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此刻我心中的离情别恨好比春草长满天边。芳草萋萋离情悠悠,君行愈远归思愈难断。

     [出典]    李煜    《清平乐》

    注:

     1、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注释:

     (1)李煜:五代时期南唐的国君,又称做南唐后主者李后主。在位十五年,过的是偷安、享乐的生活,却是写词名手,他的表现才能很高,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不加修饰,写起来生动深刻,极具感染力,在唐末五代词中具有极高的成就。
     (2)春半:春意春浓。
     (3)雁来音信无凭:古人谓鸿雁可以传书,此处为雁来信不来,凭,依据,依靠。

 

    3、译 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4、李煜生平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春意浓浓,春光明媚之时,人人都喜逐颜开,敞胸纳喜,唯有他因思念柔肠寸断,黯然神伤,台阶上的白梅似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杂乱地堆在一起,轻轻拂去,却又落了一身,,就象他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绵绵不绝,令人痛苦不堪。大雁来了,信却不来,大雁去了,人却不归,路途漫漫,归路长兮,梦中难归。这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

 

      5、 此词一说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如其可信,则上片不妨可视为就己方落笔,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

    “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 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花间集》中就难以找到这样的词境和格调。

 


     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

     “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未能。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诗家习惯用春草以赋离情。李煜则用以入词,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秦少游《八六子》词所写的“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就是化用李煜此词。

 

     6、词的首字为“别”,全词在写离情。

     词的开端点明事由和季节。“春半”本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时,皆因一“别”字让人举首触目间柔肠寸断,触目之景则是:梅蕊缤纷,零落如雪,鸿雁南归,锦书无着。睹景伤情,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出一层意来。梦之成否,与“路遥”何干?偏是无理之句,见至诚之情!后主之词,素以白描见功力,淡笔勾勒,简净真淳,流走如珠,自然天成,毋庸赘语多释,此处想从意象角度拈出两处说说。

       其一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似纯在写景,写自然界的梅落如雪之物状。可细味此二句,却感到一个“痴”字,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并逐渐弥漫全词,而抒情主人公正伫立于斯。“砌下”“还满”写出了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出词人无限怜惜伤悼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落花的怜惜之意,又有对生命的伤悼之情。“如雪”二字写出了那份纯净和无瑕,整个画面空灵脱俗,毫无沾滞,意境清冷静寂,“乱”字又与“柔肠断”呼应,这便形成了意象的构建——字字写物,字字写实;却字字写人,字字写意。将意与象离析又重合,形成了象外之意,从而使全词氤氲起别样的情韵。

      其二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可感。此处的春草,既可是词人眼前的实景:愁恨齐涌心上之时,正是草色无边,一碧无情之景笼于目前!又可是离恨的象征,忧愁本是不可名状的无形之物,却借春草之葳蕤延展,写愁思的广阔之际。此处的春草既是景象,又是喻象,渗透了作者情志,还是心象。这种奇特的意象由于作者赋予深情,自然产生出情与景合,思与境偕的艺术效果,这样的例子在古诗文中俯拾皆是。譬如《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别赋》中“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唐诗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皆是描摹春草以抒心曲,为情设景,又在体物吟咏间,因景生情,从而情景合一,交融无间。

 

    7、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

      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

      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

     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8、李煜采用了错落有致的笔法,于情景交融中抒发深切的离情。"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是处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可是皆因一个""字,使人触目皆伤,柔肠寸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紧承上一句,具体写"触目"之伤。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离愁。"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古有鸿雁传书的故事,可是眼前却是雁归人未归,更添伤感。进而人未归,梦亦不成,怎不叫人伤心呢?这二句似虚似实,轻柔缥缈,形成了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张力。最后以一个精典的譬喻做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意倾注,流走如珠。

李煜词最精妙之处在于他善于运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首《清平乐》通篇都在抒写“离恨”可是“离恨”是非常抽象的一个东西,要怎样才能做到把自己心中由离恨引发的愁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除了氛围的营造,情绪的渲染,最精典的莫过于那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春草比喻愁思,直接影响到后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则言其多,二则言其广,三则言其不尽,比喻新颖贴切,令人拍案叫绝。而李煜在其他词作中亦有类似情况的佳句:如他在《乌夜啼》里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把心乱如麻,牵肠挂肚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耐人咀嚼。还有那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中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比喻愁思,也写出了愁思深、长、不尽的特点,而更显惆怅迷蒙。这些都是李煜善于运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好例子。

