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rnrnrnrnrn
rn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rn

      [译文]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显赫名声。

rn

      [出典]  三国  诸葛亮 《出师表》

rn

      注:

rn

      1、《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rn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rn

      2、译文

rn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能够扬名显贵。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rn

     3、(1)布衣:平民。

rn
rn

  (2)躬:亲自,

rn
rn

  (3)耕:耕种。

rn
rn

 (4)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rn
rn

  (5)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rn
rn

  (6)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rn
rn

  (7)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rn
rn

 (8)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rn
rn

  (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拜见。

rn
rn

  (10)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rn

      (11) 许:答应,许诺。

rn

      (12) 驱驰:指奔走效力。

rn
rn

  (13)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rn
rn

  (14)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rn

      4、唐朝着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 《蜀相》 (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 、 《八阵图》 、 《古柏行》 、 《武侯庙》 、 《诸葛庙》 、 《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

rn

      5、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rn

        6、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是对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人命如蝼蚁,谁不是苟活避难?至于“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这两个字也对,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是说说而已。然而“闻达于诸侯”,却是不得不的选择,不用避讳的向往,尤其对诸葛亮这么有抱负,这么自负的人才而言。

rn

       7、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实际上由竞争产生的压力大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斗争无处不在,对于很多人或者很多行业来说,这句话比较合适:“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麽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麽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引用诸葛老人的话说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也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原因,以进为退,以攻代守,韬光养晦,静观其变。

rn

       8、 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日前写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认为应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

rn

  信中说:

rn

  在《止战疏》中,华歆认为:“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待时机的成熟。”(原文为:“夫兵,不得已而为之,故戢(收藏、收殓、止息不用)而时动。”)。

rn

  诸葛亮的《出师表》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是,刘备曾“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所以要报恩于刘禅。表现出的是一种愚忠。

rn

  《止战疏》中,华歆认识到三国鼎立已成定局,极力主张积蓄国力:“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治二王之业。”即以周成王、周康王作为榜样,先治理好曹操、曹丕留下的基业,成就一个太平盛世。同时提出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它强烈地反映了华歆民本思想和止戈为武的战争观。

rn

  谈到用《止战疏》替换《出师表》的实际意义,胡觉照认为,《出师表》作为范文被选入初中课本,对于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

rn

       9、难得可贵的是他的勤政廉洁。天下三分,蜀国建立,诸葛亮出任刘备的丞相。这时他治蜀是“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他“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总之,他勤政为汉,公正廉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诸葛亮始终为刘禅皇室所信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另外,一生的廉洁也为诸葛亮获得了美名,有道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诸葛亮在他自上后主表时曾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临终“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物,不须器物。”死后果然如其所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廉洁从政的模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rn

      10、三国时期,人们最崇拜的人物首推诸葛亮。如果单纯比较事业,诸葛亮是个失败人物。他的三分天下,匡扶汉室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可以说他的事业最终是失败的。但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志趣,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至今人们仍然在怀念他。和诸葛亮相比较,曹操的事业无疑要成功得多。而且我们客观地说,曹操统一北方,于历史有很大的功绩,为晋朝的最终一统打下了基础。但中国人历来并不推崇曹操,因其有“篡汉”的野心。虽然他自命说“愿为周公”,但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并非甘居臣下。果然,他一死,他的儿子就代汉自立。曹家父子的狼子野心,尽人皆知。所以魏晋以后的中国人历来对曹操的评价不高,因其未尽臣道,于个人的品行有亏,不足以为后世楷模。近代中国人不断有人为曹操“翻案”,认为曹操生前有很大的事业成就,政治、军事、文学,样样都行,是个难得的人才,应是正面角色,而不是京剧中的“大白脸”。这实际上是拿功绩、能力来作为评判人的标准。

rn

        严格说来,这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一直强调“能力第一”,认为一个人只要有能力,有业绩,就是好的,是对的。这种看法实在是非常浅薄的。上述《资治通鉴》已将其中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了。

rn

        我们试想:如果魏晋以后的中国人不推崇诸葛亮,而以曹操为三国第一人,那后世不知有多少人会景慕曹操,效仿曹操,只要有机会就会努力做出一番“业绩”来,认为改朝换代、换换我来做皇帝也未尝不可。不以天下黎民苍生、千秋万代的长治久安为念,仅仅以个人的功绩为满足,其中的流弊实在不堪设想。中国人不推崇曹操而推崇诸葛亮,正是中国人深谋远虑的智慧表现。至今还为曹操鸣不平者,请予深思。

rn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03

[新一篇] 苛政猛于虎 [譯文] 殘酷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舊一篇]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