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译文]  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出典]  北宋 刘敞  《微雨登城》其一

  注:

  1、《微雨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2、注释:

    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重楼:层楼。

    倚:依凭,依靠。

    城隅:城角。

    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3、译文:

    秋天,牛毛细雨在寒空中蒙蒙绵绵,时下时停,若有若无;我闲暇无事时,登上高高的城楼,斜靠在城楼一角,眺望远方秋雨中的山水景色。深深浅浅的山色,高高低低的树;这一片疏淡悠远的美景,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4、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金石学家。 刘敞(1019-1068), 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原江西新余市,今樟树市黄土岗镇)人。尤长于史学,曾助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刘敞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

    在宋代金石学研究有开创之功的首推刘敞,他在金石之学方面造诣深湛,是个金石学家,且是我国金石学的开山人。他开私人收藏着录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铭文,绘其绘画,刻之于石,名为《先秦古器图碑》。

 

 

   5、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以上“赏析”部分,来自《宋诗鉴赏辞典》)

 

 

   6、印象中的漓江,翻来覆去,无非都是些山明水秀只类。直到我真正泛舟于漓江,似才明白什么是一湖江水,一湖烟。

    漓江的水是非常的清澈而宁静。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蜿蜒曲折的伸向远方,绕着座座的青峰,引以为流转曲水。

    现在是早晨,漓江充满了幽静的美,阴柔的美。少了雄壮激昂。

    说实在,面对漓江,我并没有什么的激动之感,只是很安静的坐在船尾,吮吸着淡淡的晨雾,搜寻着山水灵性,江畔的山,大都崚峋突兀,纵横交错,一些细小的小草林木艰难的伸展着。

    船静静的驶过象鼻山、杨堤、穿山、书童山、九马画山、笔架峰……望夫涯,船夫解说到此。心里突然一颤,这是琼瑶笔下的望夫涯吗?她的翘首以待,等谁呢?船家并不懂什么,他只知道那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这也使我的遐想缓缓的平息。其实,不管传说如何,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却创造了许许多多张嘴来说话,心灵来感受,来识别,来点缀。时间流淌,太阳终于爬了上来,这时,从蔚蓝的天空,射下了条条金箭,穿越着丝丝的浪花,盛放着,像星星,像火苗。随着悄悄抖颤的水纹,不住的蹦跳,迅速的扩散着,给岸边的青山镀上了一层金黄。

    这是漓江的另一种美吗?“天光云影共徘徊”我有点醉了,轻轻的靠在栏杆上,闭起眼睛,倾听着漓江的话语。一股无已名状的清凉涌上心头,蔓延着全身,这是母亲的扶爱吗?船边的几声叹息,恰似轻烟一般,耳边咬咬,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梦境,成全着每个人的遐想。

    “B”一声耳畔的巨响,将我惊醒,“噢”原来是我船在发信号,这算什么呢?看着船上拥挤的游人,心里暗觉悲哀。其实,很难想象,坐机轮游漓江会有什么感觉,能细细品位漓江的“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为何不设置小小的乌莲船呢?也许,大多友人只是过客,他们要求的只是知道,却不是寻找,匆匆,太匆匆拉下了漓江的本质——悠闲荡漾。

    相较而言,我所希望的漓江,具有处子般的安宁和从容,不需回肠荡气的美,只需散乱的风化在心间,飘向于林间穿梭飞鸟中,而不是汽笛鸣鸣,喧哗而烦乱。

    山无语,水无语,我又能说什么呢?

 

 

    7、北宋诗人刘敞就已经敏感到水墨的魅力,并将这种体会写入山水诗,即《微雨登城二首》之一: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天才的感觉。后来随着中国文化中心南移,从空气干燥、视觉明朗的华北平原,到江南湿润韵秀、烟雨空灵的水乡泽国,“水”与“墨”的交响得到了充分的助力。写于北宋初年的这首小诗,恰恰透露了这种因缘。

 

 

    8、“浅深山色高低树”简直是神来之笔。居于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浅深是如何地浅深,树高低是怎样地高低,一句话,竟在心中勾勒出我所在的小城四周重重叠叠的小山在微雨后的丰姿妙境!宋人在词句上用功,真是不可思议。

 

 

   9、 循百曲云阶拾级而上,微雨飘忽,路两旁的柞林被雨洗得油黑透亮,晶莹的露珠从叶片上不停地滚下。远望,树色亦随烟云变幻生姿,云深处则黑而凝重,云淡处则绿而苍郁。过去尝感叹宋人绝句中“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来得空灵形象,由此看来,岂惟才力所致,实得烟雨之助也。

 

 

   10、淡,是一种超脱的心境。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草原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鹰击长空的英姿,可以有家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温馨。淡是宠辱不惊的坦然,是云卷云舒的从容,是花开花落的安详,是抛开功名利禄的宁静 本文来自:成功励志网 www.17coolz.com

    淡,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人生闪光的美德,是一种自信的洒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你品一杯香茗,展一卷诗书,轻吟唐风,浅唱宋韵,沉浸于曼妙飘逸的诗篇,缱绻于诗韵若玉的文字时;当你面临群山竟秀,瀑飞泉涌,湖光山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林荫幽径,陶醉于大自然的风光时;当你沉醉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美妙旋律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幽雅意境时,或许你真的走入了“淡”的境界,细品人生况味,何尝不是一种美! 

    淡,宛若淡月清辉下的一泓秋水,宁静,幽雅,深邃,美丽!我们在呵护这泓美丽的同时,感悟人生本真,聆听心灵深处净化的韵音,阅尽人生淡然的风景。收藏一份淡淡的情愫,淡出一份“春风春雨写妙颜,幽情韵逸落人间”的风韵;淡出一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邃;淡出一份“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的高雅;淡出一份“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的意境!

    淡,是人生最美的色彩。淡若深谷幽兰,静绽幽芳,浓若秋季红枫,诗意醉人。我欣赏“淡”飘逸里的厚重,洒脱里的风度,斑斓里的诗意,优雅不失质朴,高洁不失平易,走入淡,我们停泊收获,走出淡,我们扬帆远航!放眼,空碧峰秀,诗画流韵,回眸,幽雅恬静,淡逸生姿!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33

[新一篇]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舊一篇]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