孩的爸爸很凶的骂声,使小女孩和被骂的孩子都吓哭了。我忍不住走到被吓住的孩子身边,轻声对他说:“刚才你前面的那个小孩走得好慢是吗?”先取得他的认同;“所以你才忍不住推了她一下,结果被她爸爸看见了,她爸爸好凶,对不对?”我将事情经过叙述一遍,帮助他整理一下情绪;“下次遇到这种情形,不要用手推人,这样很危险。你只要告诉她,拜托走快点,或者别跟在她后面,先去玩别的项目也可以呀。”抚平了孩子的情绪,也教给他一些在公共场所和陌生人相处的技巧,他下次再遇到类似状况时,就不至于再受到伤害了。
至于那位爱女心切而凶别人孩子的爸爸,我想,他如果看到我这个旁观者的举动,应该意识到“公众”的态度,以后会稍微收敛些。(4岁女孩母亲 杨鹂)
观点二
爱自己的孩子,也别伤害别人的宝贝。
我儿子3岁时曾被大孩子撞倒,磕破了下巴,所以,我理解这位爸爸的举动。可我看到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大声训斥大人不在身边的小孩,也很心疼。我想,受到陌生人的斥责,孩子的惊吓与恐慌程度可能是我们成人所无法体会的,所以我总是会去安慰孩子,不让一时的惊吓,在他们内心留下长久的恐惧。
碰到好说话的人,就告诉他们我的想法:爱自己的孩子,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宝贝。大家都是父母,都是为了孩子,还是能相互理解的。然后再请他们协助,帮助孩子们成为朋友,给别的孩子学习的机会,也给自己的孩子交朋友的机会,可说是两全其美。(5岁男孩母亲陈中琴)
观点三
缓和僵局,是旁观者应有的态度。
公共场所出现这种事,旁观者应有个态度,以便缓和僵局,这对孩子大人都有好处。我会替那位爸爸解释一下,他是为了怕自己孩子被推倒才吼叫的,并告诉挨骂的小孩,只要不再推人就可以继续玩。
就事论事,人为了保护自己,在情急之下难免会做出可能伤害别人的事。我想,这位爸爸的举动,也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与其让人受伤,不如事先防范。
机会合适,我也想和这位爸爸谈谈,我的小孩也被人骂过,当场吓得变了脸色,幸好几位在场的父母给予安慰,才缓解了他的恐惧。以后我一方面注意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应有好行为,另一方面碰到这样的事,尽量言辞委婉地告诫他们改正。生活中,孩子总会碰到吃亏的事,做父母的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孩子不受任何打击。而父母文明的举动,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3岁男孩父亲 蔡耀林)
观点四
安慰受伤害的孩子,让霸道的父母自己反思。
当时如果我在场,眼泪可能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哪个孩子不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会安慰受伤害的小孩:你不要害怕,阿姨都看见了,大家都知道你不是故意推人的。但是推人是很危险的,会使人跌倒受伤,以后一定要记住。然后陪着他直到他父母来。霸道的父母,多半也是讲不通道理的人,所以不必与他们当面争辩,大人之间再吵起来,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只希望他们看到公众的态度,心中能有所感受——假如今天被凶的是他的孩子,将如何?(3岁男孩母亲 黄雨荷)
观点五
孩子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人际关系,父母不必干预。
参与今天的座谈,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平日做事是否像这个霸道的爸爸那样太过冲动。我也担心女儿在公共场所玩时被碰倒,因此对儿童游乐场所比较留意。其实,许多场所还是很安全的,像一些快餐店、百货大楼的游乐区,规定了进内儿童的身高、年龄,并有服务人员陪伴,不用父母等在旁边,过于操心。再说小孩有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和人际关系,孩子从中获得经验,往后行事自有准则。(4岁女孩父亲 张滨)
观点六
随机应变,机智地解决问题
也许普天下的父母都会有如此的举动,犹如这位爸爸未觉察自己的儿子因动作太慢而影响他人游戏,只看到别人推自己的孩子。更不会想到,自己的一声叱喝,已吓到别人。
成人主观性很强,男人又好面子,因此我不会当场劝诫那位父亲,以免事态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随机应变地打破僵局,解决问题比较好。我会和那位先生的妻子谈谈,大家都是母亲能说得上话,而妻子也是旁观者,看到这一幕可能已经在心痛那个被骂的小朋友,毕竟自己的儿子没有受到伤害嘛。自己妻子出面劝说,相信那位爸爸会反省自己的行为。(4岁男孩母亲 永萍)
观点七
理智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有次在公园喂鸽子,一个孩子将另一个孩子手中的鸽食碰翻了,小孩子哭了,他妈妈大声训斥那个惹事的孩子,并把他手里的鸽食夺走,结果他也吓得哭了。许多人看不过都去安慰挨骂的孩子,带他去找妈妈。我想,这毕竟是公共场所,不应该默许这样的事存在。于是,我理智地对这位妈妈说“你吓着孩子了。”我认为有些父母在公共场所有“霸道”行为,主要是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注意其他孩子的反应。我表明自己的态度,至少能让他们知道,他们在保护自己孩子时,已造成另一种伤害,或者让他们意识到作为父母的应有的行为,也给孩子正面的引导。(6岁男孩母亲 宋倩)
主持:一位父亲以自己的“霸道”行为面对别的孩子,而众多的父母以各自体验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无法评判谁的方法最好,也无法给读者一个最好的方法,我们只希望通过他们的观点给更多的父母以启发:每个人是家庭的一分子,更是社会的一分子,孩子以怎样的形象踏上社会,是每位父母的社会责任。
《家庭教育》杭州18~19G51幼儿教育导读肖梅20012001 作者:《家庭教育》杭州18~19G51幼儿教育导读肖梅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