 

这首词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淡雅,不饰雕琢,恰如清水芙蓉,天然成姿。这首《清平乐》没有用任何典故,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只是借助落梅、鸿雁、春草等意象来直抒胸臆,却达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字字写物,句句写景,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心。用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迂回曲折的复杂心情,故能取得清而不淡的动人魅力。

 

 

 

9、芳草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10、古典诗歌中写愁的取譬很多,有以山喻愁的,如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的,如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有以发喻愁的,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而李煜这里却是以草喻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说离愁别恨恰如郊原春草,无论你走到哪里,走得再远,也有野草丛生,那就是我的愁、我的恨。

 

 

      11、 这是一首抒愁念远的着名词作。是诗人在七弟从善入宋不得归时,因思念深苦,触景伤情而作。因而它与《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所写闲愁不同,是诗人的真愁、大愁、深愁。作者用草之无限多来比愁恨之无限长,既贴切生动,新颖别致,且寓意丰富:春草遍野生长,无边无际,象征离愁别恨之绵绵不绝;春草之细密绵纡,象征离愁别恨之盘曲错结;春草之“生生不息,青了又青”,象征离愁别恨愈消除则愈增多。这愁似乎将伴随作者一生了。“还生”者,又生、更生也。“更行更远还生”以二、二、二的舒缓顿挫的短语一波三折,深长奔放中寓顿挫沉郁的情致。诗句纯用白描的语言,勾画出如此深沉的情思、隽永的意味,给人以无穷的审美感受。以春草喻离愁在作者之前早已有之,如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都写了离愁之意,但此词用正反相生来比喻,将眼前之景,心头之恨,并在一起,意蕴深厚,韵味悠长。作者在《虞美人》一词中也有一句写愁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以春水为喻,但不管是春草,还是春水,彼此都是用来比喻愁恨深厚沉重,难以排除。今人俞平伯先生在其《论诗词曲杂着》里曾对这两句写愁名句比较分析说:“于愁则喻春水,于恨则喻春草,颇似重复,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长句一气直下,‘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象,岂独妙肖,谓之入神也。虽同一无尽,而千里长江,滔滔一往,绵绵芳草,寸接天涯,其所以无尽则不同尽也。词情调情之吻合,词之至者也。”所评极是。北宋词人秦观有“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的词句,显然脱胎于这两句诗。

       两句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恨,不但写出了离恨之深,更写出了离恨的无法排解。这样的警句,启人心智,引人遐想,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现在人们依然用来描写离恨绵绵,悠悠不尽。如陈娟《海峡情·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安徽台胞王宗汉教授,19岁负笈台湾,不料风云突变,竟与家人隔断了三十多年。岁岁月月不见乡书传雁足,惟看新月吐蛾眉,他多么希望如鸟长羽翅,或托白云还故乡,可是星移斗转,路遥归梦却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陈娟文集》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1996年版)抒发的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12、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愁别恨,古来骚人墨客多有吟咏。只是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想,李后主这关于离别的哀叹,会在无数远离故国家园的人们心里引起共鸣吧?

 

  13、别离的时候,春草刚刚衍生,那青青的翠色,昭示着欣欣向荣的希望。你我默默的走着,乱梅飘落。是那依依惜别的心绪。

     柔肠寸断,依稀可知,此地一别后,天涯再无聚首之日。

     也许,我只能把思念藏掖。

    也许,你也只能许个空头的未来。

    可是无论如何,今天的别离成了注定。

    强忍的泪欲泣。我不知为何会哭,却知道一种痛楚在纠缠着我的心。

    故意比你先走几步。抬头望望那坠满雪花的枝。雪色盈白,丝毫不染纤尘。蓦的出神。雪花尚能相依偎的一起飘落,一起融化。为何你和我却不能?

 

   心在颤抖。

   恍恍然的回忆起了初遇。

   愿意静默,静默的守护那些记忆。

   如一塑雕象立在了雪中,尽自己的全力在挽留时间溜走的魂。

   你的眼中有怜爱,有不舍,也有着痛楚的无奈。

   “你要保重,记得的珍重自己,为我,也为你……。”

    我无语。却扑在了温暖的怀里。恣意的享受这最后的温暖。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我想,我会记着这个有着早春无奈,梅花飘落,乱雪纷飞的日子。

    直到永远。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